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文化频道>>艺文人物>>正文
把时光染在布里
——访忻州天然染技艺非遗传承人赵慧
2021年10月25日 10时43分   忻州日报·文化旅游周刊

作者 张银枝

赵慧和她的草木染作坊

立秋刚过,赵慧就坐不住了,她要去寻找青涩的柿子、绿皮的核桃、散落的树皮和木屑,田野、土地、山林,都是她心心念念的地方。春夏秋冬,每一季都有她心仪的植物,花草、树木、果实、果皮、秸秆,在她眼里是各种各样的色彩,能染出各式各样的布,做成各种各样的作品。作为天然染技艺非遗传承人,赵慧人生最大的乐趣就是染布。大自然就是她最广阔的调色板,她找寻那些潜在的好颜色,以时间和空间为经纬,酝酿、发酵、养护、积淀、生发,然后凝练成色,染在一块块布上,化作生活里美丽的万紫千红。古老的技法与现代的设计,传统的手工艺与时尚的理念,天然的染材加上创作的慢工夫,构成了赵慧草木染艺术独特的美,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

忻州古城里的草木染作坊

木门木窗,配上蓝染的布艺。门外,一幅高大的长条蓝染布上,染出来一行清白色的字,是著名文学家、“一代文宗”元好问的词句:问世间情是何物。赵慧自己设计、手工缝制的大雁,隐在词句之间,讲着《雁丘词》里的故事。推门进去,蓝为主色调,星罗棋布各具意趣的草木染手工作品,静静地候在那里。桌上铺着蓝染的手工茶席,上面摆着柴烧的手工陶壶和茶具,还有竹盘里的针头线脑。茶香袅袅,布影绰绰,让你不由得就放下心事,专注到一物一品中来。

赵慧的天然染文创小店在忻州古城文创街是不一样的存在。小店里陈列着赵慧用各种植物染出来的布、围巾和衣服,收集的染材,缝制的茶席、包包和各种创意布艺,隔壁是她的天然染作坊,养着几口大大的蓝染缸,应着季节培养着好些各种色彩的小染缸。老辈人经常调侃说,给你三分颜色就要开染坊了,赵慧就是凭着老天给的三分颜色,加上她一百分的热爱与执着,开了染坊,养了染缸。在赵慧心里,颜色是有生命和灵气的,她用那些颜色染出色彩缤纷的好看的布来。

小店里寻到的颜色都不是轻易得来的。天然染意味着你要去天地之间收集开发各种适合的染材,把它们变成色彩。为了在明年能够用到柿子黄,赵慧得从今年秋天就开始收集青柿子,一个个挑拣、分解、捣碎、榨汁、过滤,做成柿漆,密封养育一年以后,才能拿出来用作染材。说起买青柿子,赵慧说,果农大娘说什么都不肯卖青柿子给她,还苦口婆心地教育她要耐心等几天。可是,等柿子成熟变黄,口感好了,色素却会减弱,赵慧只能违了大娘好意,到处找能以成熟柿子一样价格卖给她青柿子的农家。

走进赵慧的作坊,大大小小的罐子瓶子里,都是她的宝贝,后院的箩筐里,晾晒着核桃青皮、玉米棒子和绿皮,还有荷叶、莲子皮、山竹皮、葡萄皮等,都是她寻来萃取颜色的植物材料。也有可以现取现染的材料,比如葡萄皮,新鲜的玉米穗子和紫玉米等,采摘收集之后,在大号的锅里煮出颜色,就可以染布,只是,染出来的布的色彩并不像我们想象的,会和染材的颜色一样。

若有感兴趣的客人问起,赵慧便不厌其烦地讲染色的方式,指着小店墙上一排用不同技法染出来的装饰布,告诉客人,这个是扎染,那个是蜡染,另一个是夹染,客人愿意听的话,她还会说,槐花能够染出黄色,桃树枝染出来是粉红色的,桃花染出来却是绿色的。

