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文化频道>>文化>>正文
静乐发现大量东周遗存
2024年12月31日 08时11分   忻州日报·文化旅游周刊

丰润遗址位置示意图

近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公布了静乐丰润遗址的相关考古发掘资料。该遗址位于静乐县丰润镇丰润村东北的台地上。2009年4月,为配合太佳高速公路建设,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忻州市文物管理处(现忻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静乐县文物保护所组成联合考古队,对丰润遗址进行了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

据介绍,该遗址所处地形东高西低,呈阶梯状。根据地表采集遗物分布情况,初步判断遗址范围北、西、南三面均到台地边缘,东到台地顶部,南北长1000米,东西宽300米,分布面积约30万平方米,是一处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时期和东周时期的遗址。本次仅发掘了太佳高速公路穿过该遗址的部分,根据公路走向和地形情况,实际发掘面积共计640平方米,共发现灰坑21座、房址1座、火膛1座、灰沟1条,根据出土遗物判断,均为东周时期遗存。

浅盘豆

陶罐

历史上,静乐县所在的汾河上游吕梁山地区,自古就是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交错地带,春秋时期属北方戎狄管辖。在遗址北部约13公里的静乐县鹅城镇赵王城村附近,现存一座战国至汉代延续使用的城址。“相传此城为赵武灵王所建,这表明最迟在战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之后,遗址所在地已归赵国统管。”考古队领队张崇宁推测。

此次丰润遗址出土陶器以灰陶为主,并发现少量褐陶,质地可分为泥质和夹砂两种。陶器器类丰富,有鬲、盆、罐、豆、豆盖、壶、甑、盂、碗和瓮等。纹饰以绳纹为主,偶有少量附加堆纹、暗波折纹、弦纹和素面等。从器物整体特征来看,与岚县胡琴舍遗址、古交屯村东周遗址晚期和侯马牛村古城南东周遗址早期出土的同类器相同或相似。丰润遗址发现的浅盘豆、折腹豆和盖豆与岚县胡琴舍遗址的平盘豆、古交屯村遗址的圆盘豆和方盘豆、侯马牛村古城南遗址的盘豆、盖豆等形制基本相同。因此,该遗址年代当属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

张崇宁表示,近年来,北方农牧交错地带春秋战国时期遗存研究渐成热点,静乐丰润遗址的发掘为研究山西北部东周时期的文化性质、生业类型及其背后的人群族属问题提供了重要资料。(宋文植 孟雷雷)

(责任编辑:卢相汀)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