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波澜壮阔七十年 偏头关下写华章
2019年09月19日 10时12分   忻州在线·忻州日报

波澜壮阔七十年 偏头关下写华章

中共偏关县委书记王源中共偏关县委副书记、偏关县人民政府县长曲俊安

70年波澜壮阔,70年沧桑巨变。在新中国披荆斩棘风雨兼程奋进前行的70年中,偏关县在省委、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举旗定向、紧跟看齐,迎难而上、开拓进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近年来,偏关县始终坚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根本遵循,自觉按照省委“一个指引、两手硬”思路要求和市委“1661”发展战略,大力推进“1551”发展战略,紧紧聚焦精准脱贫、污染防治、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三大攻坚战”,创新举措、推进工作,多项工作获得国家、省、市认可,偏关经济社会发展迎来了“多促共赢”新的发展机遇,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历史最好时期。

我们与时俱进的步伐与全国一样,从未止步并蹄疾步稳。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不断壮大,改革经验的不断丰富积累,改革举措的不断深化创新,破除了阻碍偏关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道道思想和体制障碍,奋力攻克了一个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偏关由一个基础设施差、历史欠账多的传统穷县蜕变为拥有连续6年荣获农田基本建设“禹王杯”先进县、全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县、全国重点工程惠及三晋的引黄水利工程第一县、全国全省全市造林绿化先进县,连续8年荣获全省双拥模范县等诸多荣誉称号。

我们脱贫攻坚的步伐与全国同步,遵循指示并信心十足。近年来,偏关县自觉以习近平总书记脱贫攻坚重要论述和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为遵循,把“精准、规范、做实”和“攻坚、巩固、提升”贯穿全过程,用“ 工匠”精神攻坚,用“ 绣花”功夫提升,全力实施“12895”脱贫策略,开启了偏关脱贫攻坚“ 加速度”。全县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由起初的24278人降到4181人,贫困发生率由29.6%降为5.1%。83个贫困村成功退出,1211户3460人的搬迁任务已提前完成。2017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迈进全省第二方阵,光伏扶贫电站特别是户级光伏电站走在全省全市前列,医疗“一站式”服务受到省市表扬,“支出型贫困”问题得到解决;2018年脱贫攻坚市际交叉检查考核进入“好”的行列,产业扶贫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县域内“ 先诊疗、后付费”医疗“一站式”服务创省市先进经验,健康扶贫全市排名第三,全县小额扶贫贷款超额完成任务,户覆盖率全市排名第一。

我们转型发展迈出坚实步伐,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70年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成就在偏关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经济指标与70年前相比实现以十倍、百倍速度的增幅,改写了近年来经济指标在全市排名位次垫底的历史。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23123万元,是1949年的1503倍,年均增长11% 。人均GDP由1949年的41元提高到2018年的27888元,是1949年的680倍,年均增速9.8%。2018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444万元,是1949年的896倍,年平均增速10.2%。1952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31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3元;到2018年底,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144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540元。项目建设改写了自引黄工程建设以来再无大集团大公司进驻的历史,风电、光伏、旅游成为新时期转型升级的建设主体。产业富民突破历史,打造了“种养经济”“光伏经济”“林果经济”“旅游经济”增收新渠道,特别是“三种方式”推进的光伏产业实现贫困村、贫困户、村集体经济增收三个全覆盖。道路建设扭转历史,高速路、铁路的建成通车填补了历史空白,国道省道县道乡道和客运水路码头得到建设完善,农村街巷硬化基本达到全覆盖,省级重点工程长城1号、黄河1号旅游公路如期开工,快进漫游的旅游模式即将形成,交通道路纵横交错互通的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形成。生态旅游创新历史,以历史遗迹丰富历史记忆,依托长城龙、黄河水两大载体的生态文化旅游事业得到综合推进,“一整合两转变”的生态林业建设实现大地增绿、道路增景、景区增色、群众增收,推动旅游带变成经济带、生态林变成经济林,在沟茆山梁、荒山石坡创造了生态建设的精品奇迹。

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民生保障日臻完善,“煤改电”“医疗一站式服务”等民生“微改革”得到普遍推广和认可;深度推进农村改革,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已基本完成,245个村村容村貌得到有效提升,农村软弱涣散党组织得到有效整顿,37个村整村完成土地复垦拆除,先后打造特色风貌整治村26个,打造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4个。城镇、农村脏乱差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人民群众的精神面貌和衣食住行、医学养老映射出新时代特有的社会保障能力;乡村信息网络总体实现全覆盖,农村基本形成“环境更靓丽、出行更方便、就近能购物、活动有场所、养老有保险、就医有保障”的新局面。创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县通过国家评估认定,深度推进教育改革,稳步提升教师待遇,边远山区津贴、生活补助、乡镇补贴全部足额兑现。

