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文化频道>>文化>>正文
《寻古忻州》系列之十三
风雨沧桑古石桥
栗旭晨
2024年04月11日 08时50分   忻州晚报


一桥飞架南北,

天堑变通途。

桥面如砥,

行人来往穿梭,

虽行色匆匆,

仍骋怀驰情,

编织着美丽的梦。


凭栏远眺,

古道西风。

岁月的洪流,

卷走了芳华,

沉淀了往事,

历练了人生。


像是天降的彩虹,

飞舞的巨龙,

水在桥下流,

人在桥上行……


原平崞阳普济桥 朱清云 摄

我不止一次拜读过桥梁专家茅以升的《中国石拱桥》,也参观过赵州桥和卢沟桥。桥,同河水相伴,和大地相依,与日月相望,日日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

山西作为古建筑大省,乡村的古桥类型丰富多样,目前保留下来的约有100座,涉及年代有金代、明代和清代,是见证时光的一道独特风景。忻州是桥梁大市,古桥的种类同样丰富,主要有石桥、砖桥、木梁桥、砖石混合桥、夯土桥等。从外观形制看,分为单孔、双孔、三孔、多孔实肩、联拱敞肩等。每座桥皆是典雅古朴,寓意深远,展现了忻州人民高超的智慧和技艺。

原平崞阳普济桥桥面 王文君摄

原平普济桥,是金代桥梁建筑领域的一个精品之作,位于原平市崞阳镇南门外,始建于金泰和三年(1203年),现存桥体仍然保持了金代石桥的雄姿。普济桥旧名“南石桥”,是一座联拱敞肩石拱桥,由单孔大券和4个小券构成,用行錾石和雕刻石砌成。普济桥南北走向,主桥全长30米,宽8米,高7米。主桥两端有引桥、小券,以分洪水。大小券口均为石料横旋,大券口的券楣有石刻浮雕,内容为避水兽头及人物故事,共16幅,小券位于大券肩部,券口浮雕内容为蛟龙出水等图案。从远处看,桥体外形十分秀美壮观。

普济桥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作为中国不多见的敞肩石拱桥,其桥型与隋朝创建的赵州桥相同。这样的筑造法既可以减轻桥体的重量荷载,又可增加桥型的美观。明清时期,崞阳镇作为交通要冲,也是商贾聚集之地,彼时往来南北者都要通过普济桥,明人郭九州描述:“出崞者毂击肩摩,冠盖相望。”

原平崞阳普济桥

一座古桥就是一个故事,一座古桥就是一段历史,一座古桥就是一种文化。据史载,崞阳普济桥由义士游完所建,历代续修。对于岀资的善人游完,志书中称其性仁慈,好施济。在崞县文庙乡贤祠中,奉祀着23位乡贤,其中两位以崇善之德而被敬奉,游完为其一。在重修记录中,道光十年六月十九日夜,可容车乘六辙的普济桥突然崩塌,对当地交通造成重大影响,因此很快崞县募资重修。新修的普济桥比原桥高出三尺,拱券比原先小了丈余,更加牢实耐久,原桥上的旧石都按其卯榫各归其位,桥面宽阔一如旧式。庚子之难,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和光绪皇帝西逃,过雁门关途经崞县,从普济桥而过,夜宿原平镇。如今又过去了一百多年,普济桥下的流水已接近断流,这座被写入中国桥梁史的名桥,在夕阳下呈现出一种别样的景致。

▲原平崞阳普济桥局部

一座古老的石桥,体现的是创意制造者的意志,代表的是一种工匠精神。在原平市大营村,也有一座古石桥,却鲜为人知。这座石桥北引桥20米,南引桥14米,桥长16米,宽4米,石桥两侧残存有望柱、栏板,仅有不足10米的长度。整个桥体保存较为完整,部分沉陷,条石零落。由于废弃年久,桥下长满了苇草,遮住了拱券的真容。其拱券上部正中雕刻着形态各异的动物图案。据清光绪《续修崞县志》记载:通利石桥,在县治北十五里间家营村南。清乾隆十年(1745年),陈继善、田嘉苗、郭鹔、罗世纯创建。郑施银百两。清乾隆十年之后,依然车马络绎,行人不断,向北直达雁门,向南过崞阳抵太原。如今,通利石桥的交通作用早已失去,建议进行修复,作为修旧如旧的历史存留,仍旧可以发挥其文物、美学、教育作用,附着在石桥上的三百年历史亦会呈现在我们面前。

▲宁武永济桥

永济桥位于宁武县凤凰镇西关村,系清代建筑,现存为单孔石拱桥,东西走向,全长25米,宽7米,桥拱洞高3米,桥用条石砌筑,青石铺设桥面,桥两侧有石栏杆、望柱、抱鼓石,桥西有一尊高约2米的石狮子。据碑记,该桥建于乾隆二十年(1755年),嘉庆、道光年间重修,现在仍在使用。一座不起眼的小桥,促进了商贸往来和人车通行,保留了传统,增强了社会凝聚力,成为宁武人勇敢挑战、积极生活的鲜活证明。

▲代州文庙泮桥 王文君摄

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五台山高僧妙峰法师在主持显通寺修复工程时,应山西府台之请,主持兴建了崞县滹沱河大桥。妙峰法师不仅是一位得道高僧,而且也是明代杰出的建筑大师,人称“佛门鲁班”。那么这座明代崞县滹沱河大桥还在吗?它的具体位置在哪里?遍查原平现存的各种史志,对此均无记载。相传,明万历皇帝(明神宗朱翊钧)的母亲李太后第二次朝拜五台山,由妙峰法师陪同,眼望滔滔沱水,立下修桥夙愿。妙峰现场测量,精心设计。随后李太后拨来建桥资金,昼夜施工,建成了驰名三晋的滹沱河大桥。竣工前夕,缺一块封口的斧刃形石料,妙峰从五台山赶到施工现场,将早已准备好的斧刃形石料交给工匠,砌入封口,天衣无缝,遂宣告大桥竣工。又传,妙峰在挖掘河基时挖出了一块基石,惊现济公和尚在此修桥的记载,加之李太后济万民建大桥的功德无量,故而取名“济胜桥”。那么,李太后托请妙峰所建的济胜桥和山西府台请妙峰所修的崞县滹沱河大桥是不是同一座大桥呢?不得而知,留待后人考证。

▲岢岚王家岔宋城石桥 王文君摄

1927年,定襄在河边村北滹沱河上修建了一座22孔青石桥,取名济胜桥。解放后这座桥一直是忻阜线的重要桥梁,也是到往五台山风景区的必经桥梁。1969年,公路部门在青石桥西侧修建了钢筋水泥大桥,并炸毁了青石桥。2009年,公路局在旧桥东侧又修筑了现代化的大桥,废弃的水泥桥静静地横卧在滹沱河上,诉说着昔日的辉煌。如今的济胜桥,依然是繁忙的337国道的必经之地。

▲河曲旧县建于清末的七孔桥 王会平摄

一座座古石桥,

在风雨中站立了许多年。

水中的倒影是深沉的眼,

凝视着尘世间的朝朝暮暮。


一座座古石桥,

与匠人的良心和手艺有关。

扛过了多少个春秋,

形成了无数道彩虹。


踏上桥面,

寻觅前人的足迹。

我问桥怎样读写历史,

桥默默无声,

依旧伫立。

本版未署名图片均来自网络

(责任编辑:卢相汀)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