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忻州人>>正文
难忘的峥嵘岁月:90岁忻州抗美援朝老战士张育科自述
2020年11月06日 11时39分   忻州晚报

张育科老人

用美国飞机残骸制作的梳子

纪念品——茶杯

抗美援朝纪念章

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

张育科,1930年1月出生,忻府区三交镇龙兴村人,1948年参军,1949年入党,参加过晋中战役、太原战役、扶眉战役、甘南战役、成都战役、台湾金门岛战役。1951年入朝作战,1978年转业,1990年从忻府区瓷厂离休。曾荣获西北解放纪念章、华北解放纪念章、全国解放纪念章、抗美援朝纪念章。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每当听到或唱起这首《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我就会热血沸腾。那铿锵有力的旋律、豪迈雄壮的歌声,瞬间把我带回到70年前那个壮怀激越的年代,件件往事涌上心头,难以忘怀。

岁月沧桑,时光如梭。我想起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抗美援朝战争,我们志愿军同朝鲜人民军打败了以美国为首的侵略军,从鸭绿江边把侵略者赶回到了“三八线”以南。他们妄想占领朝鲜、进一步染指我东北的“美梦”彻底破灭,最后不得不在停战书上签字。

1950年10月,我们的第一批入朝志愿军同美军打响了战斗。我所在的部队从甘肃天兰铁路工地上撤出进入备战状态。当时天上下着大雪,部队没有条件配发雨衣,战士们就披着被子,在天水站乘坐拉煤车,前往山东的周村训练基地进行部队改编,随时准备入朝作战。

因部队改变兵种,需对干部的指挥技能进行培训,因此排以上的干部都到辽宁省辽阳市高炮学院学习,连队只留下1名副连长带队,由苏联顾问团的教员任教,进行严格训练。我们在冰天雪地里就地而坐,不准穿大衣,不准放下帽耳。讲半小时课后,起来跑几圈再坐下继续上课。通过一系列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教育,激发了广大官兵的参战决心,人人都写申请书要求出国参战。

高炮学院培训回来的干部,在1950年的大年三十,从山东的张店火车站乘坐闷罐火车去往辽宁省丹东市六道河继续训练。等到部队武器装备齐全后,于1951年2月24日下午冒着大雪跨过鸭绿江,连夜到达了朝鲜的第一个宿营地归义州。那里原本是座美丽的边城,彼时已被美机炸成废墟,连遮风避雨的地方都找不到,志愿军只能躺在雪地里休息。入朝的第一个晚上,炮兵、步兵、防空兵还有运输团的车辆都挤在并不宽的路上,再加上空中有敌机,汽车都不敢开车灯,我们只能靠汽车前面的战士引路,条件十分艰苦。

我所在的三连,指挥车因让路翻到了路边的沟里,把连长郭富贵的腿压断了,司机助手当场牺牲。郭连长是忻府区奇村镇唐林村人。事后留下一名排长和几名战士处理后事,部队继续前进。

第二个晚上我们向宿营地四边里前进。到达宿营地后,将车辆和火炮伪装好,部队驻扎在了村东边的树林里,汽车运输团拉着粮食、弹药,隐蔽在村西边。大约在晚上10点,飞来四架美机,当地特务向运输团的车辆发射了三发信号弹,于是敌机俯冲向目标扫射轰炸,部分运输车辆被引爆。

第三天晚上向目的地下升谷进发,我们的任务是掩护指挥部。晚上11点左右在指挥部和我连阵地上空飞来四架敌机盘旋侦察,指挥部下达命令,全营进入阵地准备战斗。此时,一架飞机向我们一连阵地俯冲扫射,一连连长指挥全连射击,首战击落一架敌机。敌人为了报复我军,随后又派数架小型飞机和轰炸机向我阵地扫射轰炸,一颗重型炸弹落在一连的一个炮位上,炮毁人亡。另一架敌机为躲避我们射击,飞得很高,将一枚炸弹投到了我们住的村民的房顶上,结果房东被炸死,房子被炸成废墟。当时我和营部书记还有小通讯员正要去伙房打饭,刚走到距离房东家不远处,就发生了爆炸,我们三个被震得耳鼻流血,久久不能说话,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战争创伤。

经过第一次实战,营指挥部召集各连领导研究战法,决定采取阵地战和游击战,采用单炮打法,既隐蔽又机动,效果很好。

我营在1951年4月22日参加了第五次战役,在临津江桥上掩护步兵、炮兵过江,从西线突破临津江、越过“三八线”,对美军实施了分割穿插。部队每天顶着美机轮番扫射和轰炸,冒着敌人的炮火,从倒下的战友身边走过向敌人进击。美军在飞机和大炮的掩护下实施全面撤退,我们沿途都能看到被我们击毁的坦克和美军丢弃的各种车辆,十分狼狈。我军打到哪里,我营就跟随到哪里。在朝鲜战争的战场上,我营先后击伤、击落敌机大约五六十架,活捉两名驾驶员。我营被上级发文记集体一等功。

部队打到南边后,由于敌机封锁道路,我军供应受阻,战士们饿了吃几口炒面,渴了喝几口凉水。但即使是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仍只用了七天时间就占领了北汉江西岸,直逼汉城,给西线的敌军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使龟缩在汉城的美军动弹不得,为我军东线兵团围歼敌军创造了条件。

我营教导员贾成宪在志愿军炮兵司令部经验交流会上作了专题报告,随后由随军记者、作家到我营进行采访活动,其中就有《歌唱祖国》的作词者王莘。贾成宪是忻州市忻府区原寺坪乡卢沟村人,后来参加了志愿军归国报告团,在国内各地作报告。随后,贾成宪调至内蒙古赤峰军分区任司令员,后又调任内蒙古呼和浩特军分区司令员,营长王万原则调至原军部炮兵办公室任主任。

第五次战役结束后,我志愿军在“三八线”附近进行了长期防御。进入防御阵地后,我被调到连队任指导员,不分昼夜地带领战士们挖坑道构筑工事,时刻准备打“关键仗”。到了1953年7月,上级要求我们配合友军打反击,但还未展开就停战了。我们于7月31日乘火车回到了日思夜想的祖国。

我营在第五次战役中取得了不错的战绩,但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我的老战友刘存喜是营部的军械员,他是忻州市忻府区杨胡村人,从解放忻州、太原,渡黄河,打到大西北,一直到抗美援朝,他都与我并肩战斗。有一天晚上,他和营部司务长去兵站拉弹药和粮食过程中,遭遇敌机轰炸,壮烈牺牲,我到现在还一直思念他们。

一晃七十年过去了,如今我们进入了新时代。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我不会忘记抗美援朝那几年度过的日日夜夜,也忘不了同生死共患难的战友,忘不了长眠于异国他乡的烈士们。没有他们的流血牺牲,就没有今天的和平盛世,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祖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历史不会忘记。

作为一名志愿军老兵,作为受党教育多年的老党员老干部,我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对党忠诚,发挥余热,教育好下一代,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在人生路上书写新的光荣,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记录整理 栗旭晨)

(责任编辑:卢相汀)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