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社会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自己被群众所信任,被社会所需要,我就会感到很充实,很快乐,很幸福。”王兰兰是这样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她的心中装着“三个有”,在做好社区工作的同时,积极参加县里相关单位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利用休息时间为农村老人上门义务理发。王兰兰荣获2022年“忻州市优秀志愿服务工作者”和2022年度“静乐好人”称号,2023年她被评为“忻州好人”“山西好人”。
心中有爱,她是居民眼里的“贴心人”
有人说,爱如春风,滋润着大地;有人说,爱如阳光,温暖着人心。王兰兰是一名社区工作者,同时也是一名志愿者。有爱心、乐奉献,不求回报,只是付出,在付出中收获快乐,这是她作为一名志愿者的理想和心愿,更是一名共产党员的职责和义务。从2018年开始,王兰兰坚持每月为远离城镇的山村老人、留守儿童免费理发。多少个春秋,贵在坚持,小举动彰显大爱。这些年来,每到休息日,王兰兰都会来到山区村庄,为老人们理发,不管严寒酷暑,几乎都是准时到达。理发时,她态度热情,动作麻利,还经常和老人们聊天,给老人做思想疏导,并宣传党的富民政策。她爽朗的笑声、舒心的话语,像春风一样温暖抚慰着老人们的心。她还会购买城里新上市的蔬菜、水果等送给老人们分享,让老人们尝尝鲜,感受温暖和关爱。为了表示谢意,村民们想给她一些物质回报,但都被她婉言谢绝了。“老人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为老人免费理发,只要我能做到,就会一直坚持下去。”王兰兰真诚地说。
心中有民,她是为民办事的“好闺女”
一声问候,一杯热茶,一句关心的话语足以让人感到温暖。今年35岁的王兰兰,志愿服务8年多,走过上百个村庄,经她义务理发的人数超过数千人,光理发剪刀就用坏了12把。3年前张大娘半身瘫痪,为理发一事,张大娘的家人曾多次请人上门服务,但常因“顾客”身体原因理发不方便而遭拒绝。王兰兰听说后,当即表示愿意为张大娘免费理发。初次上门,正逢家人为张大娘清理身体上的污垢,她丝毫没有嫌弃,尽管张大娘躺着理发相当不方便,但她宁可弯腰屈膝也要为张大娘剪出一个满意的发型。张大娘“唠叨”着说:“你我之间不沾亲不带故,你愿意给我理发,而且分文不收,你真是贴心人啊!”
居住在偏远山村的留守儿童,多由年迈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料,头发长了不能及时修剪,显得没有精气神。看到这种情况王兰兰都会根据孩子们的脸型、头型精心设计发型,一推一剪尽显专业娴熟,十几分钟时间,一个个或利落或清爽的发型就能完成,孩子们都会开心地感谢王兰兰阿姨。每当看着孩子们高兴的样子,她就特别有成就感。
心中有情,她是群众心中的“及时雨”
幸福是什么?她总是想着别人还需要什么;她总问自己,还能多做些什么。虽然有时候很辛苦,但是有时候也很欣慰,也很幸福。王兰兰是一名社区工作者,更是一名奉献真情的爱心使者,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志愿者的情怀。
静乐鹅城镇杨家崖村有一位女子,因为腿脚不便,每次去县城理发,都需要坐轮椅。因此,每次理发就成了她家的“难事”,王兰兰知道后,主动承担了这个任务,不管天晴天阴,只要有需求,她都风雨无阻,主动上门,免费给这名女子和她的婆婆理发。天长日久,老人心里过意不去,为了表示感谢,这名女子花了几天时间亲手给王兰兰织了一个平安扣,说保佑她平平安安。这种朴素的真诚祝福也令王兰兰感动不已。
“头发长,找小王”,王兰兰就是社区志愿服务队里的一个“小能人”。多年来坚持不懈,一如既往尽己之力为民服务,她一直努力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兼顾好志愿服务,做到两不误。她积极投身志愿服务活动,全心全意为社会服务,彰显着一个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在她身上,真正诠释了什么是快乐着别人的快乐,幸福着别人的幸福。
件件是小事,坚持见真情。王兰兰志愿服务群众,就是从这些小事做起,从百姓最实际的需求出发,急民所急,想民所想,点点滴滴,无愧于“志愿者”这个光荣称号,也在自己的人生经历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本报通讯员)
(责任编辑:卢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