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2017专题>>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正文
响鼓重槌 决战决胜
——全市2019年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2020年03月25日 17时21分   忻州在线·忻州日报

本报记者 聂艳英

2019年,是全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继2018年繁峙、神池、五寨、岢岚、河曲、保德6县顺利脱贫“摘帽”后,2019年又有五台、代县、宁武、静乐、偏关5县进入“摘帽”程序。如期“摘帽”,则意味着我市作为全省最大的脱贫攻坚主战场,将决定性打赢全面脱贫这场硬仗,今后的脱贫工作将由消除绝对贫困向消除相对贫困转变。

2019年,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围绕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三落实”,紧盯年度目标任务,抓统揽统筹,抓问题整改,抓“摘帽”攻坚,抓巩固成果,抓对标提升,抓作风转变,高站位部署,高标准推进,高质量落实,5.19万人脱贫、296个贫困村退出,5县进入“摘帽”程序,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18%,全市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

1个统揽7大战役 构筑脱贫攻坚战略格局

脱贫攻坚是当前最大的政治任务,也是全市最大的民生工程。

为了打好决战决胜之年的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委书记李俊明,市长郑连生多次召开市委常委扩大会、市政府专题会等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并带头转作风、摸民情、解民忧,走访足迹踏遍了158个脱贫攻坚任务最重乡镇的沟沟岔岔。全市先后组织召开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整改五台现场推进会、深化农村改革决胜脱贫攻坚保德现场推进会、决战深度贫困助力乡村振兴宁武现场推进会,通过实地观摩、现场指导,学习经验,交流做法,比学赶超,协同推进。

围绕脱贫攻坚工作,市纪检监察部门严格履职监督,提供坚强纪律保证;组织部门建立了综合考评机制,强化干部精准帮扶管理;宣传部门组织新闻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助推脱贫攻坚;统战部门发挥统战优势,组织各界别人士参与脱贫攻坚;人大、政协专项调研专题审议,为脱贫攻坚提供法治保障、积极建言献策;承担脱贫攻坚26个专项行动的牵头单位和配合部门,各司其职、全力配合。其他行业部门积极履行行业责任、帮扶责任,助力脱贫攻坚,服务脱贫攻坚,全市统揽格局进一步深化,攻坚氛围更加浓厚。

在2019年年初的全市脱贫攻坚决战决胜誓师大会上,我市作出了“以脱贫攻坚三年行动实施意见为抓手,重点打赢七大攻坚战”的安排部署:一是着力在增强“自我造血”功能上下功夫,切实打赢产业扶贫攻坚战;二是着力在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上下功夫,切实打赢易地搬迁攻坚战;三是着力在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上下功夫,切实打赢教育培训攻坚战;四是着力在夯实基础设施上下功夫,切实打赢整村提升攻坚战;五是着力在民生政策落实上下功夫,切实打赢兜底保障攻坚战;六是着力在做好接受专项巡视准备上下功夫,切实打赢问题整改攻坚战,确保各类问题整改销号;七是着力在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上下功夫,切实打赢精神脱贫攻坚战,引导贫困群众自主脱贫。

在这次大会上,5个计划“摘帽”县递交了军令状,10个有脱贫任务的县(市、区)签署了责任书。

脱贫攻坚工作统揽全局,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行业部门指导抓,乡镇村委直接抓,“横向延伸无死角,纵向下沉无盲区”的责任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

5县紧盯脱贫“摘帽” 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脱贫攻坚战役,越到后面,面对的贫困程度越深,越显艰难。唯其艰难,方显勇毅。全市上下凝心聚力,紧盯一个“摘”字,进一步深化“一县一策”方略,全力推动5县如期实现“摘帽”。

围绕攻坚深度贫困,持续加大攻坚力度,落实各项深度举措,用好各类专项政策,在资金、项目、人才等方面,对宁武、静乐、偏关3个深度贫困县给予倾斜支持,补短板、找优势,推动“一县一策”红利进一步释放。

