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白云

在广东惠州笔会挥毫创作

为北岳恒山主峰题字
代县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深厚,优秀人才辈出,新世纪以来涌现出一大批文化艺术创作领军人物,高建国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高建国,号怡云轩主、养怡斋主人。他是中国书协原副主席聂成文先生的入室弟子、外交部礼宾司特约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现为中国民革党员、忻州市政协委员、忻州市中山书画院常务副院长、山西浩海国际书画家联盟主席、代县雁门文化艺术中心主任。
倾尽毕生成一艺是高建国孜孜不倦追求书法艺术的真实写照。
鹰隼试翼 风尘吸张
高建国1963年出生于代县阳明堡镇马站村一个儒商相融的文化家庭,高祖高凤梧是晚清晋商的代表人物,时为朝廷绸缎面料供应商,慈禧太后曾以“仁义忠信”四字相赐,加以厚誉。祖父高筮成为清末民初绥远(今呼和浩特市)旅绥同乡会私立学校校长。其父是参加过解放战争、开国大典和抗美援朝的老战士,喜作诗文,常有诗文发表。受家庭文化的熏陶,建国自幼对诗书字画情有独钟。父亲见他喜爱书法,遂购回《毛泽东诗词墨迹选》让他练习。从此,高建国与书法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立志做一个书法家,走艺术报国之路成了他矢志不渝的人生追求。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1977年,高建国拜乡师书法宿望周士华先生为师,得其悉心指教,开始由随心摹写改学大楷榜书。以刷子代笔蘸上清水,在家中院内石灰墙上日课大字百余,如此寒暑不懈、风雨不停。历经数载之后,石灰墙被写出了明显的凹痕,这也成为建国最难忘的儿时记忆。
1978年元宵节,代县文化馆举办首届全县书法展。时年15岁的高建国当场书写“中华无处不春风、神州九亿争飞跃”条幅参加了书法展览,受到观众和书法前辈的高度赞赏。作为年龄最小的作者,可谓鹰隼试翼、风尘吸张,从此更坚定了他学习书法的信心和决心。此后高中两年,高建国的课余时间全部被书法练习占据,教室的黑板、学校的操场都成了他练习书法的场所,学校的各种标语和蜡板刻字也成了他的用武之地。1979年经人介绍,他专程去太原拜访时任山西省书法研究会副会长的朱焰先生。此后每隔数月,高建国都会带习作请朱老批阅,在朱老的指导下,其书艺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军营熔炉 锤炼成长
1981年高建国应征入伍。部队严谨的作风、严格的纪律和对人才的重视培养,使其经历了一生中难得的洗礼和磨练,广博、高远、致用、正德的人生观更加坚定。他把自己的书法广泛应用于部队的文化建设。作为63军军地两用人才的杰出代表,受到了部队的多次嘉奖并被部队推送到北京参加书法培训学习。借此机会,他如饥似渴地博览群书,认真钻研书法理论。始知学书当立足传统,师法古人,先明源流,后谙笔法,再晓书法之流变方为正道。于是他废前学、辟新路,真书以颜鲁公立骨,上溯魏晋钟繇、王羲之;下探明清王铎、傅山诸家;远追《龙门二十品》;近研张之洞、康有为,孜孜矻矻,废寝忘食,如痴如醉,在勤习苦练中其书法技艺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春华秋实 厚积薄发
高建国从部队复员被分配到太原铁路局原平车务段京原线工作后,他奉行米南宫“学书专一则成,他一好之便不工”学书信念,每日凌晨四时即起,心慕手追,临习不辍。经年累月,他在书法艺术道路上不断追求,眼见日高,心志日远,技艺日臻。短短几年间,他一连夺得了太原铁路局全路局书法展览一等奖、山西省职工书法大赛一等奖、北京铁路局书法大赛一等奖、中国铁路局书法家协会全路书法大赛三等奖和一等奖,并被中国铁路文联推选为中国铁路书法家协会评审委员。
自此以后,高建国一路高歌猛进,斩获连连。1991年获得忻州市群众书法现场大赛一等奖,1993年获得共青团中央委员会举办的“奥运在我心中”全国青少年书画大展青年组二等奖,1994年获得兰亭书法节全国职工书法大赛三等奖,“瘗鹤铭杯”国家书法大展二等奖。
功夫不负有心人,春华之后是秋实。经多年的勤学苦练,潜心钻研,高建国逐渐形成了他“劲健酣畅,洒脱豪放,大气浑厚,雅俗共赏”的艺术个性和书法风格。1995年,他的作品入展全国书法界最具权威的展览——中国书法协会举办的“全国第六届书法篆刻展”。同年,年仅32岁的高建国被批准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成为中国书协当年最年轻的会员之一。
艺无止境 勇攀高峰
哲人云:脚步到不了的地方,思想可以到达。高建国在长期读书习帖的过程中,醉心榜书、碑学,在研读阮元《北碑南帖论》之后,“书法迁变、流派混淆,非溯其源,曷返于古”“古石刻纪帝王功德,或为卿史铭德位,以佐史学,是以古人书法未有不托金石以传者”的论述令他茅塞顿开,他逐渐明白了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的关系。高建国认定,仅读万卷书是远远不够的,欲传书法万里,必先万里书法。由此,他果断地开启了追寻秦汉篆隶、实察晋唐楷行的书法万里行程。
