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文化频道>>文化>>正文
五台山自然篇
山水与禅意的交响
2025年04月27日 11时24分   忻州日报·文化旅游周刊

开栏语

雁门关外,群峰列屏。忻州大地上,太行与吕梁的余脉如墨色长卷舒展,五台山、芦芽山、云中山、系舟山次第而立,将千年山河故事凝结成苍翠的褶皱。芦芽山腹地万年冰洞封存着地质密码,云中山巅的雾岚滋养着北纬38度的秘境,系舟山崖的船形巨石仍在诉说大禹治水的传说。而冠绝群伦者,当属佛光普照的五台山。这些名山,是忻州的骄傲,也是我们共同的财富。《文化旅游周刊》开启“名山聚州”专栏,带读者领略这些名山的壮美与神奇。

本期我们一同走进五台山,循着文殊道场的香火,探访显通寺铜殿的鎏金岁月,触摸黛螺顶石阶上的朝圣体温,在台怀镇的风铃声中,感受这座圣山自然与人文的双重馈赠。

“五峰高峙梵宫悬,俯视尘寰意渺然。”五台山,这座坐落于山西东北部和河北省交界的名山,宛如一部厚重的天书,每一页都写满了自然的传奇与岁月的沧桑,每一处都蕴含着禅意的深邃与文化的芬芳,吸引着世人前去探寻它的奥秘,感悟它的魅力。

作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最值得推荐景点之一,国家地质博物馆,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十大避暑胜地之首,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世界五大佛教圣地之一,2009年6月26日,在西班牙塞维利亚第三十三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五台山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38处世界遗产。

五台山菩萨顶 张存良摄

万年前隆起的国家地质公园

地质学家说,五台山的石头见过恐龙。

当喜马拉雅山脉还在海底沉睡时,五台山的地貌已经形成。

这里是前寒武系地层发育典型,是学术界公认的我国前寒武系地层对比的标准地区,是华北地质地层的大观园。

踏入五台山,仿若踏入了一个被岁月尘封的地质博物馆。在久远的太古宙,这里曾是一片汪洋大海,汹涌的波涛诉说着地球幼年的故事。随着吕梁运动、五台运动的惊天巨响,大地深处的力量喷薄而出,让这片海域逐渐隆起,历经无数次的地壳运动,褶皱、断裂、变质作用相互交织,为五台山塑造了坚韧的骨骼——片麻岩、花岗岩、石英岩等。片麻岩,像是岁月亲手编织的纹理,记录着地球演变的密码;花岗岩则如巨人般矗立,撑起了五台山雄伟的身姿。

五台山的地表变化,是一部内、外力共同书写的史书。地壳运动的内力,如同一位神秘的雕塑家,不断地塑造着五台山的地形,让山体逐渐抬升,山峰愈发巍峨。而外力作用,像是大自然这位温柔的画师,用风化、侵蚀、搬运等笔触,精心描绘着五台山的每一处细节。风,吹走了岩石的棱角;雨,雕刻出峡谷的深邃;冰川,在冰期时留下了角峰、刃脊、冰斗等独特的印记,诉说着曾经的寒冷与壮丽。

五台山国家地质公园规模较大,地质内涵丰富、时空跨越广、人文景点与地质景点密切交织,以台怀为中心,以众多自然沟谷、山脉为依托,面积约600平方公里。从沟谷到五个台顶还组成垂向高差空间范围,共同组成五台山地质公园三维的景区。主要观察地质剖面约10条,长度约150公里,观察点约60余个。

山水秀美的国家森林公园

与同纬度地区相比,五台山宛如一颗独特的明珠。当同纬度的大部分地区被平原和低山丘陵覆盖,气候温和时,五台山却以其高山峻岭的雄伟、气候的高寒和生态的丰富多样脱颖而出。这里是植物的王国,从山麓的温带落叶阔叶林,到山顶的高山草甸,每一层植被都像是大自然谱写的乐章,奏响生命的旋律。这里也是动物的天堂,金钱豹、褐马鸡等珍稀动物在这里自由地繁衍生息,它们灵动的身影,为五台山增添了无尽的生机。

五台山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边缘,太行山的怀抱之中,是大自然的一道天然屏障。独特的地理位置、大气环境和高山地形等因素相互作用,还形成了众多奇特壮观的天景天象。山上山下气象条件完全不同,气候瞬息万变。这也是高山气候的显著特点,为五台山平添了神秘色彩。

五台山有两条河流,即滹沱河与清水河。滹沱河源于北台,清水河源于东台。清水河、滹沱河水量较为充沛,为五台山增添了几分灵秀和清凉。这里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山山有泉。流水潺潺,叮咚有声,最后往往汇聚成池,形成高悬如镜的天池。如黑龙池、玉花池、澡浴池、太华池。大的成湖,小的如潭,池水清澈,波光粼粼,恍若明珠,令人心旷神怡。泉眼终年不竭,鸣泉呖呖,清醇甜润。如清凉谷的清凉泉,北台山下的甘露泉,楼观谷的玉泉,梵仙山的般若泉,台怀的万水泉,九龙岗的龙泉等,都有泉在流淌,水在喧哗。其中般若泉的水质中含有对人体有益的多种微量元素,被佛教徒称为“神泉佛水”,实际是极好的矿泉水饮料。

