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践行初心使命 勇于担当作为 奋力开创高质量转型发展新局面
2019年09月17日 11时57分   忻州在线·忻州日报

中共保德县委书记温建军

中共保德县委副书记、保德县人民政府县长韩斌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沐雨栉风砥砺前行。70年沧海桑田,70年峥嵘岁月。伴随着新中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铿锵步伐,保德这座黄河岸边的小城,与全省、全市一道,实现了从一穷二白到基本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们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落实省委“一个指引、两手硬”思路要求和市委“1661”发展战略,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在“两转”基础上拓展了新局面,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迈出了坚实步伐,在高质量转型发展中迈上了新征程。

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定不移补短板、奔小康。按照“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要求,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综合投入各类资金35.21亿元,全力实施八大工程二十个专项行动,退出贫困村154个、脱贫32758人,整村搬迁48个,贫困发生率从24.59%下降到0.55%。易地扶贫搬迁建房模式、优势特色产业、扶贫基金会、爱心超市、孝善奖补、就业奖补、消费扶贫、技能培训、劳务输出、“保德好司机”品牌打造等工作亮点频现。今年4月18日,我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在全面脱贫、全面小康的历史大考中交出一份合格答卷。

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调结构、促转型。以建设新兴能源基地为引领,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我们深入推进能源革命,一手抓煤炭、建材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一手抓光伏发电、煤层气等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初步形成“煤电铝化建气”六大产业齐头并进的新格局。我们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发展有机旱作农业,做大做强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全力培育“两红”和小杂粮品牌,现代特色农业获得长足发展。我们把第三产业作为重要支撑,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物流运输、文化旅游,成功创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精心打造了飞龙山森林公园、“黄河古城·印象故城”等特色旅游景点,现代服务业发展迈出了新步伐。

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坚定不移增活力、强动力。我们把深化改革作为破解发展难题的根本途径,层层压责、步步督导,党政机构改革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接近尾声,农信社改制、“三供一业”分离移交等改革快速推进,一大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明显进展。我们致力于打造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桥头堡”,深度融入黄河几字湾战略经济区和晋陕蒙金三角经济区,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一大批打基础、利长远的大项目、好项目纷纷落户保德。我们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深度开展“院县共建”,与山西农大、山西农科院等高等院校就煤炭固废资源综合利用、区域公共品牌创建展开合作。我们持续推动保府同城化建设,共同举办了首届保府协同发展高层论坛以及系列活动,两县经济文化交流合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不移解民忧、惠民生。我们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每年财政用于民生领域投入达到80%以上,每年办好十件民生实事,多措并举推进各项事业健康发展,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县人民。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加,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民主法治稳步推进,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升,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平安保德、文明保德建设大力推进,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创新,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升。我县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县城、省级园林县城、省级双拥模范县、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切实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转作风、强保障。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坚决把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挺在前面,坚定不移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扎实推进正风肃纪反腐,持续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风清气正的氛围日益浓厚。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全面加强“三基”建设,各级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主动对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坚决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的领导权主导权,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党群关系明显改善,为全县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今天的保德,政通人和、百业兴旺,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康庄大道阔步前行。

保德70年改革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伟力,充分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只要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我们就一定能够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历史和人民的业绩。

回首来时路,砥砺再出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书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德篇章,我们将始终坚持脱贫攻坚统揽全局,以巩固脱贫成效为重点,推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始终坚持把供改与综改相结合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全力推动能源革命,实现提升传统产业和发展新兴产业“双轮驱动”,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始终坚持创新驱动战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打造“六最”营商环境,推动民营企业大发展,充分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始终坚持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大力推进“并村简干”,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程,加快构建新型城乡格局;始终坚持把安全稳定放在突出位置,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矛盾,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始终坚持共享发展不动摇,持续办好惠民实事,补齐民生短板,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县人民;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各级党组织谋大局、定方向、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奋力开创经济社会高质量转型发展新局面,以优异成绩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推进环境整治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美丽乡村建设提质上档

一场空山新雨,保德县故城村的整个面貌更加透亮,厚重的浮雕文化墙更具特色,“山西省AA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的招牌更加引人注目。漫步在鹅卵石街道及弯弯曲曲的长廊,绿树成荫,鸣蝉长吟,仿佛在感受着江南的“水满田畴”。

