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军分区直面国际国内新形势,创新开展国防教育“融入红色文化、融入航天精神、融入文化旅游、融入文明城市创建、融入教育培训”,通过“五融”活动,着力构建彰显时代特征、具有忻州特色的国防教育新格局。
锚定优势与“红色”相融。挖掘红色忻州历史记忆,全面梳理八路军三大主力忻州战斗史并印制成读本,全市确定12处重点遗址,军地共同筹资加强遗址保护和活化利用。军分区先后协调驻地有关部门新建修缮代县雁门关伏击战、夜袭阳明堡飞机场和岢岚三井战斗等红色遗址;完成定襄县西河头地道战、原平市刘子干纪念馆、五台县南茹村八路军总部、繁峙县伯强毛主席路居纪念馆等红色遗址修缮保护,在全市范围内构建起主题鲜明、特色突出、融入日常的国防教育基地布局体系。
凸显特色与“航天”相融。充分发挥“忻州航天城”国防教育功效,在“中国航天日”“国防教育日”等节日期间,开展国防教育主题日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学校师生、复转军人、民兵骨干等群体参观学习,了解我国航天发展史,感悟“航天精神”;在全市13所国防教育示范学校开设航天特色课,组织开展航天知识竞赛活动等,聚力释放“航天文化”对国防教育的示范引领效应。
借力景区与“文旅”相融。利用驻地丰富的旅游资源,在国家5A级旅游景区五台山、雁门关等地设置国防教育宣传广告,发放宣传册;在徐向前故居、毛主席路居纪念馆等红色景区编建民兵宣传队;在偏关县柏家咀村建成集党性教育、国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为一体的梁雷纪念馆和李林烈士旧居,实现了文化旅游和国防教育互促共赢。
抢抓机遇与“创文”相融。将国防教育与驻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结合起来。深入开展创建国防教育示范社区(村镇)、创建国防教育示范学校活动“双创建活动”,在驻地建成忻府区开莱国际社区、原平市范亭中学等29个省级以上国防教育示范单位;建成15个国防教育主题公园和21条国防教育街道;组织国防主题公园“快闪”演出等,推动国防教育向基层延伸、向社会拓展。
把握重点与“教培”相融。突出干部“关键层”。通过举办知识讲座、形势报告会及观看辅导录像等形式,增强各级干部的国防理论素养,将学习内容纳入结业考核,增强领导干部履行国防职责的能力。夯实学生“基础层”。在中小学采取课堂教学和军事夏令营等课外活动相结合的办法,使学生掌握基本国防知识;在高中、高校开设军事理论课堂或讲座,组织学生军训,全面提高学生的国防素养。
(《半月谈》2022年第8期 边靖泽)
(责任编辑:卢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