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文化频道>>文化>>正文
宋代人的“主食厨房”
2024年08月28日 09时13分   忻州日报·文化旅游周刊


文会图(局部) 赵佶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这句今天读来依然发人深省的至理名言出自宋代司马光的《训俭示康》,宋代粮食种类和产量都较之前有较大进步,于是提倡勤俭节约的家训、格言等便大量涌现。

如今的主食丰富多样,不仅包括面条、饺子、馄饨、米粉等面制品,还有以玉米、小米等杂粮为代表的粗粮制品。其实,宋代已形成中国人主食的雏形,《东京梦华录》载:“凡饼店,有油饼店,有胡饼店。若油饼店,即卖蒸饼、糖饼、装合、引盘之类。胡饼店即卖门油、菊花、宽焦、侧厚、油碢、髓饼、新样满麻。每案用三五人捍剂卓花入炉。”“蒸饼”即炊饼,“装合”即盒装的饼,“引盘”是盛于盘中的食品,“捍剂卓花”意思是把面团先分成大小相近的剂子,再分别擀开成饼,最后捏出花样。

宋代面食既有团子状、面疙瘩状的,也有薄片状、条状的,前者可以用汤匙吃,后者多用筷子吃。此外,《东京梦华录》中还详细介绍了宋代餐厅的外观、菜肴及客人点菜方法:“每店各有厅院东西廊,称呼坐次。客坐,则一人执箸纸,遍问坐客。”大意是说,每家店都有厅堂、庭院、东西廊,待客人落座,店家便送上筷子、纸花,询问客人要吃些什么。

面条是以小麦粉为原料的食品,在一般人印象中是北方食物,但在宋代并非如此。根据《梦粱录》载:“向者汴京开南食面店,川饭分茶,以备江南往来士夫。”意为北宋时,在首都汴京,南方人开了许多叫“南食”“面店”“川饭”“分茶”的南方饭店,以便江南来的士大夫光顾,可见当时南方人也很喜欢吃面食。

进食图(局部) 辽代壁画

小麦为何能成为宋代人的主食?主要由于其在种植、产量、抗灾等方面都优于小米,故小米的主食地位逐渐被它取代。小麦磨成面粉可以做成各类面食,北宋的面食店创制出许多唐代没有的面食,南宋的市肆又融合南北风味,制作出花样多且精细的面食。宋代面食主要有蒸饼、馒头、馄饨、饺子、汤饼等。

蒸饼是在笼屉上蒸熟的面食。尽管在唐代以前就有了,但宋代制作的蒸饼更加精细多样,像宿蒸饼、秤锤蒸饼、睡蒸饼等许多品种,都是宋代才出现。北宋天圣元年(1023年),宋仁宗赵祯登基,出于避讳,人们将“蒸饼”改称“炊饼”,《水浒传》中武大郎卖的炊饼就是蒸饼。

馒头也是用蒸笼蒸熟的面食。它跟蒸饼的区别,一是形状上蒸饼是圆形较薄,而馒头是高而圆;二是蒸饼不包馅,馒头包有肉馅。馒头虽起源于三国时期,但直到北宋初年,才成为人们的主食。由于包的馅不同,馒头花样也格外丰富,仅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中记载的就有糖肉馒头、羊肉馒头、笋肉馒头、鱼肉馒头、蟹肉馒头等多个品种,而实际远不止这些。

馄饨属小型包馅面食,产生历史比较久远。南北朝时,馄饨就号称“天下通食”。到宋朝,人们对馄饨更加喜爱。百姓家中制作的馄饨多种多样,喜庆、节日、宴客等场合必不可少。宋代的另一变化是饺子从馄饨中分离出来,称为“角子”或“角儿”,它跟馄饨在当时都是百姓餐桌上的主食。

汤饼也是宋代人常吃的面食,把和好的面擀成薄片,用刀切成比面条宽的长条,用水煮后食用。《梦粱录》中记载的杭州面食店,出售三鲜面、鱼桐皮面、笋泼肉面、炒鸡面、插肉面、子料浇虾燥面等,这些都属于汤饼范畴。

宋代米制品不输小麦,可谓“家家飘出稻米香”。陆游的《初归杂咏》诗曰“软炊香甑桃花饭,浅酌清竹尊叶醅”,诗情画意跃然纸上。我国南方气温高,雨量充沛,适宜水稻生长。因此水稻种植比较普遍,稻米自然成了南方人的主食。宋人在长期农业劳作中,培育出不少色、香、味俱佳的水稻新品种,如广东的丝苗米、齐眉稻,都是十分名贵的品种,米粒洁白晶莹,油质丰富,煮出的米饭香气浓郁,柔软可口;陕西的香禾、福建的过山香,开花时香气袭人,煮成米饭更是四处飘香,有“一家煮饭十家香,一亩稻熟十里香”之誉;而湖南长沙的香稻,更是闻名遐迩,宋代文学家周密在《武林旧事》中,称此稻“上风闻之,五里闻香;屋内存之,满室生香”。

除煮饭外,宋人还常把糯米磨成米粉,制成带黏性的食品,如黏糕、圆子等,其中圆子在宋代最为流行。这种圆子又称“团子”“元子”,有多个品种,《梦粱录》中记载有山药圆子、金橘水团、澄粉水团、豆团、麻团、糍团等。女词人朱淑真在《圆子》诗中赞美道:“轻圆绝胜鸡头肉,滑腻偏宜蟹眼汤。纵有风流无处说,已输汤饼试何郎。”

宋代人食用小米,主要用来煮饭。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年少时曾借住寺中,刻苦攻读,“划饘而食”,即把煮好后冷凝了的小米粥切成几块,饿了就取一块来吃。家境殷实的人家,则多吃小米干饭或蒸饭。干饭是将米淘净加水,慢火焖煮。蒸饭是先把淘好的米下到水中煮,再用笊篱将米捞出,放进笼屉里蒸熟。

一日三餐实际上到宋代才逐渐普及,原先是一日两餐,上午下午各一餐。宋人对饮食非常讲究,“凡饮食珍味,时新下饭,奇细蔬菜,品件不缺”。市场的繁荣,对饮食的精致追求,促使宋朝诞生了花样繁多的美食,《东京梦华录》《梦粱录》《武林旧事》中都罗列了长长的美食、小吃、点心名单,不计其数。

宋代农业生产力获得革命性提升,特别是水稻早熟品种的引进与复耕技术的推广,让同样面积的土地可以养活更多的人。针对当时社会上出现的一些浪费现象,宋代文人多从“俭以养德”的角度倡导节俭、反对奢侈。罗大经提出“节俭之益非止一端”,节俭有“养德”“养寿”“养神”“养气”等益处;北宋名臣范祖禹认为,“古之圣帝明王莫不以俭为美德,侈为大恶”; 史学家曾巩亦云,“用之有节,则天下虽贫,其富易致也”。(孙晓明 孙辰龙)

(责任编辑:卢相汀)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