“一到周末,来我们这里串的人可多了。”55岁的付俊梅一边忙碌一边说,“刚嫁到故城时同龄人都说故城那些地方干疙瘩甚也没,如今一听说是故城的那都是眼馋了。”

在村里住了一辈子的刘乃仁大爷同样忍不住感慨:“自己活了70多年,根本想不到故城村会有这么一天,发展得真是快,真是好。路面净净的,大人小孩都不自觉地爱护这个好地方。”

登上高远楼,雄壮奔流的黄河尽收眼底,街两旁绿草如茵,诱人的保德油枣点缀其中,设计精美的仿古建筑和古朴的石板路,在历史文化墙的映衬下展示着美丽的传说。美景和文化吸引着众多游客,省内外10余家大中小学培训机构的师生和众多的学者前来采风。故城村百姓由此开始分享带来的红利。“像这种团体的活动都是到我这里订餐的,需要提前订餐,按份收费的,每人每份10元,面条和大烩菜,算下来就能收入大几百元。”故城村美食园经营户陈建军说起他一天的收入,脸上露出了笑容。就连农产品也颇受青睐,“自家种的玉米、茄子不够卖,现在的生活就是好。”村民们喜在心头,夸在嘴边。

说起如今的故城,村支书刘培军高兴地说:“从五一到刚刚结束的美食文化节,我们接待了来自陕西、内蒙古、忻州等地的游客5万余人次,直接带动百姓增加收入30多万元!”谈起今后的发展他更是信心满满,他说:“我们故城村具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明朝五省总督陈奇瑜曾在这里归隐,还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关帝庙、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魁星阁,共计16个景点。凭着独特的地理优势,下一步我们将乘着县委、县政府打造美丽乡村的东风,打造更多精品旅游线路和体验式旅游项目,让故城村变得更美,让旅游事业发展得更好!”

故城村的发展成果是保德县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保德县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态富裕”总要求,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壮大村集体经济为突破口,以推进农村环境整治为着力点,在全县4镇9乡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一镇一品、一镇一景、一镇一韵,并根据各乡镇的特色定好发展路子,全力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农村文明进步、农民增收致富。

挪穷窝改穷貌换穷业

易地搬迁“易”来新希望“搬”出新生活

走进保德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呈现在眼前的是,一栋栋崭新整齐的楼房,一条条宽阔整洁的柏油马路,一个个喜笑颜开的搬迁群众。“易地搬迁挪穷窝,产业就业拔穷根”“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赫然写在惠民家园主干道两旁的红色大字,昭示着山区百姓对安居乐业的信心,诠释着党和政府心系人民的情怀。

“搬来这个小区,环境也好,出门也方便,和你们住在城里一样样的。确实是比咱们原来住在农村好多了。”窑洼乡张家河村建档立卡户崔美英正在将搬迁后的喜悦和当前享受的幸福生活与在城里居住的外甥女分享。除了这些好处外,稳定的收入更让崔美英感到高兴。搬到惠民家园后,她被物业公司聘为小区的保安,让她在家门口就了业,有了收入。“我7月份搬上来,9月份做上保安这个营生,守家在地,一个月挣1200块钱,家庭、工作两不误,生活呀、身体呀各方面都挺好的。”

和崔美英一样,易地搬迁来的群众都希望能搬出穷窝、改变穷貌、通过劳动来增收致富。

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头号工程和标志性工程,是“五个一批”中最难啃的硬骨头,也是从根本上解决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问题的超常举措。保德并不是简单的一搬了之,而是系统实施了精准搬迁、精准施策、精细管理。坚持党建引领,紧扣“六环联动”,破解“七个问题”,紧紧围绕拆除复垦、生态修整、产业培育、就业帮扶、社区治理、社会融入等关键环节,积极探索构建易地扶贫搬迁“三大体系”(政策支持、社区融入、“两业”支撑)。搬迁群众一方面在有机旱作、生态扶贫、光伏扶贫、特色林果、特色养殖、农产品加工、设施农业、旅游扶贫、电商扶贫、“两红”提质十项特色产业上增效发力,另一方面在扶贫车间、产业园区、居家手工作坊、小商品批发市场、保府三产服务业、保德好司机、造林专业合作社、鄂尔多斯奇瑞汽车厂、山西护工、公益岗位十条就业创业渠道上拓展。目前,已有7个企业落地,累计实现就业创业2622人,实现户均就业1.5人、工资性收入2万元以上。