我们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党的建设明显加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得到进一步压实,党的群众路线和“三严三实”得到全面贯彻,“四风”得到有效遏制,干部作风有了明显好转,帮扶成效得到彰显,“三基”建设得到整体提升,尤其可喜的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在党中央和省委、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团结拼搏、改革创新、务实苦干,更加坚定了全面脱贫摘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信心和决心。

我们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发展偏关。风雨砥砺不忘初心,春华秋实继往开来。当前,偏关正处于一个十分关键的攻坚发展阶段。回顾过去,我们打下的基础很好;展望未来,我们面临的政策机遇很多。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高举改革开放大旗,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发扬务实苦干精神,认真落实市委“1661”战略部署和市委重点工作推进组的指导要求,紧紧围绕全县“1551”发展战略,紧扣“三大攻坚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围绕实现“全市新能源建设第一县”“黄河长城旅游新型发展县”“生态文明建设先进县”“优质杂粮基地县”“健康养殖示范县”五大目标任务,携手并进、戮力同心,共同迎接富有挑战性的历史机遇,奋力开创偏关灿烂辉煌的明天。

回首70年,是全县人民敢闯敢试、拼搏奋斗的70年,我们有幸成为这光荣历史的亲历者、见证者和受益者,要从中汲取继续前行的力量,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奋勇担当的奋斗姿态,敢当改革的先行者,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党的建设、脱贫攻坚、转型升级等各项工作和各项事业中勇敢逐梦,再次创造属于新时代的新奇迹,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偏关新篇章。

挖掘黄河长城潜在优势和文化内涵打造“一心五区”特色品牌

全域旅游成为转型发展战略性支柱产业

近年来,偏关县坚持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全县转型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把全域旅游作为激发转型发展的根本活力,充分发挥黄河、长城的潜在优势和文化内涵,依托“一心五区”,即以老牛湾旅游集散地为核心,以老牛湾风景名胜区、关河口休闲度假区、黄河风情游寺沟旅游度假区、水泉红门口地下长城红色教育基地区、迤西洞创意农牧片区,打造黄河沿线亲水休闲旅游景区和长城沿线极具魅力的户外品牌。

偏关县逐步优化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坚持规划引领、规划定位,编制完成了《偏关县全域旅游规划》《老牛湾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和《偏关县大老牛湾旅游区总体发展规划》,积极创建老牛湾4A景区。偏关普惠公司对老牛湾景区进行了第二轮优化提升,老牛湾景区由13年前的“占地踏步”向高起点迈进。全省黄河上最大的老牛湾客运码头完成主体工程,向交通运输部申报的航道治理项目完成工可编制。先后两次举办了“全国大众速度滑冰马拉松系列赛”,成功举办“长城黄河极致越野徒步赛”和全市“看黄河、走长城、穿越太行”越野拉力赛等大型赛事活动;接受了山西电视台“文明守望”专题采访、“壮美黄河全国网媒山西行”深度采访、山西晚报“千里走黄河”大型采访。在老牛湾拍摄的微电影《传戏》获得了“第六届亚洲微电影艺术节优秀作品奖”“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声音学院二等奖”等6项大奖。《华夏文明看山西》宣传片片头采用老牛湾、乾坤湾作为压题背景,老牛湾的存在感、美誉度、品牌度、影响力再次提升。老牛湾即将走出中国,面向世界,偏关的全域旅游必火。

生态治理与脱贫攻坚互促互进共融共赢

美丽偏关建设再上新台阶

偏关县地处晋西北黄河沿岸的丘陵沟壑区,境内丘陵起伏,沟壑纵横,气候干旱,风沙肆虐,水土流失严重。脆弱的生态环境严重地制约着县域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存环境的改善。经济要发展,首先让大地绿起来,这是全县人民多年的共识。

“较真较劲不叫苦、真穷真苦真实干”是“偏关绿魂”的精神,几十年来,县级领导率先垂范,带领县直机关干部奋战在绿化第一线,极大地鼓舞了人民群众参与植树造林的热情,开启了林业生态建设的新局面。

