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文化频道>>文化>>正文
匠心雕刻 时光之门
2024年10月28日 09时38分   忻州晚报


中国古建之美,美到骨子里!建筑不仅仅是技术科学,而且是一种艺术。其是凝固的音乐,那精美的装饰构件就是跳动的音符。中国古代建筑经过长时期的打磨、耕耘,同时吸收了其他传统艺术,特别是绘画、雕刻、工艺美术等的特点,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于一砖一瓦中见匠心。智慧和艺术融合的中国古建筑,承载着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历史和文化内涵,是历史的见证者,是留住乡愁的载体,也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

本期晚报特开辟《古建园地》栏目,展示中国古建独有的艺术魅力,让它们重新焕发光彩,传承一方文脉。

▲原平西南贾邢氏二号院门精美砖雕。

▲原平西南贾邢氏二号院门,相传建于清同治年间。

▲忻府区向阳村一户院门。精美的砖雕门匾镶嵌石雕“牧水萦环”,建于民国时期。

▲原平北三泉赵尔陆故居西门,有砖雕门匾“外翰林”,喻指地方上文化水平高、德高望重而未入仕的人。西门始建于清咸丰三年(1853年)。

▲定襄镇安寨村杜家宅门,有精美砖雕墀头,木雕门匾“辟雍俊才”,建于清代。

▲原平白石村西洋式兰氏宅门,建于民国时期。

▲原平上社村郝氏宅门,有精美斗拱,建于清代。

▲原平北三泉赵氏宅门,门匾“父子进士”,指赵来震、赵启春父子进士两代荣耀,建于清代。

▲定襄镇安寨村石雕宅门,对联雕刻:岂是矜奇欲改柴扉陋,唯知守朴愿同石壁坚。门匾题:椿萱兰桂,嘉庆九年壬子年重修。

古人言“宅以门户为冠带”,门是一户人家的吐纳之所。中国古建筑中最少不了的就是一扇中国门。

在忻州,民居的门楼各具特色,用料考究,有砖雕、石雕、木雕;装饰手法粗犷、豪放、敦厚、朴实;装饰图案花样繁多,内容丰富,寓意深刻。这些门楼都是一段历史文化、一种主人生活的独特体现。(胡 炜)

胡炜,原平农校高级教师,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中国民俗摄影协会硕学会士,山西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忻州市数码摄影协会副秘书长。她对古建情有独钟,长期潜心拍摄。作品《晋北的土地龛》获中国民俗摄影协会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举办的第十届国际民俗摄影“人类贡献奖”的纪录奖;作品《节奏》获山西省第22届摄影艺术展艺术类铜奖。在忻州市举办的摄影比赛中多次获奖。

此外,她还担任《中国忻州杂粮文化》副主编,参与《忻府古建》《忻府古村落》《忻州古城系列丛书》《新忻州,新家园》《家在忻州》等书的拍摄。

(责任编辑:卢相汀)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