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可致富,保德在全省易地扶贫搬迁攻坚战中已迈出领先一步,并由此踏上新的征程,也必将奋力书写好脱贫攻坚的后半篇文章。

一个战场打赢两场硬仗

生态治理与脱贫攻坚互促共赢实现“增绿生金”

盛夏酷暑时节,保德县高地堎生态综合治理区满目葱茏,大片的油松碧绿如染,挺拔的白杨树沿着长长的景观通道迤逦排列。

地处黄土高原北部,县内土壤贫瘠、沟壑纵横,土地碎片化严重,年降水量仅400毫米。2015年脱贫攻坚以来,保德县委、县政府本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把生态建设和脱贫攻坚紧密结合,大力推进生态补偿脱贫一批、提质增效补助劳务脱贫一批、特色产业助力脱贫一批、生态管护挣薪金脱贫一批、生态治理劳务收入脱贫一批“五个一批”林业脱贫工作,下定决心在一个战场打赢两场战役,力争让生态治理和脱贫攻坚互促共赢。

张建成是保德县腰庄乡年焉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过去常年靠种地勉强维持生计,生活十分困难。2018年他在村里和林业部门的帮助下,加入了绿盾扶贫攻坚造林合作社植树队。张建成高兴地说:“一年从春天干到秋天,可以挣2万多块钱,而且还不耽误干农活。现如今有了稳定的收入,一家四口脱了贫,日子越来越好了。

生态扶贫不仅仅换来了青山绿水,也给保德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带来了脱贫的希望。义门镇路家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路混清,既是生态扶贫受益者,也是身边增绿的守护者。2016年,他被聘为村里的护林员,负责管护村里的退耕还林地和生态公益林,总计管护林地2000多亩,每年可挣工资9600元,让这个三口之家实现了一人护林,全家脱贫。

2017年至2018年,全县总造林15.5万亩,其中,荒山造林9万亩,退耕还林6.5万亩。两年造林及发放补助总投入1.7亿余元,其中,国省造林投资9000多万元,发放各类补助4000多万元,县财政投入造林及特惠补贴4000多万元。

山上要治本,身边要增绿。近几年来,保德人民切切实实感受到身边的绿色越来越多。每天清晨,人们去户外呼吸新鲜的空气,飞龙山、兴宝塔成了最受欢迎的地方。这里春天桃红柳绿,夏天枝繁叶茂,秋天重山染金,冬天松柏长青,一年四季都带给人们不一样的景致。绿化环境、保护生态的观念已经在这个小城生根发芽。

庞焕兰勇立潮头尽责担当

 

“人老了,精神境界不能老,退休了,共产党员政治本色不能褪。”这是退而不休的保德县惠民社区党委书记庞焕兰暗藏在心中的勇立潮头的大气场。2011年,庞焕兰从妇幼院院长的岗位上退休,2018年10月,随着易地扶贫搬迁户的入住,她被返聘为惠民社区党委书记。几个月来,她凭着丰富的经验和一颗火热的心,对党负责,为民所急,用心思考和琢磨跟进管理的科学方法,赢得了124个村2166户6583人的一致认可。2019年,她荣获全县五一劳动奖章。她总结提炼出了社区文化理念:敬重、创新、服务、感化、开愚。

工作中,她一心一意为社区群众服务,为搬迁户开启新生活提供帮助。对于整个搬迁居民过渡时期的服务,社区设立了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实行的是代理代办。对65岁以上的老人隔三差五入户打包需求,然后分头办理,中午优惠就餐(一顿收2.5元),一天从上午9点到下午5点有专人进行护理互动,真正践行着“社区是我家,爱他胜老家”的服务主题;实行“1258”基层管理模式、即一体管理,双线联动,五级治理,八项服务。把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加强基层政权建设作为贯穿党建和社会治理的全程主线,坚持党建引领下的居民自治,精心打造一个功能完善的党群服务中心,对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实行一体化管理;充分利用劳动力就业信息平台输出务工人员,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目标,书写了安身立命创平安的公德篇章;创办了应急服务平台:有手机加油站、雨伞手电筒、热水长条座椅、速效救心丸、血糖血压测量仪,老百姓不会自己操作的,需要时工作人员立刻到位提供服务;在扶志扶智方面,她把城市的文明渗透根植到移民群众心里,通过设立一些竞争岗位激发搬迁户的内生动力,典型引路树标杆,做好传、帮、带。

年过花甲,初心不改。社区党委书记庞焕兰面对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党务工作,她勇立潮头尽责担当,把促帮扶促增收工作做得风生水起,用社区党务工作者的辛苦指数换取居民的幸福指数,彰显服务大作为,跑出基层党建好速度!

