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文化频道>>文化聚焦>>正文
河曲河灯节的文脉与诗意
2020年08月24日 15时36分   忻州日报·文化旅游周刊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追思和祈愿

家家户户都有亲手制作河灯的传统习俗

祭禹的鼓乐响起来

放眼全球文明史,人们往往把埃及、巴比伦、印度和中国称为四大文明古国。埃及之于尼罗河,巴比伦之于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印度之于恒河,中国之于黄河,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早期都曾经有过大洪水时代,文字出现之前,也都是以口耳相传的方式传递着古老的历史。尧、舜、禹便是神话传说中的远古英雄,其中大禹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大禹治水的精神一直激励着千秋万代,被人们世世代代传颂和纪念。

从神话传说到考证历史人物

“一连串灿烂的名字,从黄帝的血缘中化出;一连串辉煌的神话,在黄河流域的天幕上飞翔。颛顼、帝喾、尧、舜、禹,这些充满灵光的中华民族远古英雄,都是黄帝的直接后裔。”这是1988年版中日合拍的大型纪录片《黄河》中的一段解说词,说明了在那个人类文明曙光升起的大舞台上,中华民族先祖“三皇五帝”,不知上演过多少亘古不变的英雄史诗。

大禹生活的年代正是黄河流域大洪水泛滥时期,也就是孟子所称“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与“水逆行,泛滥于中国”的时期,一般学术界认为大约在公元前2070年前后。著名文化地理学家王恩涌推断,从当时的自然条件、技术能力、政治集团影响来看,大禹治水范围可能只限于晋豫冀3省及一些黄河支流流经地区,在其下游平原地区及入海口恐不大可能。当时尧在四岳的推荐下,命鲧去治水,鲧以其局部治水的经验,采用筑堤的办法,花了9年时间而失败,禹遂被四岳推荐去继续治水,大禹接受了前任经验教训,采取了“疏”“沦”“决”“排”的办法,经过8年的艰苦奋战,终于战胜了洪水,安定了天下,因此“舜荐禹于天”,成为部落联盟的共主。凭借治水中的崇高威望,大禹对外“征有苗,合诸侯,画九州,任土作贡”,顺应天命,在这次大洪水之后,建立了中华文明史上第一个统一王朝——夏朝,中华文明诞生。这里要特别强调,夏朝的建立意义非凡,具有“开天辟地”的重大意义。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自称“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孔子的初心、儒家的初心就是理想中的尧、舜、禹政治制度,尧、舜、禹是华夏文明的源头和根脉所在。

很长一段时期里,人们普遍认为,远古的神话传说并不一定存在,更有一些人认为,远古先民在生存环境恶劣的情况下,对大自然产生恐惧,相信有一种不可支配的神灵存在,于是把日月山川等一些东西图腾化,并且把部落群体中的一些首领进行了神化,依靠一代又一代族群中的祭司口口传播,产生了众多远古神话传说,也由此形成了后来各种各样供奉神灵的庙宇,也产生了如盘古开天、女娲补天、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尧舜禅让、大禹治水等等人们熟知的传说故事。这类神话传说又大都在文字没有出现以前。

近年来,随着考古发掘的新发现,不断引进学习西方先进的发掘、保护和研究办法,许多难题开始破解。以大禹为例,发现的青铜器铭文中均有证明,叔夷钟铭文的“处禹之绪”,秦公簋铭文的“鼎宅禹迹”,芈加编钟铭文的“帅禹之绪”,并且与后代文献《尚书》《孟子》《史记》等书中的文献记载以及新发现的秦汉竹简记载互证。

2016年,一个中美地质学家组成的科研团队在青海省黄河沿岸进行调查,从地层沉积物中发现古代中国发生过灾难性大洪水。美国珀杜大学教授分析,“它是过去1万年来地球上发生过的已知规模最大的洪水之一”“洪水突然上涨,比现代河流水位高出38米,相当于大雨所导致的黄河洪灾规模的500倍以上”“对于任何生活在黄河下游的人而言,这场大洪水真的具有毁灭性。”