台山的气候,有着独特的魅力。夏季,当别处骄阳似火、酷热难耐时,五台山却如同一方清凉的净土,7月平均气温在13℃-17℃之间,凉爽宜人。这里是避暑的胜地,山间的清风,吹散了人们心头的燥热;茂密的森林,洒下一片阴凉。冬季,五台山银装素裹,宛如一个童话世界。“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在冰天雪地之中,却有着一种宁静而深邃的美。年降水量500-700毫米,主要集中在夏季,雨水滋润着这片土地,让五台山更加生机勃勃。

五台山的生态,是一个和谐共生的世界。森林覆盖率达43%,云杉、冷杉、落叶松等针叶林,杨树、桦树、栎树等阔叶林,交织成一片绿色的海洋。漫步其中,松涛阵阵,鸟语花香,仿佛能听到树木与大地的私语。台顶和山坡上的高山草甸,像是一块巨大的绿色绒毯,羊茅、早熟禾、苔草等在这里肆意生长,为食草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

只应天上有的五峰美景

傲立苍穹的五座台顶,宏伟而不失俊俏,雄壮而不乏幽深,古往今来不知倾倒了多少游客。

东台名曰望海峰,又名青龙山,海拔2795米,仰视如大象独立,鸟瞰如鳌脊出海。《清凉山志》载,“顶若鳌脊,周三里”。建有望海寺,内供聪明文殊。望海峰的盛景在于东观日出。由于东面再无大山阻挡,所以人的目力可东眺非常遥远的地方。东台的日出云海,如梦幻般壮美,当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洒在金色的云海之上,仿佛是天堂的光芒降临人间。

北台称为叶斗峰,海拔3061米,是华北最高峰。《清凉山志》云:“其下仰视,巅摩斗杓,故以为名”。说的是北斗七星就像一把勺子,北台顶太高了,就像和北斗的勺把子连接住了。台顶平坦宽阔,其状如鸟共鸣。台顶建有寺庙,称作灵应寺,内供无垢文殊。北台东望幽燕,西瞰滹沱,南瞻忻定,北眺恒岳。北台天气反复无常,瞬息万变。有时身在台顶,阳光灿烂,脚下却是雷声隆隆;有时峰顶电闪雷鸣,风雨如注,山下却风平浪静,天气如昔。这里一天之内可以经历各种气候现象和一年四季的气温变化。古诗“寒气逼人夏飞雪,泉声落涧响晴雷”说的就是这里。

西台人称挂月峰,又名明月山,海拔2773米。《清凉山志》载:西台“顶广平,月坠峰巅,俨若悬镜,因以为名”。台顶有泉,群山拱合,岩谷幽深;台顶亦有寺,名叫法雷寺,內供狮子吼文殊。整个山势峰峦叠嶂,如同孔雀开屏。西台胜景在于峰上挂月,犹如悬挂着一幅宏大的泼墨山水画,妙趣横生。西台挂月,东台日出,两大奇景,同时出现在五台山上,这是在其他名山大川中很难有的相匹配的景观。每当夜静山清,皓月当空,千峰朦胧,一山矗立,月挂其上,皎白如镜。游人夜宿于中台、南台,遥望西台,便可欣赏到这幅“高山明月图”。当然如遇恰当的时间和地点,还可观赏到东台旭日初升,西台淡月弯弯。

南台名唤锦绣峰,又名仙花山,在五峰中最低,海拔也达2486米。整个山势像一匹骏马静卧群山之中。山峰耸峭,孤立挺拔,如果说其他四个台是连襟而立或裙带关系的话,南台则是貌美如花、孤傲冷峻的公主。《清凉山志》描述:“山峰耸峭,烟光凝翠,细草杂花,千峦弥布,犹铺锦然,故以名焉”。山顶寺院叫普济寺,內供智慧文殊。锦绣峰之胜景,在于放眼峰峦美如锦绣。盛夏时节,天气凉爽,山顶盛开着一朵朵、一簇簇、一片片的鲜花,茯苓香、金莲花、山菊花、山丹丹等漫山遍野,散发着浓郁的花香;金秋之际,天高云淡,白色、粉色、黄色、蓝色的秋菊花和难以尽数的药草花五彩纷呈,游人足可领略“千岩花缀万坡景,天成图画一方开”的风光。