坚持以生态建设为主线,全面实施“两线、两区、一环”的“221”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战略。完成国家重点林业工程1.83万亩,在楼沟乡、窑头乡、尚峪乡完成天然林资源保护二期工程,在老营镇、陈家营乡完成三北防护林五期工程,在老营镇、尚峪乡完成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完成省级重点林业工程2.9万亩,在新关镇、楼沟乡等6个乡镇87个村完成吕梁山生态脆弱区及黄土高原治理工程,在万家寨镇、水泉乡等4个乡镇34个村完成吕梁山生态脆弱区及黄土高原治理工程。完成县级规划实施的4处林业工程,实施高速收费站出口至罗汉坪通道及两侧荒山绿化工程,实施高速支线至高家上石会村通道绿化工程,实施209国道新修段两侧荒山绿化和行道树栽植工程,实施塔梁公园、杨家山、白龙殿通道绿化以及1公里健身步道绿化工程。坚持减煤、禁燃、增电、控车、降尘等举措,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国省级投资工程通过议标的方式全部落实到脱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实施,预计总劳务收入达到1064.25万元,通过绿化工程的实施带动投入劳动的贫困社员人均增收5200元左右。

党委引领政府推动企业支持农户受益

“阳光增收之路”越走越宽广

偏关县“集中式”“村级联合式”“户级分布式”三种模式的光伏电站实现了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全覆盖,形成了“村村有产业、户户能增收、人人能脱贫”的良好格局。

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偏关县有效结合地域光照资源良好、年均日照时间长的优势,坚持“党委引领、政府推动、企业配合”理念,大力推进光伏扶贫增收产业项目。县委主要领导亲力亲为,率先在所包的新关镇贺家山村进行光伏发电示范点建设,采取“贫困户部分贷款、政府全额贴息、企业垫资、保险资产投保”的方式,选择优秀企业负责光伏电站建设、施工及售后服务。积极争取了“集中式”和“联村式”光伏项目指标后,先后在新关镇贺家山村、窑头乡大石洼村分别建成总装机容量为400千瓦的光伏扶贫电站。建设在天峰坪镇天峰坪村、杨家岭村、桦林堡村、担水沟村的村级(联村)光伏扶贫电站项目,总规模22.3MW,项目惠及全县91个贫困村3376户贫困户。在建设时,采用“林光互补”的方式,将光伏太阳能板架高3米,同时规划部分土地让涉及村的扶贫产业合作社集中发展中药材、养殖项目,从而实现收益多元化,效益最大化。

偏关县的光伏收益分配采取“分年度单项还贷”方式。在保证贫困户增收的基础上向银行还贷款,这种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的转变,为该县光伏脱贫探索了路子、创造了经验。

道路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

对外开放条件进一步优化

随着偏关县交通路网的不断完善和健全,偏关人眼界更开阔了,农副产品开创了更广的市场,外面的人也就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这座静谧的边塞古城。偏关经济社会的急速发展,使全县人民在就业创收方面发挥了极大作用,快步迈进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大路。“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再一次得到了应验。

投资13935.45万元改造通村公路379.969公里;投资7134.9722万元改造县道34.194公里,新开通了长城大街、县城外环路以及县乡村三级道路微循环全部贯通……全县公路通车里程已达1032公里,路网密度达到62.4千米/平方千米。209国道“三级改二级”提质改造项目正在紧张施工之中,24.5公里的南迤线公路提质工程已基本完成;全长7.71公里县域南外环公路(新增国道G336)改线工程省发改委已立项,初步设计也成功通过评审。更为重要的是灵河高速、准朔铁路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全面开通,结束了全市唯独偏关没有铁路的历史。总投资15.986亿元,全长133.609公里的忻州市三大板块黄河1号、长城1号旅游公路偏关县境内第一期工程项目均已开工建设。

偏关旅游服务业充分利用大交通、大路网格局的形成借势兴起,黄河风情游、长城边塞游品牌叫得更亮了、打得更响了。道路建设的全面提升,使新的人流、客流、物流、信息流汇通集聚偏关,创造了偏关对外开放实现提质发展新的里程碑。

花三叶不让一户一人在脱贫路上掉队

 

头发花白,衣着朴素,胸前佩戴着一枚闪闪发光党徽的省“三八”红旗手花三叶,是偏关县新关镇白海沟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

上任后,她和贫困户经常讲政策、谈好处,10户贫困户相继易地搬迁,在城里住上了亮堂堂的新房。并先后平整土地1200亩;建成“一村一品”小杂粮基地,连片种植地膜谷子700亩;争取到三相电加工设备进行小杂粮深加工;改造危房27间;每户修建无公害厕所1座;带领全体村民拓宽、加固通村道路2.5公里;为精准扶贫户安装光伏发电设备;引来邻村的深井自来水。

