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文化频道>>文化>>正文
经典成为时尚 热爱定义潮流
2020年08月03日 10时42分   忻州晚报

由北方昆曲剧院演员邵天帅等主演的观其复系列昆曲《墙头马上》深受青年观众青睐。

90后沙画师方浪浪用彩色沙画绘制了87版电视剧《红楼梦》的经典剧照。

“叫张生隐藏在棋盘之下,我步步行来你步步爬……”舞台上正上演京剧《西厢记》经典桥段,红娘扮相俏丽、身段流畅、唱腔纯正。

卸下妆面,“红娘”不过是一个1995年出生的清秀的大男孩——他叫泽昊(化名),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研究生,曾是武汉大学京昆社团的负责人。他并非职业演员,这次表演只能叫“票戏”,也就是戏曲爱好者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的演出。

在一些人的刻板印象中,不少当代青年人沉溺于碎片化的内容,没有精力和兴趣深钻经典文学、经典戏剧、古典音乐。关掉偏见的“滤镜”,人们会发现事实并非如此。用心追经典的年轻人不在少数,并且越来越多,他们眼中,经典就是时尚。

近期,B站(哔哩哔哩)上架央视版四大名著电视剧——1998年版《水浒传》、1994年版《三国演义》、1987年版《红楼梦》和1986年版《西游记》,立刻受到广大年轻用户追捧,评分一路飙升。

在经典艺术作品中寻求精神共鸣,在现代生活方式下品尝跨越时空的精神食粮,用自己独特又有创意的方式学习着、守护着、热爱着历经时光沉淀的人类精神财富,是当下很多青年人热衷的事。

1.这些“老剧迷”“老乐迷”很年轻

泽昊与京剧结缘,源于一次偶然的尝试。“有一次编排元旦晚会,缺一个唱京剧的人,我觉得自己可以试一试,从此就爱上了京剧。”泽昊说。

如果说像泽昊一样亲身加入艺术表演中的年轻人不多,那么在屏幕前热爱经典艺术的年轻人的数量足以出乎很多人的意料。B站作为一个年轻化的网站,实际上隐藏着大量的经典老剧“剧迷”。

网易云音乐App中,有不少集纳经典戏剧选段的歌单。其中名为“‘慎入’京剧入门洗脑有毒”的歌单最为火热,播放390万余次,收藏9万余次。这份歌单中,《四郎探母——听他言吓得我浑身是汗》的评论超过7000条。

2.历久弥新,“越看越有瘾”

年轻人为何追逐经典老剧?文化评论人韩浩月称,当下市场提供的传统电视剧或网播剧精品内容还满足不了网友庞大的需求,同时经典电视剧故事、人物有重新激发大家共鸣的特质,能让网友有发言欲望。

他认为,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经典剧,具备故事性和文学性,观众看后能留下思考和启发,会对观众的生活审美、文学审美提升形成帮助。

在一些视频网站的评论区,年轻人纷纷留下了追经典剧集的独特理解,比如有对《红楼梦》中传统风俗、礼仪的科普,也有对原著与电视剧剧情的详细对比。他们声称,四大名著电视剧彻底碾轧很多当下大剧,越看越有瘾,中华文化的韵味要到四大名著里品尝。

幸运的年轻人也遇到了接地气的艺术家。被誉为“中国专业民乐网络直播第一人”的中央民族乐团中胡首席蔡阳,几年前第一次在手机前拉二胡,便有20多万人同时在直播间观看。

3.阅历在增厚,品读更精微

背诗太难,唱出来如何?

在网络音乐平台上,有一张名字“奇怪”的专辑受到网友追捧——“请朗读并背诵全文系列”,专辑里的歌曲来自中学语文课本里要求背诵的古诗词。网络音乐人赵景旭为这些诗词谱上曲,乐器和旋律都充满古意,动听又朗朗上口。

每一首歌的评论区都有上千条评论,留言者几乎都是90后、00后。他们一边调侃着“这张专辑的作词人是我见过最大牌的了”,一边讨论着诗词背后的故事。许多人在评论里谈到自己对诗词的理解,随着成长的经历和心境的变化而更加深入。

“小时候不明白,现在懂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是一种内心的力量”“今天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我体会到辛弃疾满腔不甘的血泪”……网友深情的留言,尽显经典诗词千古流传、长盛不衰的魅力。

古典诗词中寄托的际遇和情感,依然能够引起当下年轻人的强烈共鸣。长大后的他们随着阅历增厚,能品味出经典诗词的醇厚,因而许多人“重新爱上”经典诗词。

如今,泽昊所在的武汉大学京昆社团在不断壮大,他们经常参与京剧主题的公益演出,把京剧的魅力分享给更多年轻人。

“我们不会为了传播量而破坏或摒弃京剧的内涵精髓,无论年轻的观众有多少,我们都会一直唱下去。”泽昊说,“我相信年轻人随着年纪的增长,会慢慢沉淀下来,喜爱这门慢的艺术,京剧受众不会出现短缺,反而会日益增多。”他对此深信不疑。 (据新华网)

(责任编辑:卢相汀)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