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文化频道>>文化>>正文
贺兰石 纹似金星细入肌
2021年11月02日 11时40分   忻州日报·文化旅游周刊

贺兰石又称吉祥石、碧紫石,是“宁夏五宝”之首的“蓝宝”。贺兰石产于贺兰山2600米高的悬崖上,形成于18亿年前的中元古代早期,是地层中染色沙质极岩在自然应力作用下形成的块状岩体。构成贺兰石的矿物质细微到头发丝的几十分之一,且相互聚结特别紧密。在其基底上均匀散布着许多坚硬的石英粉和铁矿物微粒,恰似在贺兰石中嵌入了“硬质合金”,从而具有了结构均匀、质地细腻、古雅莹润、紫绿相间、交错辉映、叩之有声、刚柔相宜的特点。尤其是它的色泽紫中嵌绿、绿中附紫、石质更显斑斓秀丽,令人垂爱。许多镶嵌了“玉带、云纹、眉子、石眼”的贺兰石,其石质色泽与纹理巧夺天工,或如山涧流水,或如花草鸟禽,或如人体形物,奇形不一而足,天然成趣,文雅美观。

用贺兰石制成的砚台,具有发墨、存墨、护毫、耐用的特点,加盖后砚内余墨数日不干不臭,兼之砚台雕刻千姿百态,美不胜收,更使贺兰砚名声大噪,曾与端砚、歙砚齐名而有“一端二歙三贺兰”之说,深受历代书画家的钟爱。清朝光绪年间宁夏知府赵惟熙《研山斋》诗曰:“贺兰富砚材,堆砌成小山。夙有临池兴,薄书傥余间。”

据有关部门勘测,贺兰石仅分布于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口子、小口子到拜寺口地区,可供开采的中心区储量仅有5.93万立方米。当地政府为保护和科学开发贺兰石资源,对贺兰原石实行限量开采,这使得贺兰石制品更显珍贵。

居高声自远,价高自有假。近年来随着收藏和旅游市场对贺兰石的看好,市场上出现了用川石冒充贺兰石的现象。 (钱国宏)

(责任编辑:卢相汀)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