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忻州人>>正文

用真情做爱的传递者

——全市第三届“文明家庭”获得者高雪松一家的故事
2024年08月28日 10时36分   忻州日报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在绝境中如何奋起一搏?我们或许从荣获全市第三届“文明家庭”称号的高雪松一家的故事里,可以得到答案——即使翅膀断了,心也可以飞翔。

身残志坚写春秋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从1999年到2013年,高雪松在静乐县第一中学从事高中历史教学。工作上,她兢兢业业、教书育人;生活中,她勤劳俭朴、相夫教子。

2013年11月,高雪松刚刚生下孩子二十多天,被检查出了脑瘤,肿瘤已长到5公分,生死悬于一线。她做了开颅手术,肿瘤被切除了,不幸的是颅内感染,医院下了几次病危通知书,但她的丈夫坚定地说:“世上哪有什么绝望可言,撑下去才有希望!”在家人的坚定支持和与医生密切配合下,高雪松一共进行了三次开颅手术。再痛的手术她忍受着,再苦的药她喝下去。她只有一个念头:我要活下去,我坚决不能死,我要把孩子抚养长大。当时治疗费用高达120万元,家人四处筹借。长夜难眠,铁骨铮铮的爱人为横祸所磨,形销骨立、脊背佝偻。一个重症的病人将这个家庭拖入水深火热之中。高雪松所在学校全体师生、同学、朋友等纷纷慷慨解囊,捐出十多万元,使她和她的家庭走出了困境。

出院后的高雪松,不能说话、不能走路,生活不能自理,但她在心中默默地呐喊:一定要站起来,不能成为别人的拖累!她凭着顽强的意志与病魔抗争,无论是三伏天还是数九寒天,坚持康复锻炼,忍着身体的疼痛,磨练着意志。

从2015年初到2018年2月,她在人生的至暗时期踽踽独行。通过锻炼,她不但能开口说话而且非常流畅。最终,她学会了拄着拐杖走路。

传播大爱育桃李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康复后的高雪松牢记各界人士的帮助。为了感恩,她毅然再次走上讲台,以感恩的心传播人间大爱。

当时,上高二的大女儿,成绩一落千丈。高雪松从大女儿的班级开始,作了《拼高中青春三载,换一生花开不败》的励志演讲,用亲身经历鞭策学子发愤图强。女儿高三时,又作了《高三加油,高考必胜》的演讲,激励学生拼搏人生。

在她的鼓励下,她的女儿以596分的成绩逆袭,考上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她虽然不能像过去那样给学生传授书本知识,但是可以通过另一种形式——励志演讲,给学生加油打气。

此后,她受邀到多所学校进行励志演讲。七年来,她讲了200多场励志课,足迹遍及忻州、太原、晋中等地的几十所中小学校。

她还走进社区,举办家庭教育讲座,编排网络公益课程为小学生讲解历史知识;在疫情期间,为多所学校家长讲授网络公益课;她热爱读书,带动了一大批社会人士加入读书会学习;她积极宣传反对校园霸凌知识,并成为县妇联特聘讲师;她积极宣传良好家教家风,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破茧成蝶终梦成

她一直奔跑在学习的路上。通过自学,她成功考取了中科院心理咨询师证、家庭教育指导师证和婚姻咨询师证。她的莹莹之光,点亮了人们的心灯。

高雪松常说:“只要生命不息,我便是人生火炬。”身边人亲切地称她为“当代张海迪”。

回顾坠入死亡谷底,又从死亡谷底艰难地爬起的生命历程,她虽然带着满身的疲惫与伤痛,但依然心怀感恩、心怀梦想。

记者在采访中问及她的梦想时,她说:“我的梦想就是传播家庭教育,服务3亿家庭。”她也正奔跑在实现梦想的路上。记得大仲马在《基督山伯爵》一书中说道:“人类的所有智慧就包含在这两个词中,等待和希望。”她在自己的人生路上,始终追梦不止。她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身边的每个人,也鼓舞和激励着更多的人。

“若每个人的人生都能够经得住磨难,那么,目之所及处处皆是春暖花开!”这是高雪松自我励志的座右铭。我们由衷地祝愿高雪松梦想成真。(记者 张林泉)

(责任编辑:卢相汀)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