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连印,男,1945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1964年2月参军,从战士一步步成长为集团军副军长、河北省军区副司令员,2003年5月退休后回到家乡大同市左云县植树造林,2021年10月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1971年张连印随部队移防,入驻现忻府区奇村镇南高村,带领官兵打出了忻州第一眼温泉井。
一年复一年,匆匆又夏天。7月13日一大早,一支车队鱼贯而入,缓缓地停在忻府区奇村镇南高村温泉文化苑门前。从车上下来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她叫王秀兰,是河北军区原副司令员张连印的遗孀,身后跟随的是她的儿子晓斌一家和张连印的老部下。

迎接将军夫人的有村干部,当年参与打井的赵存贵、赵安贤,时任大队副主任的邢万金,房东冯玉贵老俩口,院子内外围满了乡亲们。一晃五十多年过去了,回忆起当年部队驻扎和打井的情景,令人心潮澎湃……
张连印1945年出生于大同市左云县张家场村,4岁丧父,6岁母亲改嫁,从小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爷爷奶奶去世后,13岁的他成了孤儿。1964年,村里把参军的名额给了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的张连印。从此,张连印一路从普通士兵成长为共和国的将军。
2003年5月,退休后的张连印与妻子回到老家,踏上了绿化家乡之路。张连印将军不图名不图利,植树造林倾其所有,被誉为“新时代的甘祖昌”和“穿军装的杨善洲”。2021年10月,中宣部授予他“时代楷模”荣誉称号。2024年3月10日,张连印积劳成疾因病去世。3月15日,按照张连印生前愿望,他的骨灰撒在了他植下的那片林场。张连印曾获“全军先进退休干部”“中国生态文明奖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其家庭被评为全国“五好家庭”。张连印是新时代革命军人的标杆,也是新时代共产党员的榜样,更是新时代革命干部的楷模。
张连印曾在忻州战斗和生活过20多年,也曾在南高村驻扎数年。他爱兵如子,与民一家亲,他的妻子在当地当老师,他的儿子在此出生并长大,和乡村干部群众结下了很深的友谊,这里就是他的第二故乡。
1972年,忻县(今忻府区)大旱。时值盛夏,南高村旱情尤为严重。村党支部组建了南高打井队,在村西南立起了井架,驻军闻讯赶来支援。于是,南高村与当地驻军共同建立了一支打井突击队,村里由邢万金负责,部队由炮兵团一营二连连长张连印挂帅。为了争时间抢速度,实行两班倒,部队白天干,村民夜里干。当打到15米深时,遇到了岩石层打不下去了,村干部去找张连印,张连印笑着说:军民团结一家亲,试看天下谁能敌!经过实地勘察,张连印决定实施井下定向爆破。经过爆破作业,这层硬层终于被凿穿。谁知,大锅里提上来的泥浆像在蒸锅里蒸过一般,热得烫手。张连印年轻有为,远见卓识,让大家继续往下打。深入37米时,竟打出了地热水,有人叫它神水,有人叫它温汤,张连印说这是温泉水。张连印和战士、群众齐心协力,知难而进,用两个多月时间,打出了忻州第一眼温泉井,南高村盖起了温泉澡堂子。接着,二连又先后在营房附近打出了两眼热水井,早上战士们用桶就可以打上热水洗漱。经过科学鉴定,南高温泉属超级复合泉,富含氡、硫化氢、硅酸盐等矿物质,可促进机体新陈代谢,调整血液循环,对高血压、关节炎、皮肤病等有明显疗效,此类温泉在世界上仅发现四处,有三处在中国,北方地区仅此一处。经过五十多年的开发建设,以南高为中心的奇村温泉康养旅游区不断发展壮大,游客爆满,享誉全国。
此后,王秀兰随丈夫下忻州,到太原,赴石家庄,但张连印只字不提打温泉井的事儿,也从不拿此事炫耀。直到2022年的一天,老战友周占礼发表了《我记忆中的奇村温泉》一文后,王秀兰才知道这件事情与丈夫有关,她心中琢磨:老张啊,连这样的大事你都不和我讲。后来张连印只好向妻子讲述了那段尘封的往事,王秀兰不由得对丈夫竖起了大拇指。
当时部队在南高村驻扎,由于营房还未建成,战士们分散入住在老百姓家里。乡亲们把最好的房子腾岀来,以宽广的胸怀接纳了子弟兵,给予无微不至的关爱,而部队官兵视驻地为故乡,把群众当亲人,为村民解决了许多生产生活上的困难。1971年,王秀兰与张连印结婚时,婚房还是村民老武给腾出来的,让夫妻俩感动不已。
往昔街巷皆不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南高温泉文化苑,一进大门的文化墙上,有一处“南高温泉由此来”的图文介绍,还有张连印当年的照片,让人思绪万千。王秀兰端详着丈夫的照片,潸然泪下。老张呀,你当年才27岁,南高的老百姓还记得你,记得打的第一眼热水井。赵安贤介绍了当年打井的艰难过程,遇到了坚硬无比的岩石层,是张连印挺身而出,向上级请示,采用爆破技术,啃下了这块“硬骨头”,才有了第一眼热水井,才有了如今的疗养院和民宿。赵存贵叙说了和张连印相处的日日夜夜点点滴滴,在他身上体现了不怕苦不畏难的军人气魄和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的拥政爱民情怀。冯玉贵老俩口热情地邀请王秀兰一行回家吃饭,他们说张连长爱吃高粱面鱼鱼,今天再做一顿,请你们尝尝家乡的味道……对王秀兰而言,杂碎泡高粱面鱼鱼是当年村里老百姓最好的饭菜,是招待客人的上等美味佳肴。一碗高粱面鱼鱼下肚,美味可口,唇齿留香,一辈子也忘不了!
下午,洗了温泉澡游过泳后,村委主任王俊伟领着大家来到村西南一块地头,这里是当年张连印带着战士们和乡亲们打井的地方,由于出水量受限已回填掩埋。眼前是高高的建筑群和生长茂盛的庄稼,站在张连印留下足迹和洒过汗水的地方,王秀兰仿佛看到了当年热火朝天的打井场面,看到了丈夫从容指挥和忙碌的样子,她默默地说:“连印啊,南高的乡亲们记着你,这里的一草一木记着你,你永远活在老百姓的心里!”
如今,作为创建国家温泉康养旅游示范区重要组成部分的奇村温泉,享“千万工程”之机,聚民众之力,忻奇大道年内通车,康养园区建设快马加鞭,民宿产业方兴未艾,农民意气风发,南高村温泉产业正蓬勃发展。
青山绿水,丰收在望,王秀兰默默地与张连印说着话:这盛世如你所愿,梦想成真。 (栗旭晨)
(责任编辑:卢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