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忻州人>>正文

爱让幸福之花常开

——省“最美家庭”代表、定襄县李俊山霍晓琴夫妇的故事
2021年10月21日 10时38分   忻州晚报

本报记者 张林泉 王国栋 实习生 李忆彤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谐是社会文明的基础。同时,家庭不仅仅是夫妻恩爱、白头偕老的长相厮守;不仅仅是尊老爱幼、其乐融融的和谐乐园,家,意味着责任、奉献、宽容和理解。

定襄县就有这样一对夫妻,他们尊老敬老,热心助人,邻里和睦,他们用看似简单而平凡的点滴为家庭为工作倾情奉献着。他俩就是李俊山、霍晓琴夫妇。2020年6月李俊山家庭被山西省妇联授予“最美家庭”的荣誉称号。

说起李俊山,他是定襄县司法局的一名普通干部,妻子霍晓琴曾在企业工作,现已退休。成家三十余年来,他俩用勤劳的双手,用宽容、奉献、尊重和深沉的爱,演绎着最真实的幸福。尤其在孝顺双方父母、承担社会责任方面,做出了表率,令人称赞。

“俊山是一个好女婿”

“俊山是我家的好女婿。”这句话是94岁高龄的李俊山老岳母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记忆里,李俊山第一次到霍晓琴家做客时,晓琴的父母一眼就看上了俊山的忠厚和朴实。成家后,俊山没有让两位老人失望,夫妻俩经常回岳父母家看望老人,嘘寒问暖,关心起居,做些家务,添置新衣等。

早年间,岳父母家因生活条件不好,晓琴的哥哥在外地工作,无暇照顾家里。每到冬季,取暖全靠烧煤炉,因此打炭倒灰成了每日的“必修课”。俊山二话没说默默承担起这项任务,十几年风里来雨里去,从没有间断过。岳父母在生活上一有困难,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女婿俊山。一个电话、一个口信,俊山总是第一时间出现在他们面前。邻里无不羡慕地说:老霍家嫁了一个姑娘,却多了一个好儿子!

有一年冬天,岳父母家里的门不慎弄坏了,寒风一个劲地从门缝里吹进来,本就不太暖和的屋里,此刻更加寒冷。俊山得知消息后,连夜带着工具和材料赶过去修理,修好门后,已是凌晨。屋里又恢复了往日的温馨,俊山看着老两口酣然入睡才悄悄离去。

往后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但年事已高的岳父又因重病住院做手术,这时俊山的妻兄也退休回定襄居住,在医院里俊山与妻兄日夜守护在病床前,耐心细致地护理着老人,从来没有一点怨言。他还经常宽慰开导老人:人吃五谷杂粮,有病是再正常不过的,只要把心态放宽,积极配合治疗,一切都会好起来。

一桩桩,一件件,通过点点滴滴的小事,李俊山用行动担起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传承着中华民族孝老敬老的传统美德。

“儿媳妇和闺女一样”

“儿媳妇和闺女一样!”86岁的李俊山母亲,逢人便夸自己的儿媳妇霍晓琴。

都说婆媳关系是天下最难处的关系,可公婆却对晓琴竖起了大拇指。有事晓琴就与公婆一起商量,平时和睦相处。她知道公婆爱吃什么、喜欢什么。她明白婆婆是一个特别爱干净的人,总是帮婆婆洗衣物、擦玻璃、整理房间,让婆婆多休息、少劳作。

晓琴出生在干部家庭,但从来没有娇生惯养的毛病,与俊山结婚三十余年来,从没有和公公婆婆红过脸。大事小事她总是按照婆婆的意思去做,她总是对人说:孝敬老人是做人的基本原则,如果连最基本的都做不好,那还能做好什么呢?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个门。俊山如此,晓琴亦如此。每到逢年过节,就是俊山有事顾不上,晓琴也要抽时间看望婆婆,拉拉家常、做做家务,知冷知热、问寒问暖,可谓关心备至。原来俊山、晓琴和父母住在一个院落,每日三顿饭,晓琴一个人承担起来,换着花样为老人调剂口味,是这个家名副其实的“家庭主妇”。

俊山父母也曾生病住院,晓琴都是陪护在病床前,细心照顾着老人。一个病房的病友、家属们总是称赞不断,有的说:这位老人真有福,养育了一个好闺女!也有人感叹:这样的好闺女可不多啊!对此,婆婆也不点破、不解释,尽情享受着这份美好的幸福。

采访中,记者问晓琴的婆婆,儿媳妇好不好时,老人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不但是好,而是最好!”

“普法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1989年,李俊山调到定襄县司法局从事宣教工作,他一直秉持着一个司法工作者的“坚守”之道。

“普法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这是他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从城内学校、社区宣讲普及法律知识,再到农村学校,二十几年,李俊山的足迹踏遍了定襄县每一个区域的学校和社区。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到“安全教育”知识等各个方面,在宣讲中,李俊山力求做到以案代讲、深入浅出、寓教于乐,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普法效果。他先后获得市、县司法系统“先进个人”“先进司法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谈起普法工作,李俊山如数家珍:“学校普法的功效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增强青少年的遵纪守法意识,在宣讲中提高他们的文明素养,为他们明天走入社会做合格公民做好准备……”

在家是好丈夫,在单位是先进模范。三十多年来,李俊山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唯一有点遗憾的就是:对孩子的陪伴少了点,对妻子的理解还差了点。他表示,虽然快到退休年龄了,但还是想再多做一些工作,对得起党和人民对自己的培养,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中。退休后,一定把亏欠孩子和妻子的补回来。

今年6月,李俊山被单位派到定襄县宏道镇驻村工作队,开展乡村振兴帮扶工作。在新的工作岗位上,预祝他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个平凡的家庭,但平凡中却折射出美丽的光芒。李俊山、霍晓琴夫妇用善良和朴实,获得了属于自己的幸福,成就了一段最美的佳话。

(责任编辑:卢相汀)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