赵慧说,古城文创街的店铺给了手工艺人更多的可能性和幸福感。以前大多是因为热爱,自己四处找了染材做着玩,身边的朋友们口口相传,遇见喜欢的就收走,现在有了古城的平台,更多的人认识了草木染,更多喜欢传统文化、讲究生活品质的朋友们爱上了这样的作品。赵慧守着小店,染染布、缝缝包、种种花、喝喝茶,把自己的热爱和钻研一颜一色染进布里,一针一线缝到作品中。通过那些有趣和有创意的作品,她觉得生活更加温馨了。

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来到草木染作坊

千里万里寻蓝之旅

赵慧对色彩的喜爱和对布的热衷是打小就开始的。八岁那年,她和奶奶住了一个暑假,奶奶教她刺绣,带她认识大自然,给她讲植物的故事,也让赵慧和布结下了不解之缘。她觉得,用亲手染的一块布缝一件作品能够让自己愉悦,更亲切、更能触摸到情意。

2017年第三届山西文博会是赵慧以工艺美术人身份参加的第一个文博会。她的蓝染手工作品在文博会获了奖,她却从文化产业同行身上看到了自己的更多不足。文博会结束,她立马背包去了贵州,踏上寻找传统蓝之旅。

第一站去的是安顺蜡染博物馆,她跟当地有名的蜡染大师、中国十大民间艺术家洪福远老人聊天。他说:你要找的古法纯植物染已经很少用了,不用找了。初生牛犊一般的赵慧不服气也不甘心,找了当地的导游,联系山里的各个朋友,一有丁点信息就开着租来的车往深山里扎,目的地就是大山里染布的老人家。找到第一处,一问,这里早没有了,附近也没有,可能深山里有。于是,继续沿着狭窄崎岖的山路,一个村子挨着一个村子走过去。一天,两天,三天,导游没有信心了,赵慧有,她有一个特别坚定的信念,觉得崇山峻岭深处的村寨里,一定有她心仪的蓝染习俗留存着。第四天黄昏,在一个布依族村庄的小河边,他们看到了蓝靛池,大大小小排列着。赵慧立马停下车,狂奔过去,看着那一池池靛泥,悲喜交集。旁边的人吓了一跳,不明白这个外乡女子为何泪流满面。

找到蓝靛,就像找到古老的密码。赵慧跟着火花村染了一辈子布的老阿妈,凭着导游半生不熟的方言和比比划划,还有她一个亮晶晶的热爱的眼神,老阿妈心甘情愿地手把手教她染布的方法。赵慧听不懂老阿妈的话,但她觉得那些话宛如天籁之音,一切有关布的话题,都是她乐意听的,在这大山里,她验证了自己笃信的那个东西是存在的。老阿妈那双被浸染成蓝色的手工艺人的手,就是最好的引领。在丹寨的排莫,她邂逅了村子里会说普通话的女子世秀,也与整个村子里那些依然在坚持传统蓝染的阿妈阿婆们一见如故。为了染出理想的蓝色,赵慧一年要往贵州跑好几趟。

从2013年赴北京拜师学艺,走进天然染的世界之后,赵慧对自己想做的事情越来越执着。2018年深圳文博会期间,赵慧在深圳大学分会场,与来自全世界各地的天然染艺术家们欢聚一堂,近距离聆听并接触到日本植物染大师吉冈幸雄的演讲和操作,老师说:草木染是唐朝的时候从中国传到日本的。草木染来自中国,近年来却几乎销声匿迹,这让赵慧很不甘心。她觉得自己有幸遇见草木染,从事了这个事儿,就有使命和责任尽力把它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只要一直有发展,不要丢失就好。

那以后,她像海绵宝宝一样,应邀参加非遗展览、手工艺展览,与热衷于传统文化和技艺的同行交流切磋,抓住每一次学习的机会,汲取着每一份经验与养分。她先后到贵州、云南、山东、浙江学习采风,写下了大量的笔记,并通过各种实践,不断完善着自己的染织理论体系,并把它传递给身边和她一样热爱这件事的手工艺伙伴。

一位染织家曾说过,色彩是草木的精魂。色彩背后,是一条从一而终的路,有一股气韵在那里蒸腾,那是比色彩更古老更慈悲的爱。如今坐在古城文创街小店里的赵慧,是那个为了天然染梦想跨过山川大地八千里路云和月,穿过群山和人海的女子,她把她寻找的学习的掌握的消化的所有知识技法和传统文化都融化在了她的染缸与创作理念中,云淡风轻地漂染着一块块棉布、亚麻、真丝,再把它们缝制成品,呈现给热爱生活的人们。

