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桂梅是静乐县公安局刑侦大队技术中队长。从警23年来,她坚持扎根法医一线,勇挑工作重担、敢于攻坚克难,从一名普通的临床医学生蜕变成为合格的法医。
守初心、不言弃,
慎终如始践行入警誓言
从小就有当警察梦想的王桂梅,大学毕业后,通过招考进入公安队伍。凤凰涅槃需要经历烈火,成功的蜕变更是需要面对重重考验,作为一名刚入警的女同志,法医工作整天与犯罪现场打交道,其中的艰辛不言自明,但她热爱这份职业。工作之余,她刻苦钻研法医病理学、法医物证学、刑法学等,常常苦读钻研到深夜。成家之后,她在同为警察的丈夫支持下先后报考了山西医科大学法医学院进修班、山西大学法律本科班,勤学业务知识,钻研法律知识,均以优异的成绩证明了自己,也很快适应了岗位需求。经过孜孜不倦、坚持不懈的努力,在300多具尸体检验和1980人次活体检验中锻炼了本领,在1500多个现场勘查、1300余份痕迹物证的提取中增长了才干,让一个个现场“复活”,令一件件证物“发声”,由法医领域的“门外汉”成长为“行家里手”。23年来,比中犯罪嫌疑人35人,由她亲自参与、起关键作用的大要案件145起,侦破了20年以上命案积案2起。在公安部“团圆行动”中,她多次赴四川、云南、贵州、陕西等地,找回失踪被拐人员5名,还顺利完成了静乐县公安司法鉴定中心资质的认定评审。
担使命、尽职责,
爱岗敬业书写爱民情怀
“还原案件真相,破解死亡密码,为死者伸冤,让生者释然,打击犯罪”是她恪守的诺言。工作中,她坚守“为逝者言,为生者权”的职业信仰,无论现场勘查,还是物证检验与保管,每一个细节,彰显了一名法医工作者的尽职尽责和使命担当。
2016年6月20日,静乐县康家会镇康家会村的王某失踪103天。王桂梅接到指令后,带领技术中队全体民警赶赴现场。王某的妻子常某一口认定其丈夫于3月7日外出打工,还经常与孩子们有微信往来,一切似乎都很正常。王桂梅和同事对王某的住房和院子进行了仔细勘查,凭着多年的经验,她在王某的正房背后发现一处异样的土层,当挖开土层时,终于发现失踪3个多月的王某的尸体。铁证如山,犯罪嫌疑人常某交待了她杀死丈夫后,将其埋藏在自家房背后地窖的犯罪事实。
2021年2月9日12时许,静乐县神峪乡东大树村80多岁的段某被人砍死在家中。当时已是农历腊月二十八,她没有因为快过大年而有丝毫分心,经过缜密勘查,首先确定此现场为移尸现场。经过夜以继日的现场勘查、比对分析,最终锁定犯罪嫌疑人袁某。32小时后,袁某准备乘火车从太原逃跑时被民警抓获归案。
干累活、不畏难,
用心用情诠释职业操守
刑事技术工作艰苦繁重,基层公安历来是男民警多、女民警少, 女法医更是稀缺资源。她从来不信这个“邪”,坚信男民警能干的事,女同志也能干。她在这个岗位一干就是20多个春秋,成为这个特殊行业里的“女汉子”。
2005年5月16日,静乐县康家会镇石河村发生一起命案,被害人张某被杀死在自己家中,死者丈夫李某不知去向,儿女既不报案,也不提供父亲的行踪去向。尽管案情基本明朗,但死者儿女并不配合,案件一时陷入僵局。为了找到有力的证据,王桂梅一边帮助刑侦队的同志展开外围调查,深入了解死者的家庭情况,一边克服技术中队人员少、任务重的困难,对被害人进行尸检。面对散发异味、惨不忍睹的死者,王桂梅再一次感受到了做女法医这份工作的艰辛。她只身一人用三个多小时进行了解剖检验,查明了死因,为案件侦破找到了关键证据。三天后,在铁的事实面前,李某交待了自己杀害妻子的犯罪事实。
2020年在命案积案攻坚行动中,王桂梅发挥刑事技术优势,成功破获了2起20多年命案积案。
攻难关、重实效,
孜孜不倦筑牢工作基础
孜孜不倦的追求,刻苦钻研的品质,成就了王桂梅的事业,更让她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有志者,事竟成;辛勤干,天不负”。
2018年1月,静乐县公安司法鉴定中心资质认定评审工作开始后,王桂梅克服县局技术人员少、任务重、难度大等诸多困难,在局党委的后勤保障支持下,主动担当作为,白天出现场、搞检验没时间,就利用晚上、周末时间,加班加点,整理了鉴定中心历年来档案3240份,制定规范32项,完善流程档案12份,联系购置鉴定、实验仪器设备5台,并由她亲手进行了校准。通过一个月的时间,静乐县公安司法鉴定中心顺利通过了评审。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她先后4次被评为“全市刑事技术先进个人”;2013年,被山西省公安厅入选为“全省公安机关刑事科学技术人才”;2017年被评为“忻州市公安机关最美女警”;2018年受到忻州市公安局“个人嘉奖”,荣获“山西公安优秀女警”称号;2021年,荣记“个人三等功”,并当选为市第五次党代会代表。在《法医遗传学进展》《证据鉴识理论与实践》等期刊上发表优秀论文4篇。
不忘初心警心,无愧使命担当,不负时代韶华。王桂梅将再接再厉,勇攀法医高峰,用她的勤奋、勇敢和执着,继续谱写静乐公安刑事技术新篇章。 (韩 波)
(责任编辑:卢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