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种土豆的时候,我都会回到以前住的口子村,把地清理干净。看着那片熟悉的地方,心里感慨万千。
2017年5月31日,带着简单的生活物品,我们一家从口子村搬到了宋家沟村。远远看见新居,大门上方写着“温俭居”三个大字。一进家门,屋内装修得温馨雅致,沙发、茶几、衣柜等家具准备好了,水电暖一应俱全,还特意保留了晋北人世代住的土炕。
想想过往的日子,真是感慨万千。我们一家在口子村的老房子里住了近60年。门窗裂缝,挑水要去500米外的地方,做饭只能烧柴……全家仅靠12亩地生活,吃水难、看病难、出行难。
2016年,村干部动员我们贫困户先搬迁。当时也有闲言碎语,说搬到一个新地方会被排挤,生活更不便。可我想着,人挪活、树挪死,搬了就会改变,只要自己肯吃苦,到了哪里都不怕。
搬进宋家沟村没多久,习近平总书记就来看望我们了,并嘱托“实施整村搬迁,要规划先行,尊重群众意愿,统筹解决好人往哪里搬、钱从哪里筹、地在哪里划、房屋如何建、收入如何增、生态如何护、新村如何管等具体问题”。
很快,宋家沟村火了,南来北往的游客多了。我和老伴摆起了凉粉摊,没想到大受欢迎,人多时一天能卖500多元。加上种地收入,2017年年底我们就脱了贫。
搬来宋家沟村后,村里给了我们很多照顾。2021年,村里统一采购回一批旅游纪念品和文创产品,村民们先不花钱,把货拿回来,等卖出去了再和村里合作社分红。我和老伴第一时间报了名,短短3个月,就捎带着赚了3000多元。
在宋家沟村,增收的渠道越来越多。每年夏天,很多游客来体验晋北农村特色民俗,我家小院也火了起来。春天种土豆,夏天卖凉粉和旅游纪念品,秋天收土豆、磨土豆粉,冬天打零工……住得舒心、干得起劲,我做梦也没想到我这个60多岁的人,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
记得刚搬来那年,我写了一副春联:脱贫致富奔小康,汗水换来幸福田;横批是“走出贫困”。今年春节,我写下另一副春联:学习党史好好干,迎新生活步步高;横批是“幸福人家”。听说今年村里要新开一条小吃街,我又有了新想法。 (据《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卢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