守住生活的五颜六色

赵慧对天然染有一份手艺人的固执和执拗,曾经有一段时间,她会对化学染嗤之以鼻,坚持认为只有天然染才能叫做染布,才能升华为布的艺术。天然植物染色取法自然,主要针对的是天然纤维,同宗同根,很容易融合,染出的颜色纯洁而柔和,且不伤皮肤,这也是草木染最可贵的地方。赵慧骄傲地说,自从开始染布,她几乎没有感冒过,大概因为天天不离板蓝根的染缸。

蓝染是赵慧染坊里经久不息的主色,也是最需要呵护的颜色。自古以来,蓝染的三项重要工艺建蓝、守瓮、染色,缺一不可,每一项都需要付出时间、精力和用心。赵慧经常和她的染缸对话,早上走过,她就说:今天你心情要好一些啊,我们一起染出漂亮的布。定时去搅动喂料的时候也说,给你营养了,你要好好发酵,养出好成色。甚至出门的时候也会和染缸打个招呼。赵慧说,建蓝与养育孩子是一样的,你怎么养决定着染缸回报给你的颜色。

赵慧的蓝染缸是金贵的,但她并不藏私,只要有人愿意学,她总是欢喜接纳。来到古城之后,她开展了很多次蓝染体验活动,大人和孩子们戴上手套,穿好工作服,来到染缸前,把自己亲手扎好或画好的白布放进去,起先出来是绿色,然后是浅蓝、深蓝,最后得到一块有白色花纹和图案的蓝染作品。赵慧愿意把蓝染的乐趣和神奇与更多的人分享,因为她懂得,只有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知道,天然染这项古老的技艺才能传承下去,而不会丢失在时光里。

“为了获得天然染料,我需要了解每一种植物的性格。它们每一样都是独特的。有的大度,有的包容,有的小气,有的矫情,但它们总是会绽放出美。”作为天然染技艺传承人,赵慧明白,只有活化到现代生活中,才能守住老祖宗留下的古老技艺,守住大自然馈赠给我们的五颜六色。她认为这些传统的色彩连接着人与自然,连接着过去与未来,连接着传统与现代,赵慧常挂在嘴边的话是:草木染是我奶奶你奶奶和他奶奶们留下来的,是咱们老祖先的智慧,我得替奶奶们留着它。在赵慧的朋友圈里,她写道:坚持传统,坚持自然,支持我们吧。

赵慧说,草木染有很多不确定性,因为那些颜色是有性格的,天气、时间、季节、温度的变化,都会影响到颜色的变化。染布,就是把草木的性格和生命力定格在布上,把晨昏、四季、风和雨、晴和阴这样的时光描绘在布上。她尊重每一种颜色的个性,仔细顺应并发掘它们的美。她始终认为,靠近自然的生活,会带给人们自在与安宁,还有更多的能量。

现在的赵慧比以前有了更多的包容心,她明白了,生活和大自然一样,本身就是色彩缤纷的。漫山遍野草木花果释放颜色的方式各有千秋,人也一样可以有多元化的选择。化学染和天然染没有好坏对错之分,文明生活就是尊重每一种选择和发展,你可以通过天然染体会草木的内涵和心意,你也可以通过越来越先进的化学染欣赏现代科学带来的美丽。从狭隘到包容,这是染布带给她的成长。

赵慧在田间寻找适合的染材

永远的故乡蓝山梦

2019年,赵慧草木染作品《故乡蓝山》获得山西省文博会金奖。里面包含一块蓝染布艺屏风,是以忻州境内的七岩山为原型,染了三十多遍而成的层层山脉,还有与之呼应的蓝山茶席。文博会期间,这套吸人眼球的茶空间一时成了很多观众争相拍照的打卡地,也让赵慧交到了很多相同爱好的朋友。