从祭禹仪式到全民参与地方民俗活动

唐代大诗人李白赞咏“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可能是所有赞咏黄河的诗歌中最美的诗句,不只是文学夸张,而且还形象地表明了黄河这条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的巨河,由西向东、由高到低的自然地理走向。在奔流不息地跑了725公里之后,九曲黄河又一曲的地方,出了晋陕大峡谷,出了龙口,形成了一个平缓的冲击地带,那个偌大的“几”字,像母亲的怀抱,又像是婴儿的摇篮,这里就是位于黄土高原东部边缘,与陕西省府谷县、内蒙古准格尔旗及鄂尔多斯相望又相接壤的山西省河曲县。

河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更为久远的古代。那是3.5万年前的蛮荒年代,在宁夏和内蒙古鄂尔多斯、巴彦淖尔地区,出现了河套人的行踪,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古先人,他们已经可以站起来群居生活去创造奇迹,而河套人的活动范围,考古学家证实也包括今天晋西北沿黄河岸边的偏关、河曲和保德区域,这要比大禹时代更为远古。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这是不容置疑的。尽管近年来由于江南地区的浙江发现了良渚古城遗址,并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比黄河文明还要早,实证中华五千年的新石器时代人类文化史。而真正流传下来的至今生生不息的还是黄河文明。黄河哺育了中华儿女,也哺育人类赫赫精英。大禹就是黄河流域的一位华夏先祖,一位治水的远古英雄。

大禹同炎黄两帝一样,是中华儿女共同敬奉的始祖。山西地处黄河中游,又称“三晋”,古称河东,是尧、舜、禹的故乡,史书记载:尧都平阳,舜都蒲城,禹都安邑。从华夏民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看,大禹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天下为公,公而忘私,以身作则”12个字,体现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求生存、求发展的优秀民族精神。

岁月悠悠,时光流逝。但大禹依旧在,大禹对中华文明的开山之功,超越了血缘和地域,受到华夏儿女共同的爱戴和追思。大河上下,大江南北,不知有多少个祭奠大禹的神庙。如果要评选两个具有影响力的神庙,以笔者有限的观察来看,历史较早、规模较大的要数浙江绍兴公祭大禹陵典礼,而深具地域民俗文化特色的要数山西河曲河灯节。

浙江绍兴是大禹去世后安葬的地方,这里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禹陵。据了解,公元前2059年左右,大禹的儿子夏启开端祭会大禹陵,夏启首创的祭禹祀典,是中华民族国家祭典的雏形。从秦始皇、宋太祖、康熙、乾隆,历朝历代,均有帝王亲赴绍兴祭禹。1995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和绍兴市人民政府联合举行公祭大禹陵典礼,恢复祭禹传统。之后这一活动又升格为与文化和旅游部共同主办,形成“北有黄帝陵,南有大禹陵”的文化格局,公祭大禹陵典礼也成功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本着“每年一小祭,五年一公祭,十年一大祭”的原则,每年都要举行祭禹活动,并且整合资源,一节带多节,有力地扩大了绍兴在海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河曲河灯节,源于祭奠大禹河神,但显然没有绍兴公祭大禹陵典礼那般隆重,重心在于民间的“河灯节”。已知最早的文献记载见于明万历《河曲县志》:明弘治十三年,知县李邦彦率众祭奠大禹,放河灯。河曲河灯节更具影响力还与一位帝王有联系,据《明史·武宗本纪》记载:明朝年轻的正德皇帝视察山西大同防区后,执意继续西行,于公元1518年来到偏头关视察防卫,期间来过河曲境内,清人所著《明史纪事本末》对这段历史有更为详细生动的叙述,“十月初四日,幸楼子营,已漏下二刻,旌旗夹道,灯火烛空,山川震动。明晨从娘娘滩、太子滩抵纸灰沟营(今河曲县城),始进午膳,因幸唐家会,祭河神,诏善游者,观之。”大明皇帝亲自来到黄河岸边的河曲祭河神大禹,这可能是河曲河灯节史上最高规模的盛事了。

河曲河灯节为何选择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又为何是这一天祭禹?中国本土道教历来有三元之说,即上元天官、中元地官和下元水官,由此演化为中国三大传统节日,这就是农历正月十五的上元节(也叫元宵节),农历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和农历十月十五的下元节。其中的中元节由于对应的是地官大帝,民间信仰认为阴间是由地官大帝所管辖的,这一天也是地官大帝的生日,要打开阴间或地狱之门,这样祖先、鬼魂都会从地狱来到人间,人神沟通,从而形成人们最重要的祭祖节日之一,在民间也叫鬼节。

