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文化频道>>文化>>正文
中国画里的冰雪世界
2024年01月09日 09时58分   忻州日报·文化旅游周刊

雪景山水是中国画的一个独特门类。雪有柔媚之姿、慧洁之质,一直是古往今来文人雅士所钟爱并竞相描绘的景色。无论在视觉体验还是情感寄寓上,它所传达出的荒寒意境似乎比其他时节的作品更能给予我们精神上的冲击力。《绘事发微》曰“凡画雪景,以寂寞黯淡为主,有玄冥充寒气象”,可谓精准定义了雪景山水所特有的基调。在中国漫长的艺术史中,雪景山水画并非一成不变,它在继承与创新中向前发展,形成了具有时代性和民族性的艺术形式,并显示出其独特而长久的艺术生命力。

雪景山水与中国传统山水画的起源不约而同指向一个人,即东晋画家顾恺之。魏晋以前,中国画通常以描绘人物为主。随后玄学盛行,士大夫开始追求清静无为、隐逸山林的理想生活,山水观念受玄学影响而转变,顾恺之的“迁想妙得”赋予山水画以新的美学意义。《图画见闻志》中曾收录了一幅出自顾恺之之手的雪景山水画,名为《雪雾望老峰图》,遗憾的是没有实物流传下来,使后人无法得见这幅雪景山水的颜容。之后,现存最早的雪景山水画《雪山红树图》问世,彼时山水画刚脱胎于人物画,自然景物刚从人物背景与衬托中解放出来,人们聚焦点仍在人物上,而对自然界的风霜雨雪还没有充足认识,因而无论从技法上还是创作主旨上看,这时的山水画依然有人物画影子,难免会削弱自然气象的阔达之感。

若将上述作品视作雪景山水的萌芽阶段,那么唐代王维的《雪溪图》则成为这一画类真正意义上的起源。不仅因为它有物可考、有理可依,还源于它在雪景山水技法上的重要突破。王维的诗人身份为他提出“画中有诗”的观点提供了文化基础。王维喜画雪景,从北宋《宣和画谱》的记述来看,在他创作的一百余件山水画中,有二十余件与雪景有关。他的《雪溪图》从抒情角度描绘景物,表达了儒家“乐山乐水”的思想,虽然画法简单,却给人平远、清疏的意趣,使观者为之舒畅并沉浸在雪景山水中。将王维视为此脉络的开端者,还因为他的《山水论》是第一部涉及雪景山水画的理论文献,其中记载:“冬景则借地为雪,樵者负薪,渔者倚岸,水浅沙平。”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王维的开创之功,“借地为雪”成为最初表现雪景山水的创作手法,为后世雪景山水画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代是雪景山水画成熟的关键时期,文人雅士们在避世的清闲生活中追求隐逸和恬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当时社会的审美心理,促使其迈入成熟之境。最具代表性与开创性的是赵幹的《江行初雪图》,作品描绘了北风呼啸、雪花飘飞时江岸渔民捕鱼之艰辛生计。用笔方硬劲挺,气韵苍润高古,而水纹则纤细流利,笔法生动活泼。其独到之处在于技法上首次应用“弹粉法”,这正是对传统雪景山水画不足的改进,它丰富了雪景山水画表现手法,突破了对雪状态的描绘,转“静”为“动”。

宋代的雪景山水画堪称一座高峰。恽格在《题石谷雪图》中曰,“雪图自摩诘以后,惟称营丘、华原、河阳、道宁”,这些画家皆以不同方式展现内心的雪景寒林。宋人在雪景寒林造境中运用水墨手法的典范比比皆是,如王诜的《渔村小雪图》、梁楷的《雪景山水图》、马远的《雪景图》等。

元代文人士大夫对于画面技巧的深入程度,似乎仅仅停留在自娱层面。而明代更接近于对南宋和元代风格的综合呈现,当时既有类似于南宋画风的浙派,又有接近于“元四家”的沈周、文徵明和董其昌等人。到了清代逐渐趋向于笔墨技巧自身而渐渐忽略作品内容与形式,由于盛行标榜师法古人的风气,雪景山水画几乎都在古人笔墨荫蔽之下。但较为显著的一点是,此时的画论中有对画雪技法较为充分的探讨。唐岱《绘事发微》云“画冬山用储石或青黛合墨,画出寒水合涧,飞雪凝栏,或画枯木寒林,千山积雪”,唐志契的《绘事微言》以及盛大士的《溪山卧游录》等也都对雪景画技法有深刻独到的论述。

近现代以来,随着人们多维的欣赏能力和画家对自然观察能力的深入,雪景山水画在内容方面有了显著变化。这种转型虽仍以“师造化”为基础,但西方绘画理论的引进,透视、光影等要素的借鉴,使绘画技法表现出新的发展趋势。中国雪景山水画在新历史时期,顺应发展契机,得到振兴。20世纪初,陶冷月便致力于中西融合的探索,将圆月、雪山、淡云等和谐统一在一片冷逸空灵的诗意世界中。他的《雪月山水图》中,水面因月光反射闪烁着波光,这也是他营造意境的独特手法,使之更为灵动。傅抱石一改明清轻柔疏淡的气息,彰显民族振奋的活跃力。他与关山月合作绘成的《江山如此多娇》,将诗词中“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壮阔场景表现得淋漓尽致。

李可染将西画中的明暗法引入中国画,使其和谐融化在深厚的传统笔墨和造型意象之中。在他的《北国风光》里,长城依偎着崇山峻岭,黄河亲吻着无垠大地,以各自独特的曲线形态,纵向贯穿画面,拓展出无比丰富的层次。天地原本的冷色被暖光驱散,使得一幅画有万千气象,那正是“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中展现的豪情与广阔胸襟。

在中国当代山水画坛,于志学的冰雪山水是独树一帜的。他生长于北国,冰雪是他全部灵感的来源。他借鉴中国传统与西方艺术的有益因素而进行雪景山水画探索,以矾水作为技法的突破,在保留中国画笔墨这一本质基础上,绘出冰雪透明洁净的自然之态。还有一些擅画雪景的画家在尊重中国画传统精神和语言的基础上不断更新表现技法,或写意淋漓,泼洒自如,或兼工带写,细致刻画,挖掘和丰富了雪的意象,成就了别开生面的审美意境和审美空间,呈现出一派豪迈与壮丽的景象。

随着雪意的澄澈与浩瀚,我们匆匆巡阅了中国雪景山水画从魏晋萌芽到宋元高峰直至发展到当代的历史轨迹,不难发现,它作为中国画的经典代表,在千年传承中不断创新、与时俱进,保持着恒久而鲜活的生命力。这一生命力正是雪景山水画熔古铸今、历久弥新的根基,其意义并不局限于对雪景山水画自身风格和语言的探索,更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与中国画的当代发展提供了切实依据。(莫晓雯)

(责任编辑:卢相汀)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