宁武县依托芦芽山自然保护区,开发了13个旅游扶贫景区景点,组建了10个扶贫旅游合作社,新发展415家扶贫民宿、农家乐等旅游服务网点。以“景点+合作社+贫困户”为模式,带动5个乡镇133村1672户贫困户发家致富。

静乐县结合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积极探索汾河流域河道生态治理与脱贫攻坚相结合的新模式,汾河静乐县城段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已完工。汾河静乐县城段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和东碾河入汾口治理工程共带动贫困人口915人,人均增收0.95万元。

偏关县重点发展沙棘产业,新建沙棘林2.9万亩,带动437名贫困人口人均劳务增收8556元。“一县一策”10万亩沙棘脱贫主导产业全部完成,覆盖全县9个乡镇114个村,带动贫困户4464户。

在任务相对较轻的五台和代县,县委县政府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气概,集结全县所有党员干部,把全部精力聚焦到了脱贫攻坚战,把资源要素整合到了脱贫攻坚战,举全县之力、汇全民之智,确保了脱贫“摘帽”的质量和成色。

脱贫巩固“4个不摘” 搬迁后续扶持不减

对于已经脱贫“摘帽”的6个县,坚持政策不变、力度不减、机构不散、干部不撤,全面落实“四个不摘”政策,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巩固。一是保持干部队伍的稳定性,县、乡党政正职稳定不变,积极践行第一责任、履行专项责任、落实帮扶责任,做到“摘帽”不摘责任;二是保持脱贫政策的延续性,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全面兑现脱贫各项政策,做到“摘帽”不摘政策;三是保持各级帮扶的持续性,组织各级帮扶干部对脱贫人口开展“回头看”,对所有退出村、退出户持续跟进、持续帮扶、持续支持,做到“摘帽”不摘帮扶;四是保持返贫监管的长效性,把防止返贫摆在重要位置,创设性出台了《忻州市精准防贫“忻保障”实施方案》,全市筹资808万元,各县建立了保险救助基金,建立群体式参保、基金式管理、社会化经办、阳光化操作的精准防贫“忻保障”机制,防止脱贫人口返贫、临贫边缘人口致贫,严防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做到“摘帽”不摘监管。

10376名干部出战 一线考验担当作为

使命如山,担当如铁。

市委持续着力打造一支拉得出、冲得上、挺得住、打得赢的铁军。市、县、乡、村各级组织精兵强将,全力投入脱贫攻坚工作;围绕脱贫攻坚,中央和国家机关9个单位分别包扶我市11个国定贫困县;省、市、县1761个单位10376名干部共组建3313支驻村工作队,派出2373名第一书记,持续深入开展驻村帮扶工作,一批批党员干部下沉到一线锤炼。全市党员干部挺在前面,凝聚成脱贫攻坚最忠诚、最奋勇的磅礴力量,成为新时代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奋斗的排头兵。

有效的双向激励政策,鲜明的选人用人导向,传递了市委凝心聚力打赢这场硬仗的坚强决心。2019年,全市表彰奋发有为实绩突出的农村第一书记1363名、驻村工作队队员1388名,特别是追授张建山同志为“优秀共产党员”,并组织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其先进事迹。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思路,分批次、分层次组织各县(市、区)开展扶贫干部培训,全市累计组织扶贫干部教育培训1028天、17万余人次。结合市县两级机构改革,5名脱贫攻坚一线的县级领导班子成员担任了市直单位正职,3名扶贫工作队长和督导组长被提拔为正处级干部,10名乡镇党委书记进入了县级领导班子。全市1001名扶贫干部得到提拔重用。

由市纪委监委牵头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对14个县(市、区)脱贫攻坚部署要求落实情况进行“对账式”监督检查。对6个巩固提升县,重点关注脱贫“摘帽”后是否存在工作放松、撤摊子、甩包袱、歇歇脚等问题;对5个计划脱贫摘帽县,重点关注是否存在责任、政策、工作不落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对非贫困县,重点关注扫盲点、防漏项、做足脱贫成色中是否存在责任不落实、工作不扎实、结果不真实等问题。一年来,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1526件,党纪政务处分527人,组织处理1000人,移送司法机关22人;通报曝光典型问题134起146人。脱贫攻坚的政治生态更加风清气正。

