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岢岚高家会乡五里水村村志载,原(旧)村位于窑脑沟,有泉水一眼顺流而下,河长约五里,故而得名五里水村。村委会以青瓦泥墙为背景的照壁上是一个砖雕的“福”字,台阶上时常有聊天、晒太阳的村民。要不是照壁后有一面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这里倒很像是一个农家小院。
出生于1992年的村支书何沫樸是本村村民何志强家的二闺女,土生土长的五里水村人。虽然父亲请人给她取了个洋气的名字,但姐姐小名叫霞霞,村里人都按当地习惯亲切地称她为“二霞”。二霞到村委会上班,和蹲在村委会台阶上的村民热情打招呼,爷爷奶奶叔叔大爷婶子阿姨的一路叫过来,不像是村干部,倒像是自家娃娃回来了,长者亲切,少者欢喜。有时二霞比较忙,顾不得打招呼,大家就继续聊年景收成,话家长里短,没有太多客气的话,妥妥的一家人的感觉。而单看何沫樸本人,清清爽爽的短发,素面朝天,走路带风,也不像是个村干部,像是放假回家小住的高中生。
2014年,大学毕业的何沫樸没有像村里别的年轻人一样选择在城市立足,而是通过省政府购买基层服务岗位,成为了高家会乡政府的一名工作人员,除完成乡里安排的工作外,还协助乡政府做五里水村的包村工作。
虽然是农家孩子,但参加工作前,何沫樸像她这个年纪大多数的农村孩子一样,真正在农村生活的时间其实很少。农村在他们眼中,就是离开就不应该再回去的地方。
何沫樸对基层的现实状况并没有太深的认识,一开始她认为农村工作就等同于单一、枯燥。“回来后发现,村里有劳动能力的人几乎都在外面打工,孩子不在身边,很多老人过得很孤独,我觉得他们就像我的爷爷奶奶一样,就想尽一份力去帮助他们,哪怕只是帮忙取一次药,帮忙取一次身份证,和他们说说话,我觉得都是有意义的。”
真正投身到农村工作中后,何沫樸发现,农村工作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容易,特别是扶贫,经常感觉“扶”只是扶贫干部的一厢情愿,有些农民安于现状,不思变,对帮扶并不领情。但是这个假小子一样的女孩子有着一股子倔劲儿:再难,选择了就要做出个样子来,一定要带领乡亲们一起脱贫过上好日子。
2017年12月何沫樸作为返乡大学生被任命为五里水村的支书,当时正是全村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时候。当村支书以来,她带领大家完成五里水村6户21人移民搬迁,并完成拆迁复垦;组织移民搬迁、分散安置,为五保户购置集中安置房并持续跟进;在她的努力下,村里通过出租水井,增加了集体经济收入;村内老旧水管全部更换,彻底解决了村民的吃水问题;和大家商议后,把村委会后院改建成扶贫车间,引进红灯笼扶贫产业;在村里广泛种植土豆优种,积累了生产经验,增加了农户收入;在她帮助下,村里的养猪大户终于搬到了村边的新址,解决了困扰村民很久的养猪场问题,此举令村民拍手称赞……
和这份成绩单同步的,是村里人对她满满的喜爱和褒奖。“二霞是咱们村的好娃娃,谁家有事需要她跑腿了,一叫就到。”“娃娃办事公道,有什么大事都要在会上公开说。”“发地膜、发种子、发种植补助啥的,从来不偏三向四,大伙都从心里头服气哩。”“经常组织党员学习,讲政策,讲道理,国家让做甚,不让做甚,党员都是清楚的,好支书!”说起这个“娃娃”,村民们七嘴八舌,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本账,每个人都有说不完的话,话语间充满着长辈对晚辈的怜爱。
村里年轻一点的都在外面,何沫樸是村里为数不多的年轻人,但是小何不仅不抱怨,还有一份小欢喜:“顾不上寂寞,礼拜天也几乎在工作状态,作为村支书,就是要随时随地解决老百姓的事情。人都说年轻人就要有年轻人的样子,能趁年轻参加到脱贫攻坚这场战役中来,我觉得我的青春是有意义的,值了!” (田沁梅)
(责任编辑:卢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