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忻州古城内文昌祠的始创时间,至今仍众说纷纭。针对这一问题,笔者细致查阅和翻检了相关的古籍资料,特抄录如下。
明万历《永乐大典方志辑佚》载:“文昌祠在西岗文庙侧,近欲迁儒学左,未果。”清光绪《忻州直隶州志》载,“文昌祠,在治西岗上。每岁除二月初三日、八月初八日致祭外,春秋二仲遵部颁吉期致祭,届时先祭。文昌先代,地方有司行礼毕致祭”“文昌洞在治西北孙家湾洞内有文昌石像”“文昌祠,旧址忻口,赵国策创建。乾隆五十九年滹沱河水涨溢倾圮。其后裔孙赵云腾移修于金山之麓”。清乾隆原翰林院庶吉士马胜、生员李德辉撰《文在兹·文昌祠增建碑记》:“郡城之西偏,旧有文昌祠,盖创自有明以来。而后之增修崇起者焉。屡前人之述备矣。缘其地极高爽,垣据一州之胜。山川人物,文明之气,钟聚于是,则其祠文昌也。”
以上记载说明,忻州古代的文昌祠原有三处地址:一是在今合索乡孙家湾村;二是今忻口村;三是“城西岗文庙侧,近欲迁儒学左,未果”。然而这三处均无记载文昌祠创建的具体时间。令人欣喜的是,马胜、李德辉所撰《文在兹·文昌祠增建碑记》中,对文昌祠的创建时间虽没有准确记录,但也交代了大概的时间,为“有明以来”,即明朝初年。光绪《忻州直隶州志》又载:“明知州钟友谅浙江钱塘人,洪武间以举人任忻州知州。有长材,当开国初安辑残黎,创制立法,修举城郭、公署、祠庙、坛壝咸备。擢金华知州。”这段记载进一步证明文昌祠是明初建立的。前文曰“有明以来”,后文云“当开国初”,同时吻合“文昌祠在西岗文庙侧,近欲迁儒学之左,未果”。
旧时书院也在文昌祠中,清嘉庆年间秀容书院掌教黄锴的《文庙郎耀文昌祠新燃三灯碑记》中云,“岁序嘉庆十二年丁卯,余在文昌祠设教,实施教化,并于祠东兼办书院”,这才把儒学书院迁至文昌庙旁。还有人将文昌祠与文庙混为一谈,其实二者虽均属儒家系统,但
文昌祠的主神是文曲星,主庙是吕祖堂,纯阳师祖吕洞宾道观,上镌“吕天仙祖祠”;而文庙的主神是至圣先师孔夫子,孔庙为文庙中的正殿。
忻州古城内的文昌祠两侧有楹联曰:“背依九龙岗月地云阶,面临牧马河水木清华。”整座祠宇依山取势,错落有致,布局有序。周围环境幽雅静谧,红墙碧瓦相衬,登临四顾,全城美景尽收眼中,令人心胸豁朗,不禁叫绝,真可谓“文跻九原,雅出秀容”的诠释之地。(张明远)
(责任编辑:卢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