脱贫攻坚,是历史的担当,更是时代的使命。“不能如期脱贫,我们没法向党和人民交代。”成为回荡在每一位脱贫干部心底的话。

资金投入“双增长” 保障脱贫攻坚“粮草”充足

强化资金保障,统筹整合有效资金投入,为全市打赢这场脱贫攻坚硬仗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一是持续稳定增加财政专项投入,倾斜支持深度贫困县。2019年,全市市本级下达专项扶贫资金1亿元,增幅达41.18%。重点分配到三个深度贫困县3125.13万元,占市级分配资金的31.25%。县级专项扶贫资金下达6.23亿元,增幅达27%,均实现“双增长”,为打好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

二是统筹整合好涉农资金。发挥县级主体作用,积极开展涉农资金统筹整合,确保整合资金“接得住、管得严、用得好”。2019年计划整合资金规模341513.87万元,已整合资金规模328401.05万元,整合进度96.16%;已支出资金规模290191.54万元,支出进度84.97%。

三是建好用好扶贫项目库。加快项目库建设进度,全市项目库总量为22636个。按项目类别分,产业项目13020个、基础设施项目5398个、公共服务项目908个、生活条件改善项目704个、教育扶贫项目668个、就业扶贫项目618个、金融扶贫项目617个、健康扶贫项目166个、公益岗位项目117个、易地搬迁项目116个、危房改造项目64个、综合性保障扶贫项目74个、其他项目166个;按项目实施情况分,已实施项目20186个、储备项目2450个。已实施项目带动覆盖46万贫困人口。

5大亮点 彰显脱贫攻坚辉煌战绩

2019年,全市脱贫攻坚工作一路凯歌高奏,亮点纷呈。这里聚焦几个重点方面:

——坚持现行标准,“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进一步解决。去年5月份,全市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关于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的实施意见》《关于在全市主题教育中聚焦解决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的工作方案》等制度,各级各部门把脱贫工作重心、政策支持重心、社会帮扶重心向“两不愁三保障”聚焦发力,把人、财、物聚集到解决“三保障”突出问题上来。截至目前,全市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789处全部竣工;义务教育方面,全市前期摸排出的7个失(辍)学学生已全部复学,疑似失(辍)学423人中核减259人、164人劝返复学;基本医疗方面,2.4万因病致贫返贫人员录入全国健康扶贫动态管理系统,签约慢病患者65119人、签约率99.84%,大病集中救治20121人、慢病签约服务救治62648人、重病兜底保障救治769人、常见多发病救治12541人;住房安全方面,5600户危房改造任务全部竣工,各县自行改造2254户全部竣工。

——产业扶贫稳步提质增效,利益联结进一步密切。把产业扶持作为贫困群众最稳定的增收途径持续抓。全市围绕“一都四乡”特色产业品牌,继续实施“9+9”产业扶贫工程,巩固“五有”成效。全力推进“中国杂粮之都”产业融合核心园区及中国杂粮产地交易市场建设,忻州杂粮入选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第二批创建名单,全市种植杂粮367万亩,种植设施蔬菜50万亩,种植中药材30万亩,带动贫困户近7万户。发展畜牧产业,重点扶持猪、羊、驴三大畜牧产业,发展生猪200万头、羊800万只,引进驴1万头,带动贫困户1.5万户。发展光伏扶贫,全市共建设光伏扶贫电站1568座,总规模93.2298万千瓦,目前全部建成并网,收益41080.28万元,惠及3161个村、76796户。发展电商扶贫,12个县(市)成功入选国家电商示范县,其中11个贫困县实现全覆盖,农产品电商平台覆盖全市所有县乡和76.6%的行政村,农产品网销金额达5.06亿元,形成了“市有商城、县有中心、村有网店”的农村电商网络。发展旅游扶贫,推进14个2018年度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建设,编制完成了14个旅游扶贫示范村的扶贫行动方案;成功申报25个村为2019年度山西省旅游扶贫示范村;10个村被命名为山西省首批3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实施就业培训。全市共完成全民技能提升培训54104人,完成年度任务50000人的108.2%;完成建档立卡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14501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14400人的100.7%。