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而他既乐山也乐水,更乐书法,最后干脆举家迁居青岛,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三全其美,背靠泰山,面朝大海,精研书艺,怡然自得。
苦练细研的同时,他时刻不忘与全国书法家交流切磋,1996年,他应邀参加了由北京市文联举办的建党75周年首都书画名家作品邀请展;1997年获得“会稽山杯”全国书法大展一等奖;1997年参加全国铁路迎香港回归书法名家作品展;1999年参加中日书法交流展,作品在日本埼玉展出。同年,作品入编《山西文艺创作五十年书法卷》。2000年在中国文联、中国书协、中国美协、中国摄影家协会联合举办的“重铸辉煌”中国十大企业书法、美术、摄影大展中获得书法类银奖,作品在中国美术馆展出。
2006年6月,高建国远赴沈阳拜当代著名书法家、中国书协副主席聂成文为师,成了聂成文先生的入室弟子,深得其真传。此后的几年间,他先后应邀为中央军委办公厅八一大厦、国务院办公厅老干部活动中心创作了作品,2007年春参加在代县举办的“走进雁门”当代书画名家作品邀请展。2007年8月应邀为钓鱼台国宾馆及人民大会堂创作作品。同年12月底应邀参加全国政协举办的新春联欢会。
这段时间是高建国书法艺术道路上的又一个收获高峰期,同时也是他独具个人魅力的书法艺术风格成熟期。纵观其颇具代表性的书法作品,给人的感觉是:用笔出神入化,生动有趣;线条变化多端,耐人寻味。用笔和思想情感随书写内容而起伏变化,或刀光剑影、大刀阔斧;或万马奔腾、纵横驰骋;或狂放豪迈、一挥而就;或沉雄大气、宏厚稳健。既古朴典雅,又雍容大方,字字具有殿堂之象,庙宇之气,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力。无论从拓展到延伸,还是从摒弃到汲取都能游刃有余,形成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建国真正领会了“欲得妙于笔,当得妙于心”的精髓,中国书法家协会原主席张海对高建国的评价为:“书坛奇葩,健笔风流”。
2009年他被青岛市黄岛区委宣传部、区文联任命为黄岛区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同年被中国文化协会等部门推选为“感动中国文化人物”。2013年他应恒山风景区管委会之邀为北岳恒山景区三处景点分别题写了“恒宗极天”“双姊临风”“神泉”,并刻石成景,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为恒山景区刻字的第一人。
服务社会 传播文明
“建国不仅是一位书法家,也是一位社会活动家。”他的恩师聂成文如是说。诚若斯言,从2006年开始,高建国以传承文明为己任,崇尚德贤,广交天下仁人志士,传播文化艺术,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在山东、河南、广东、浙江等省的30多个城市参加和举办展览58次,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和广泛赞誉。“对每个艺术家而言,成功人生的标志,不只限于对艺术的追求,更应倡导对社会的回馈和服务。”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2008年,他应广东汕尾文广新局的邀请,在汕尾市举办了书法展,展览期间他捐出5000元救助了当地一名伤残儿童,随后又慰问了广东汕尾边防部队和汕头边防部队官兵。同年冬湖南发生重大冰雪灾害,他捐款2万元。汶川地震发生后,他在山东寿光紧急义卖作品,所得善款3万余元,全部捐助灾区。2009年他为广州亚运会捐赠了一幅15米的《亚运赋》书法长卷。2014年11月,由他组织策划在代县举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国书画名家作品邀请展,引起了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全国100多家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报道。2018年,他应邀为忻州一中办公大楼题写校名并为忻州高级中学图书馆题写馆名。
2015年4月,由珠海市书法家协会主办、珠海特区报社承办的书道之旅珠海行——高建国书法展在珠海市图书馆展出,展品中由诗人白云撰文、高建国书写的《珠海赋》50米书法长卷,一举轰动了珠海文化艺术界,香港《大公报》报道了展览盛况,《珠海特区报》以整版篇幅刊发了高建国人物介绍和展览作品。 2016年12月,高建国在忻州市政协办公厅的大力协助下,在忻府区成功举办了“诗画忻州、美丽家乡”全国书画名家作品展。2017年11月,他为民革忻州市委、忻州市中山书画院策划的全国民革书画艺术家作品展,受到了民革中央的表彰。同年中国外交部礼宾司收藏了高建国的书法作品并颁发证书,签约为特约书法家,其作品作为国礼赠送外国政要。
“建国凭着一支笔,用心血和汗水写出了光彩的艺术,写出了靓丽的人生。”聂成文如是说。高建国用艺术服务社会,推进文化事业发展,以实际行动彰显出一位书法家“艺术为人民”的高尚情怀和社会责任。
(责任编辑:卢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