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文化频道>>文化>>正文
西藏工匠丨久米次成:修复千年贝叶经 传承古老藏文化
2023年05月06日 09时30分   新华网

久米次成取出古籍,准备进行普查登记(4月19日摄)。

久米次成在家中撰写梵文书法(4月19日摄)。

久米次成查阅梵文藏文对照工具书(4月19日摄)。

久米次成(左)与同事搬运准备进行普查登记的古籍(4月19日摄)。

久米次成(中)和同事取出准备进行普查登记的古籍(4月19日摄)。

在西藏拉萨西郊罗布林卡准增颇章(颇章,藏语意为宫殿)内的经架上,存放着有关西藏各个领域、数以千计的古籍。久米次成所在的罗布林卡管理处古籍普查团队目前主要的工作就是通过手写和电脑录入的方式,对古籍进行普查登记。

久米次成1967年出生于山南市扎囊县。1986年,西藏自治区社科院专家在扎囊县进行历史人文调研时,久米次成作为藏文助手,第一次跟随专家接触梵文。1991年,久米次成前往位于北京的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深造,对梵文进行了系统学习。

2006年,久米次成出版了他所写的梵文兰札体和乌尔都体书法,详细叙述兰札体和乌尔都体的历史渊源和特点等。同年,西藏贝叶经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邀请久米次成参与贝叶经保护工作,主要负责破损经书的修补工作。

贝叶经是指书写在贝多罗树叶上的经文,内容多以梵文书写,除佛教经典外,还涉及文学、艺术、哲学、医学、天文等方面,是了解南亚、中亚文化传播和历史非常重要的参考文献。现在存世的贝叶经中,超过六成存于西藏。

此后6年的时间里,久米次成和其他专家根据藏、汉、英多种文献中有关贝叶经流传、梵藏译经活动及译师足迹的记载,在西藏各地进行全方位普查,总行程达1.7万公里。

完成贝叶经普查和修复工作后,久米次成仍躬耕古籍修复事业,坚持不懈完成了多部藏文文献的修缮普查任务。2017年,久米次成入选第一批“西藏工匠”。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责任编辑:卢相汀)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