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古体诗、近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传统诗歌,起源于先秦,鼎盛于唐代,流行于宋代,迄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近年来,神州大地涌现出中华诗词繁荣发展的春潮,进一步认识诗词的功能和诗人的社会责任,对于我们提高运用中华诗词的文化自觉,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诗词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形式,语言高度凝练,依照一定的节奏和韵律来形象表达作者的情感和志向。诗词可以表达的内容很多,至少可以划分出四种表达功能。其一是记事,诗人把自己经历的事情用诗的语言表达出来,使诗词成为一种记事方式。有人提醒不要把诗词当作日记来写,意在提醒不要把诗词写滥,并不是否定诗词的记事功能。其二是抒情,诗词被用以抒发亲情、乡情、友情、爱情、同学情、战友情、爱国情等,表达花前月下、悲欢离合等情感。诗词,成了一种情感表达方式。其三是言志,诗人用诗词来表达志向、愿望,这很常见。其四是喻理,即以诗词说明某个道理。在这方面宋诗具有代表性,如苏轼的《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朱熹的《观书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程颢的《秋日》:“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短短几句,说“道”、谈“思”、涉“天地”、议“男儿”,读来朗朗上口、荡气回肠。

朱熹
诗词想表达什么、应如何表达、目的何在、效果如何等等,这涉及诗人的社会责任。诗词和其他文学形式一样,都是作者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诗词所反映的客观世界指什么?首先是自然界,日月星辰、山脉河流、花草树木、鸟兽虫鱼……都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其次是人类社会,就是反映社会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社会生活、生态文明等。最后是人的精神世界,如人的主观感受、愿望等。
诗词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时时叩问着诗人的社会责任。诗人首先要问问自己:写诗有没有注意反映客体?从诗词作品的总体上说,诗人的社会责任就是要让人民群众通过诗词作品,获得对事业和生活、顺境和逆境、梦想和期望等方面的启迪。其次要问问自己,反映得深刻不深刻,能不能给人一种茅塞顿开、醍醐灌顶的感受,对人产生提气鼓劲、振奋精神的效果?最后要问问自己,我们的作品到底有多少人能够看到,作品是用于自我欣赏、自我肯定、自我陶醉,用于诗人圈子的相互交流,还是应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满足人们在提升自我过程中所期盼的精神营养?总之,从诗词的反映功能来看,诗人们不能只是待在“小我”的天地里,而应该拥抱自然、深入社会、了解群众心声,然后从为社会提供正能量的角度用诗词反映,尽到诗人的社会责任。

苏轼
诗词除了表达、反映功能之外,还有服务功能。训导诗就是让诗起到道德教育的作用,让人从对诗的欣赏中感受道德的教化,提升自己道德境界。唐代颜真卿的《劝学》就属于这种类型:“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这首诗跨越时空,历代传诵,今天读来也是满满的正能量。
我们在《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古典小说中看到的诗词,在戏剧、当代散文、小说中出现的诗词,总体上都是在发挥着服务功能,即诗词服务于小说、戏剧、散文、小说等,帮助刻画人物、烘托主题、提炼要义。最著名的就是《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这是明代文学家杨慎所作,后毛宗岗父子评《三国演义》时将其放在卷首:“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营造声势和氛围,是诗词极具时代性的服务功能。重要庆典、典型推广、形象塑造、工作推动,诗词都大有作为。装饰厅堂、美化环境,是诗词的又一服务功能。如今很多人提倡用书画装饰环境,呼吁楼堂馆所、车站码头、办公场地等公共场所都要用书画装扮,而书法内容多是诗词。
我们应该看到,现在诗词的服务作用发挥得远不及歌曲、书画等艺术。主要就是因为很多诗人长期以来把诗词当作自我表达、自我欣赏的私藏珍品,忽视了诗词的服务功能。今天,诗人的社会责任就是要大力发挥诗词的社会作用。第一,要充分认识诗词的服务功能;第二,要寻找发挥服务功能的机会,把握好服务的时机;第三,要去研究诗词的服务方式;第四,要认真重视诗词的服务效果。今天,文化越来越受重视,一定要树立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本领,寻找服务机会,选好服务渠道,讲究服务效果。
关于诗词的功能,要读专家学者的论著,要倾听社会大众的心声。从诗词的表达功能看诗人的社会责任,从诗词的反映功能看诗人的社会责任,从诗词的服务功能看诗人的社会责任。写作时,我们要从诗人所担负的社会责任角度,来思考为谁写、写什么、怎样写等问题。要牢固树立为人民而写的思想,从而让诗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实现诗词的社会价值,同时也实现诗人的自我价值。(周文彰)
(责任编辑:卢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