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文化频道>>文化>>正文
在传承创新中让经典焕发新生机新活力
2023年12月27日 09时01分   忻州日报·文化旅游周刊

前不久,“吴承恩作品票房59亿元”冲上网络话题热搜榜,引发关注。据不完全统计,仅在有关应用程序上,明代小说家、《西游记》作者吴承恩在国产电影票房上的贡献已达59亿元之多,共“参与”135部影视作品。紧随其后,蒲松龄“参与”作品120部,施耐庵100部,罗贯中67部,曹雪芹41部,相关作品深受观众欢迎。

古代文学经典一向静水流深,以“票房”为视角,人们发现传统经典竟如此强有力地参与到当代文艺创作和文化产品生产中来。正如有的网友感慨:“《西游记》简直承包了我的童年。”不只《西游记》,动画片《大闹天宫》(1961)、电视剧《西游记》(1986)、《红楼梦》(1987)、《三国演义》(1994)和《水浒传》(1998)等作品,都是源自传统经典的影视再创作,经过时间的检验,已经成为公认的时代精品,构成一代代观众的文化记忆。这是经典绵延传承的力量,也是文化创新创造的力量。

为何近些年中国电影特别热衷于改编传统经典?一方面,是由于观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古典文学的熟悉和热爱,另一方面,源于经典作品中艺术形象所具有的跨越时空的独特魅力。

对于绝大多数读者来说,艺术形象在他们的阅读经验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为人物独特的性格魅力倾倒,伴随人物跌宕起伏的命运或惊、或喜、或怒、或嗔,是阅读的乐趣之一。在很多人眼中,《水浒传》比较吸引人的是武松、林冲、李逵、鲁智深和宋江的故事,《三国演义》的聚光灯则更多照在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和曹操的身上,《西游记》虽然讲述的是师徒四人的冒险,但读者尤为感兴趣的还是孙悟空和猪八戒。有时候,由于人物的吸引力过于强烈,读者不得不跳过古典作品中颇为常见的“有诗为证”,径直去探知人物的命运走向。

正因为读者总是愿意对文学中的人物予以特别关注,使得孙悟空、林冲、诸葛亮、林黛玉这类经典艺术形象对中国人来说尤为熟悉。

传统经典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结晶,我们对其必须保持足够的敬意并加以精心呵护。尊重与保护并不意味着在经典面前亦步亦趋。传统文化只有与时俱进,不断与时代相呼应,才能成为滋养当代人精神世界的源泉。

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卢相汀)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