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来云手捧葫芦烙画作品露出喜悦的笑容
走进代县“烙画巧手”马来云的家中,不足20平米的客厅里不见寻常人家的茶几和沙发,有的只是堆满屋子的近百个葫芦烙画作品。客厅俨然已成为马来云小小的“工作室”,只见她手持电烙笔,正伏在工作台前专心创作,随着手腕轻微移动,手中被烧热的电烙笔发出了点点红光,伴着缕缕青烟升起,一幅幅浓淡有致、古朴典雅的作品便在方寸葫芦间呈现。
今年43岁的马来云算是半道踏上葫芦烙画这条路的。2017年,一场交通意外事故导致她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再不能从事过多的体力劳动,这着实给本就患有语言障碍的她沉重一击。既要为孩子筹措学费,又要维持家庭日常开支,独自承担家庭重担却苦于没有合适就业岗位的马来云日子过得很是艰难。在好友解和平的主动联系下,马来云有幸得到了去市里为残障人士举办的葫芦烙画培训班学习的机会。自幼酷爱画画的她紧紧抓住这次机会,在为期一个月的时间里认真研学烙画技能。由于悟性高又肯下苦功,马来云第一次创作的作品便受到了老师的啧啧称赞。此后3年,她一边跟着老师深入学习葫芦烙画技艺,一边打些烙画零工补贴家用。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马来云今年又“闲”下了。闲着的几个月时间里,她整天窝在自己狭窄的工作室,坚持多临摹、多画、多烙,就这样潜心创作出了几十幅葫芦烙画作品。这期间,她与朋友合作,在上瓦窑头村开辟出5亩葫芦地,一方面为自己制作烙画提供品质上乘的各式葫芦,另一方面也能有效带动葫芦的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
葫芦艺术拥有悠久的历史,它与“福禄”谐音,象征吉祥,也寓意着子孙万代、多子多福。马来云笔下的葫芦烙画作品,多与福禄寿喜财和雁门文化及其代表人物密切相关。马来云说,制作一个葫芦烙画作品,要先将天然葫芦晾晒风干,再经铅笔勾线、烙笔绘制、细化渲染等多重工序,个别还要彩绘装饰,绑上喜庆的中国结和流苏。她细细把控温度,落笔先浅后深,力求将每一幅作品做到富有层次感和灵动性。她创作的葫芦烙画作品既有山水之间的诗意,又有花鸟鱼虫的野趣,深受大众喜爱。温 琪
(责任编辑:卢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