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桂生维修农用机械
五寨县小河头镇旧寨村的李桂生是出了名的“忙人”。他用自己的“忙”暖了村民们的心,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
李桂生,1953年出生,2000年入党。曾经15年担任村主任,其中,有5年时间他既是村支书、又是村主任。如今将近七十岁的他,仍然是村里及方圆几百里人口中的“热心肠”。
“大家的需要就是我的幸福”
“他这个人啊,一个人服务一村人,几十年如一日。”提起李桂生,现任旧寨村村支书张从文发自肺腑地说。“他是村里的热心人,解决了我们不少难题。” 村民们七嘴八舌地告诉笔者。
上世纪80年代,李桂生买回了村里第一辆拖拉机。从此,他就成了全村人的帮手,拖拉机也成了全村人的“公车”。谁家有事,只要吆喝一声,他便立刻去帮忙。春种秋收的关键时节,他总是活跃在村里街巷、田间地头。直到全村人的粮食都入了粮仓,他和他的拖拉机才稍有歇空。1992年,乡政府资助旧寨村一台播种机。村民们都不会用,“拖拉机手”李桂生又成了“播种机手”。回忆起来,他说:“那时候真是忙得顾不上吃饭、睡觉。农忙季节,时间不等人。”“他吃在地里,睡在车上,不分昼夜地耕种,和时间赛跑,每天耕种达50多亩,争分夺秒地服务着全村三百来户人家,等轮到给自家播种时,差点错过最佳播种时间。”李桂生的妻子回忆说。
近些年,李桂生还陆续购买了旋耕机、玉米播种机、玉米收割机等各种农具。同样,只要谁家有事喊他,他都会立刻放下手中的活去帮忙。李桂生不仅服务着本村村民,方圆百里的乡亲们,他也同样关心照料着。
“乡亲们都不容易,能者多劳吧!大家都幸福了,才是我最大的心愿。”在李桂生眼里和心里,乡亲们的“难”和“愁”就是他的“心病”。农村办事宴请客有难题,他急群众所急,几年前,办起了移动餐厅——红白事宴一条龙服务,不仅免费提供餐桌、凳子、碗筷、茶杯等器具,还当起“大厨”,服务村民。后来,他干脆买来两个大帐篷、30套铺盖,连人带移动餐厅、移动帐篷,免费服务群众,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
在和李桂生的聊天中,笔者问道:“您如此辛苦,值得吗?”李桂生憨憨地笑了笑说:“庄稼人谈不上什么辛苦,这点忙儿,不算什么,大家的需要就是我的幸福。” 短短的几句话,让人听了非常暖心。
“我就是一名普通党员”
2000年,李桂生被群众推上村主任一职,风里来雨里去,他和村“两委”班子成员想尽办法为村民解决困难。他懂得,自己肩负着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重担。
十几年前,旧寨村通往209国道的路是土路,雨天、雪天泥泞不堪,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正常出行。李桂生和村“两委”班子成员经过多方努力,于2004年架好了通往村里的飞虹桥,又先后硬化了村里的主要道路和小广场,极大地方便了乡亲们的出行和日常活动。“先把路修好,大家才能在致富的路上走得踏实、稳健。”这是李桂生在村委会议上动员大家修路时说的话。
吃水是村民当时面临的难题之一。村里只有一眼饮用水井,每天早晨抢水成了每家每户必做的事情。2011年,李桂生和当时接任的村支书张从文一起跑水利部门,解决了村民的吃水难题。第二年,村“两委”班子又从县发改委争取到了七眼机井落户旧寨村,能浇灌1600多亩旱地。这样人畜饮水和浇地用水都得到了解决。村民们笑了,拍手称赞,奔走相告。李桂生看到群众和城里人一样,不出门就能喝上自来水,很欣慰也很满足。
如今将近七十岁的李桂生几乎没有闲着的时候,考虑到乡亲们种出来的玉米还得跑去三岔镇出售,卖粮难、卖粮远,很不方便,于是,他亲自开车挨家挨户收粮,以市场时价收购后,再集中对外销售。
“这没什么,我就是一名普通党员。我们舍一点,不怕,乡亲们能在我们这种‘小舍’中,有了‘大得’,我们就值得。”李桂生依然朴实、低调。
乡亲们评价说:“这样的共产党员,我们看得见,摸得着,处得好。”乡亲们都记住了这名普通共产党员,也看到了一颗滚烫、火热的心。(杨旭萍)
(责任编辑:卢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