2017年,再次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的她,知道这是乡亲们对自己的信任和厚爱。于是,她又琢磨着利用作物秸秆进行养殖,动物粪便用到田地增强地力,发展壮大后逐步形成产业合作社,达到户均年收入5万元的目标。今年,得知白占明、余稀罕等贫困户买羊资金不足时,她自掏腰包拿出2万元为他们垫付了先期购羊款。她经常对村民说:“现在党的政策好,穷不能怨别人,只能怨自己懒。”慢慢地,村民们不再只守着原来的一亩三分地,有的到县城摆起了小摊、有的正打算成立合作社。

现在的白海沟村,放眼望去:道路宽展展、房屋亮堂堂、地膜谷子一片片、光伏采光板一排排,移动网络覆盖全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农业生产、二三产业蓬勃发展,白海沟村民脱贫致富指日可待。

刘效龙用医者仁心彰显担当情怀

刘效龙,1994年山西长治医学院毕业到现在,一直在偏关县人民医院工作。2009年4月被忻州市委统战部评为2009年统一战线“奉献之星”先进个人。2013年偏关县“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17年被评为忻州市脱贫攻坚模范个人。

以“责任在我心”为信仰的急诊科医生,刘效龙一做就是22年。

22年,没有一例医疗纠纷;22年,把全院各科室轮流值班的“急诊室”变为拥有一支具有专业急救素质队伍的急诊科,至现在的偏关县急救中心;22年,吃过无数苦,救过无数命,得到无数赞誉,也为工作献出了自己无价的青春;22年,从稚气未除刚毕业分配的大学生干到急诊科主任,直至现在副院长。

2017年,“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刘效龙被任命为偏关县人民医院驻万家寨珍珠庄王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

从服从组织安排,到克服困难让自己接受这一全新工作的考验,再到埋头苦干完成作为一名干部对使命的担当,用了两年的时间,把一个靠天吃饭、贫困发生率在35%的贫困村变成具备完备的基础设施、完善的公共服务、有稳定增收的特色产业、有文明和谐的美好乡风、有坚强有力的村级党组织、贫困发生率在2%以下、基本公共服务主要指标接近全省平均水平、村环境整洁优美、户和谐稳定发展、具备自然生态环境的美丽乡村。

2018年,这个美丽的乡村——珍珠庄王村被偏关县评为脱贫攻坚示范村,刘效龙个人被评为忻州市脱贫攻坚模范个人。

正如他在分管两癌筛查工作时对手下工作人员说过的一句话:筛查工作责任重大,来不得半点马虎,要一丝不苟认真对待!这句话贯穿了他的全部工作:执着、认真、求实,付出千辛万苦,哪怕只进步了一点!

从2017年起,至今刘效龙一直在一线扶贫,2018年春节前,他在万家寨镇政府的发言《让政府得民心、百姓得实惠、干部有成就》,感动了在场所有的一线扶贫干部。

李彦明改革创新奋发有为的基层优秀干部

 

他39岁,出生在和平发展的好时代,成长在改革开放的大时代,锻炼在民心所向的新时代,是基层改革创新、奋发有为的年轻党员干部。

他是基层践行新思想的忠诚代表,是落实新理念的忠实代表,是人民群众信赖的忠厚代表。他先后被评为全市“人大有作为”主题活动先进个人、“全省造林绿化忻州现场推进会服务保障工作先进个人”、全市脱贫攻坚“一奖双模双先”先进工作者和全省“最美基层干部”。

为了落实新思想,他以理论上的清醒保持信念上的坚定。他坚持用工作中的三分之二时间走村入户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确保基层群众落实新思想;为了落实新理念,在天峰坪镇任职期间,他创新提出“农旅林光”四产联动振兴新理念,打造的“集中式、联村式、分布式”三种模式光伏扶贫电站成为全市全省的标杆。在水泉乡任党委书记期间,他围绕全乡的脱贫任务,成功打造光伏、养殖、种植三条致富路,确保了贫困群众户户有产业、人人能致富。特别是在推进长城1号旅游公路水泉段征地拆迁中,他不厌其烦地深入农户家中宣传政策、解答困惑,确保了长城1号旅游公路的顺利推进。

感恩才能奋进、为民方可踏实。彦明同志就是这样的本色,被任职地群众誉为“一心向党的明白人,年轻担重的带头人,体察民情的知心人”。

(责任编辑:梁艳)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