中元节这一天也有放河灯的习俗,最早源于印度佛教,传入中国,是由寺院兴起,起初有盂兰盆会,在寺院里,诵经供食,焚化纸船,谓之法船,可以“渡出冥孤独之魂”,也是一种宗教仪式。后来这种形式,逐渐传入民间社会,有了在河流中放河灯的习俗。试想天上人间,天上明月高空,繁星点点,地下一排排的纸船,在暗夜的黄河流水中犹如万点萤光,向着遥远的神秘方向漂流,让人产生一种无限的想象,因此,在中元节放河灯,就是自己和心灵的一种对话,也是活着的人们对逝去的人们的一种怀念方式。当然河曲河灯节,在祭祖、祭禹的同时,也加入了特定群体。那些在黄河水患中离去的人,那些在战乱中逝去的人,那些在走西口谋生中失踪的人,都成为被祭奠的亡灵,体现了其节日的地域性。

上供,燃香,跪拜,招魂,放河灯,祭奠大禹河神;道教,佛教,民间鬼神信仰;繁华集市,滚滚人流,交友游玩,活在当下。所有这一切,相依相存,齐聚在同一天同一个节日,有声有色,丰富多彩,表达着人们对往日失去的遗憾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无限期盼和愿景。

对河曲河灯节的现实思考

从神话传说中的英雄到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从祭禹仪式到全民参与的地方民俗活动,河曲河灯节丰富了约定俗成的传统节日的历史文化内涵,创造出了一个独具黄河文化色彩的节日盛典,具有永恒的魅力。可以深信,只要像河曲河灯节这样具有本源性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被保留下来,五千年中华文明就在传承和发展。大禹创建的“夏”是华夏共同体的标签,代表着正统,唤醒人们对根脉的记忆,增强人们对本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就河曲来说,重新认识河曲河灯节重要的精神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要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首先要提高认识站位。我们今天为什么要祭禹?这不仅因为大禹是古代的一位治水英雄,同时大禹也是夏朝开国君王。大禹已成为一个文化符号,华夏文明的源头和根脉在这里,九州归一在这里,中华文明的诞生在这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由此而开创新篇。为此,河曲要珍惜先人留下的祭禹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从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大力提倡和弘扬大禹精神,从思想和行动上,重视办好河曲河灯节,以提升河曲城市的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力。

其次保护和传承好这一笔非物质文化遗产。无论从文化基因、国家文化安全,还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等多方面价值评估来看,河曲河灯节都具有其独特性,传承和保护势在必行。现阶段除保护维修好禹王庙、护城楼等与大禹有关的文物建筑场所外,应重视非遗传承人的保护和河灯制作技艺的传承和创新。河灯节关键在于纸船河灯的制作,政府要为纸船河灯非遗制作传承人搭建平台,在节日期间进行现场展示、展演和评比活动,突出手工制作,提升河灯节的文化档次和品位。要以市场为导向,根据游客的要求,现场定制,创新开发出更多丰富多样的纸船花灯,以及不同材质的纸船花灯文创纪念品,真正让非遗产品“活”在当下,走入现代人的生活。

最后要打好河灯节这张文化品牌。河曲是文化资源大县,在这里最集中地体现了黄河文化的精华,如此富集在全国也是极其罕见。把河曲二人台、河曲民歌和河曲河灯节三大文化品牌,通过更高、更大、更多样化的舞台,展示出其独特的风采和实力,是河曲实现文化强县的必然选择。河曲县河灯节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但巨大的文化潜力仍待开发,要努力打造成一个全国性的黄河文化知名的节庆品牌。此外要在县城建立大型的文化标识物。一个文明城市,应该能让人一眼就联想到这个城市历史文化的标志物,河曲可在现有滨河大道及周边文化广场设施的基础上,整合改造,重新升级开辟三个主题文化公园,分别设计体现走西口这个人口迁徙事件及大禹、民歌传承人形象的雕塑,达到历史积淀与现代性的有机统一,让河曲的黄河文化更亮丽,更有视觉冲击力,更让人熟知,更有久远的传播力。(本文图片均为秦文理摄)

(责任编辑:卢相汀)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