中台翠岩峰,又名平顶山,海拔2894米,居东、西、南、北四台的中心,也是四台的发脉之祖,台顶面积也最大。《清凉山志》云:“巅峦雄旷,翠霭浮空”。其山势酷似一头挺立的雄狮。台顶寺院名作演教寺,内供孺童文殊。中台是五台山地区众多河流的发源地。顶上泉水纵横流出,西北为大华池,东南有玉华池,右有甘露泉,旁有三珠泉。由于这里四季雨雪,气候湿润,所以牧草旺盛,为优良的天然高山牧场。夏日的中台顶青绿如黛,碧如翡翠,犹似一块块巨大的祖母绿。游人走累了,躺在细若丝绒、犹若天然地毯的青草上,面向天空,感觉天蓝蓝的,云柔柔的,风轻轻的,特别清爽。

世外桃园南梁沟、驼梁

南梁沟位于金岗库乡北侧3公里处,因其地处东台南侧,故称南梁沟。走进南梁沟,满目原始景观,这里没有现代的喧嚣、现代的污染,有着原始的生态、原始的浑厚、原始的苍凉。入沟深处,真有“不知此地是何方,不知今夕是何年”的感觉。

这里是天然的植物园。大到古柏苍松,小到花草莓苔,植物多达590余种。树种繁多,荆棘蔽野,好多品种连专家都叫不上名来。野草有470多种,90%为优质牧草。仅开花植物就达217种,盛夏花开时节,满山满谷都是花的海洋。

这里还是动物的乐园。茂密的森林草地,加上隐没其间的山洞崖堂,为各类动物提供了优越的生存环境。据专家勘察,兽类动物有40余种,华北金钱豹、青毛野猪、红山羊均为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鸟类140多种,斑尾鸡、栗尾鸡、红胸田鸡、凤头麦鸡、赭红尾鸲、白项溪鸲、黑眉尾莺、棕肩尾菅、黑尾蜡嘴雀9种鸟类,为华北地区所罕见,属国家重点保护鸟类。

南梁沟绿树掩映,其中娑罗树尤为珍贵。据清末民初高鹤年所著的《五台山游访记》载:“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五月二十三日,游栖贤寺。里许观音洞,洞在岩畔,蹑云梯而上。住喇嘛十余人,洞有滴泉味甘。对山翻大岭,异常难行。约二十余里,山凹深林,即娑罗树。内有娑罗寺,住有二僧,人迹罕至。其树大小百余株,叶同松柏,稍长而宽,阵阵清香,闻之心净。顺治间,一梵僧指宝塔峰日:‘有娑罗树焉。’山人随视之,但见五云满岫,一树浮光,而僧忽不见。后圣祖驻跸于此,忽闻异香,敕赐‘旃檀林’。余初来五台,憩此数日,未见人迹,惟有猛虎一跃而去。”

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提督五台山番汉事务的大喇嘛老藏丹巴在其所编《清凉山新志》卷之七《娑罗树缘起》中记载:“顺治壬辰,西天乌斯藏达赖上师赴诏来京,台山耆宿抠衣顶谒,面承慈命:‘东南有娑罗树,菩萨在焉。尔等知否?’一众茫然。上师乃指授树形果,于台怀东南30里搜访得之,即图进御览。从此,炳迹名区,流传生敬,皆上师之指示焉。”

五台山高僧遵照西藏达赖上师的指示,于台怀镇东南30里的南梁沟里找到了与其所授“树形果”一样的树木,并绘图呈上,经上师和顺治皇帝审视确认之后,才定为娑罗树。从此,五台山南梁沟这百余株树就成了“钦定的娑罗树”,是年,顺治敕建了娑罗寺。

驼梁距五台山台怀镇45公里,总面积74.5平方公里。驼梁以奇、秀、险著称,山峦起伏,如骆驼的脊背,故而得名。这里有壮美的峡谷、迷人的飞瀑和原始的莽荒,处处充溢着《桃花源记》的情韵。游人说驼梁是河的源头、林的海洋、花的世界、云的故乡,有“太行绿宝石”之称。

驼梁景区山地垂直地带变化明显,山脚下是灌木、半灌木和野草,山腰间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再往上就是葱郁的针叶林,到了山顶是近千亩的亚高山草甸,有漫山遍野的青草和野花。金莲花、山丹花、野罂粟等名贵山花伸手可摘,到处皆是。当你徜徉于花海之中,脚下草丛中不时会蹦出一只野兔,或是忽然飞起几只尾翎长长的野鸡,在一阵毫无预感的惊惧过后,带给人的是肆意的欢笑和愉悦的情绪。由于这里植被保护得好,自然就成了飞禽野兽的天国,好多濒临绝迹的动物和飞鸟,这里常能看到。

五台山,这座自然与人文交织的圣地,它是大地的诗篇,是佛教的净土,是心灵的归宿。在这里,我们可以聆听大自然的声音,感受历史的厚重,领悟禅意的深邃。让我们走进五台山,在山水之间,在寺庙之中,寻找内心的宁静与力量。(王文君)

(责任编辑:卢相汀)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