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忻州人>>正文
偏关抗日县长梁雷
2024年10月16日 11时15分   忻州晚报

他,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抗日游击司令、抗日县长;他,年仅28岁,把一腔青春热血洒在抗日疆场——他就是全国著名抗日英烈梁雷。他的动人故事至今在晋西北大地广为传颂。

梁雷,1911年生,河南省邓县人。1928年在开封省立师范学校上学时,秘密加入中国共青团,次年转为中共党员,由党组织安排在沁阳、邓县等地教书。曾于杞县大同中学与其学生穆青、好友姚雪垠合办报刊,宣传抗日,反对封建,并组织成立了以他为核心的青年救国大同盟。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梁雷被党组织派到太原参加了山西牺牲救国同盟总会,并受任牺盟雁北战时工委主任兼游击司令。日军逼近雁北时,中共中央北方局同意梁雷、赵仲池将雁北13县的抗日指挥中心设于偏关县城(指中共晋绥边特委及牺盟会雁北游击司令部驻地)的建议,遂在特委领导下组建了中共偏关县委,他任组织部长。10月25日,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委任梁雷为偏关县长,由此建立了雁北第一个抗日县政府。他不仅领导成立各界抗日救国群众团体,公布新的抗日政策,免除各种苛捐杂税,实行合理负担和减租减息,并在“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号召下,动员广大青年积极参加游击队;还主办晋绥边区民众抗日救亡的唯一喉舌——特委机关报《怒吼》周报;又以牺盟雁北游击司令之公开身份领导雁北地区的抗日武装斗争,派遣一批工作队深入敌后发动群众,很快在雁北13县分别组建了游击队,且于部分县开辟了抗日根据地。当时,他还受任二战区雁北执法司令,处决了罪大恶极的汉奸。

梁雷在给姚雪垠的信中说过:“今天我忙得连喝茶的工夫也没有,然而我要写封信,为的是敌人在华北喘息后,又大规模地来进攻我们了。我是决不惧怕,退缩,逃避的。我们是要拼命杀向敌人的侧面、后方去的。死的机会多着呢!告诉你们,你们要比我们千百倍地努力前进。我,即使死了,对民族革命是绝无损失的。因为你们一定会因我之死而做更多的工作,号召更多的同志……大干起来,我们要不负这伟大的时代!”

1938年2月,2000余日伪军进犯偏关。梁雷指挥各路游击队配合八路军120师警备6团奋起抵抗,重创敌军,逼其撤退。3天后,日军又调集板垣师团一部,兵分两路,直扑偏关。梁雷和党政干部一面组织群众疏散隐蔽,坚壁清野;一面调动游击队主力向当地南山集结,以备与敌长期周旋。3月18日凌晨,由于汉奸告密,日军派精锐部队突袭梁雷的驻地柏家咀村。此时,游击队主力正被派往外地执行任务,村里只有党政机关干部、群众和少数警卫战士。听到枪声,梁雷迅速组织指挥干部群众冲出险境安全转移,自己则带领30余人的警卫小队殿后掩护,边还击边撤退。

激战半个小时后,战士们劝他先撤,他说:“不,我是抗日县长,只能在抗日最前线战斗,决不先离开阵地!你们快撤,这是命令!”敌人越来越近了,情势十分紧急,那几个警卫战士只好不忍心地离开他。

“轰!轰!”在几颗手榴弹爆炸声中,最后剩下的几个战士也顺利地转移了,梁雷才开始撤离。此时天已大亮,他还未及撤到附近山沟,百余敌寇涌入村里,疯狂的子弹雨点似的向他飞来,他连中数弹落马。一群日军嚎叫着围上来,由汉奸指认,日军才知道这个满身是血、双目圆睁、紧握打空了匣子枪的年轻人,就是他们闻风丧胆的偏关抗日县长,威震雁北的抗日游击司令。残暴的敌人见他还活着,即用刺刀一阵乱捅,又毫无人性地砍下他的头颅,带回偏关,悬挂在南关城门示众。

梁雷牺牲后,山西牺盟总会为悼念梁雷发了专题通报;长沙版《观察日报》登载的阎锡山请行政院奖恤抗日尽忠守土的县长电文中说:“梁雷勇敢有为,热忱素著。”

梁雷的好友、作家姚雪垠在《抗战文艺》上发表了《雁门关外的雷声》,1938年在《大公报》上发表了《烈士梁雷》,以作纪念。

偏关人民为了永远纪念抗日县长梁雷,将英烈遗体寄埋于柏家咀村。新中国成立后,在偏关县烈士陵园修建了梁雷墓,葬其忠骨。2015年,梁雷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公布为著名抗日英烈。近几年,偏关县在柏家咀村梁雷曾居住过的窑洞建成了梁雷烈士旧居,打造红色教育基地,弘扬梁雷精神,传承红色血脉。

(责任编辑:梁艳)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