赵慧给自己的作品起名“故乡蓝山”,是因为她对养育自己长大的忻州山水有着深刻的感情。山西境内曾经大面积种植过可以染色的蓝草,河曲二人台《打蓝调》里描写的便是当年“打靛”的场景。这也是赵慧最引以为豪的。每每在周边搜寻实验出一种好的染材,赵慧比什么都高兴。这两年,她开发出的毛健茶染织技术和小杂粮染色已经趋于成熟,她的店里鲜明地挂着用忻州“玉米兄弟”的紫玉米染出的围巾,她见人就讲,这是咱本地玉米染出来的。从蓝靛染色,到金莲花、蒲公英、槐花、毛健茶,赵慧的草木染技艺里蕴藏着对艺术和家乡的热爱,从小学画画的她对颜色和设计有着天然的敏锐,在她的匠心之下,生长在家乡大地上的植物在一块块布里再次绽放光彩。

还有她对忻州文化的热忱,元好问的诗句在别人那里是春花秋月,在她这里是文化瑰宝,她请老师把诗句写成书法,精心设计染织出作品,挂在最醒目的门口,她设计出“问情”系列蓝染文创产品,大受欢迎。她跟外地来的游客说:看看,这是我们忻州伟大文学家的诗,你们读过吧!她染织的“秀容书院”和“五台山大白塔”图挂在古城的展览厅,她创作的以“长城黄河太行”为主题的蓝染做成旗袍和汉服,典雅美丽,她设计印染的“忻州古城”系列作品被游客争相收藏。把山西和忻州的文化特色融入天然染创作,用自己的文创产品炫一炫美丽的家乡,是她一直想做的。

赵慧染的每一块布都是用心的,她创作的每一款作品都遵循着她对生活的认知和审美。比如一块看似不起眼的手绢一般大小的方茶席,也是赵慧金奖作品之一。茶席正面的姜黄色是毛健茶染出来的,背面的深黄是洋葱皮染出来的,用来缝制作品图案的淡黄色棉线是用柿子染出来的。从收集染材、萃取色泽、染布到设计、手工缝制,需要很多时间和巧思,慢工出细活,这也是手工作品价格高的原因。正是因为需要投注大量的时间、精力和心血,赵慧的草木染手作文创带来的利润是屈指可数的,但还是有一批“草木染粉”成了她固定的客户。只要有新作品诞生,那些朋友们会第一时间来“淘”。没有网店,来古城邂逅到她店铺的外地游客,也会不断询问新品信息,有几个人甚至时不时会来忻州古城,每次都会到她的小店。

做文创要耐得住寂寞,赵慧有时候也会迷茫,甚至想退缩,令她欣慰的是,她到现在一直还在,“很奇怪的,每到那样的时刻,就会有一笔小小收入,一句鼓励或一个订单,我就对自己说,看看,我也是可以的嘛,染布这件事还能做。”看起来是那些收入激励她,其实都是基于内心深处的热爱,她放不下手中的布和针。背着硕大的手工布包、看起来风风火火的她,有一种不肯对生活妥协的坚定,得到认可,就有一百二十分的干劲儿。一位喜欢传统文化的美学家姐姐看过她的作品后说:赵慧你就是个艺术家。那句话她一直记得,很长一段日子以来,她就是为这句话不断前行。

这几年,赵慧获得了很多肯定,山西文博会金奖、工艺美术博览会金奖,她被评为忻州市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被授予忻州市非遗扶贫就业坊等等,面对一堆奖杯和证书,她也是开心的,但她说那个不重要,重要的是无论如何,要坚持下去。97岁的日本染织家志村福美说:曾经,我以为做一色会耗费十年,如今,我觉得做一色将用尽一生。赵慧说:如果我能坚持一生,我就是最幸福的人。

有时,赵慧会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小院里,棉布衣裙,原木座椅,手工茶具,院子里散发着清香的蓝草,水池里游弋的锦鲤,静静生发的染瓮,仿佛在以自然的方式对快捷的生活做一个小小的抗议。安谧的夏夜,干完一天的活儿,不经意抬头,天上的星星分外明亮。她说,感觉那个时刻和老祖宗们生活过的日子是一样的。

(责任编辑:卢相汀)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