赵蛇则矢志种树四十载无偿捐献报党恩

 

荒山深沟,辛勤耕耘四十年;千亩林地,无偿捐献一瞬间。在保德县南河沟乡中赵家墕村,赵蛇则把辛辛苦苦经营了一辈子的千亩林地无偿捐赠给了政府,这一消息在晋西北黄土高原的保德县引起强烈反响。

73岁的贫困户赵蛇则,是保德县南河沟乡中赵家墕村一位普通的老党员。赵蛇则一生爱种树,1978年,他在广播里听到邓小平同志的讲话,国家鼓励农村包产到户、零星植树。1983年他承包了村里占地700多亩的两条荒沟,一种就是40年。40年过去了,荒山披绿,瓜果成林。这期间,他也得到县政府的很多嘉奖。别人都说他是捧着金饭碗要饭,这么多树随便卖几棵还用当贫困户?可是赵蛇则舍不得,因为每一棵树都是他看着长大的,在他心里,就像自己的孩子。

随着年龄增大,赵蛇则感到自己打理这些树木有点力不从心。精准扶贫以来,中赵家墕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村里的贫困户生活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作为一名老党员,赵蛇则总觉得自己应该为党做点什么。2018年春天,一场大病把赵蛇则送进医院,等到出院时,根据健康扶贫政策,原本7000多元的医疗费,报销后,自己只花了500多元。这让赵蛇则触动很大,他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要把自己40年来小流域内栽种的几万株树木无偿捐献给国家。

2018年,保德县政府授予赵蛇则“造林英雄”荣誉称号,县林业局聘请赵蛇则为“特别护林员”。如今,已经年过古稀的赵蛇则始终不忘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依旧坚持植树造林绿化荒山,奉献社会。他说:“林子捐出后,心里更踏实了。自己身体还硬朗,会把树一直种下去,为家乡的青山绿水站好最后一班岗。”

王文森勇当改革先锋矢志实业报国

 

20年前的1999年,改革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一个勤奋踏实、不甘落后的村带头人王文森,迎来了挣大钱的机会。他接手倒闭多年的原国营第二水泥厂,在杂草丛生的厂区里,开启了他的奋斗历程。

清杂草、换门窗、改设备,引人才、提质量、优服务,上产量、跑销路,艰辛奋斗数十载,终于产出了名冠三晋誉满陕蒙的冠宇牌水泥。到2009年冠宇牌水泥远销周边各县(市、区),实现了产销两旺。

王文森说:改革创新是他的人生信条,自己要学本事做实事,实现人生价值,回报父老乡亲。

2009年,王文森决定扩大生产规模,几经周折招商引进福建吉港水泥集团,合资成立了山西吉港冠宇水泥有限责任公司,他又一次站在了新的起点。在满目荒凉的窑洼乡孙家峁山上,建新厂,干事业,经过近4年的抢时间抢进度,高标准地建设成了现在的厂区,昔日的山沟已变成一座现代化工业园区,企业也成为了忻州市水泥行业的一颗明珠。

王文森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后,仍然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投资金、改设备,节能又降耗,率先完成了环保改造,连续5年在全市环保检查中排名第一。

20年后的今天,王文森已是全国建材行业的劳动模范,他联合创办的山西吉港冠宇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已跻身于全国水泥行业前50名,公司总资产达7亿元,年生产熟料180万吨、水泥200万吨,年发电量6000万度,产品生产工艺低排放、低能耗、高产能达国内先进水平,年缴税金4000万,解决就业岗位近800个,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增长点。

王文森在建学校、修公路、建公园、建新农村等公益活动中,无偿捐资捐物达上千万元。他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事业,多举措帮扶贫困群众,公司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好评,他本人也赢得了群众的好口碑。

王文森几十年如一日,一路领跑着全县的经济社会发展,他用实际行动报效着国家和社会。

(责任编辑:梁艳)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