——坚持“七个两”方略,易地扶贫搬迁特别是整村搬迁“后半篇”再写精彩华章。整村搬迁工作重心从“搬”向“稳”转变,并形成整村搬迁后续扶持政策体系。实施了“七个两”工作方略:突出“两业”支撑,推动搬迁脱贫;坚持“两基”同步,提供均等服务;统筹“两建”跟进,实现有序融入;统筹“两地”联动,保障基本权益;注重“两策”并举,释放叠加效应;推动“两元”融合,实现协同发展;围绕“两段”衔接,引深后续扶持。截至目前,全市79个集中安置点全部竣工验收并完成住房分配,搬迁安置34409户84558人。全市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33661户87966人,累计脱贫63183人。完成安置房不动产登记6620户,颁发不动产登记证4231本。全市整村搬迁经验做法在2018年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后,2019年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产权办证工作被国家发改委、国务院扶贫办作为政策指引向全国推介。

——五大项目推动,生态扶贫效益进一步显现,生态脱贫实现“互促双赢”。一是退耕奖补增收入:对2017、2018两年的工程进行补植完善,实施退耕还林0.63万亩,带动贫困户930名,人均增收1550元。二是造林务工保就业:以组建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为载体,打通贫困户参与造林的渠道,增加贫困社员劳务收入,全市11个贫困县通过议标方式将73.1万亩造林任务落实到669个造林合作社,带动贫困社员10204人获得劳务工资7182.58万元。三是管护就业促脱贫:建立“县建、乡聘、站管、村用”的生态护林员管理机制,全市落实天保公益林贫困森林管护员2839人,人均收入约7504元;生态护林员3959人,人均收入约7302元;未成林贫困管护员703人,人均收入约6908元。四是提质增效添收益:以精细管理和优良品种改造为重点,以红枣、核桃、仁用杏、沙棘四大经济林品种保量提质为目标,高标准建设一批示范基地、示范园区,累计完成经济林提质增效10.3万亩、沙棘林改造19.8万亩,带动贫困人口4795人增收1948.66万元。五是特色产业拓财源:将沙棘“小灌木”做成“大产业”,偏关县新建沙棘林2.9万亩,带动451名贫困社员获得劳务收入373.8万元,人均增收8288元。

——推进精神脱贫,群众内生动力进一步激发。深入实施“1351”精神脱贫策略,系统化设计、工程化管理、项目化推进。框定重点对象,全市共识别82426户贫困户作为精准脱贫重点帮扶对象。强化思想引领,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采取定点集中讲、入户分片讲、送学下乡讲、按需施教讲、通俗易懂讲等方式,持续强化对贫困群众的技能培训、思想灌输和价值引领。全市共组织开展各类宣讲活动8667次,受众37.9万人。推进以德治村,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构建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并进”的乡村治理体系。全市3218个村实现了“一约四会”(村规民约、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全覆盖;建立乡风文明“红黑榜”;评选自主脱贫先进典型680余个,农村新风正气得以持续弘扬。丰富农村文化。全面实施村级活动场所“5个方面、34个有”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工程,新建改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177个,组建道情、二人台、舞蹈队、说唱团等群众演艺娱乐团体2410个,活跃了农村文化生活、焕发出乡风文明新气象,激发了自主脱贫的动力。

通过强化风险管控,小额信贷投放进一步规范;通过推动“两线衔接”,民政扶贫网络进一步兜牢;通过深化“十进十销”,农企产销通道进一步打通 ;通过发展“一网三超”,全社会扶贫合力进一步凝聚。产业帮扶、就业安置、易地搬迁、扶贫扶智、保障兜底……一项项精准脱贫的政策在忻州的山山峁峁间落地生根,改变了革命老区、贫困山区的贫穷图景,也振奋着贫困群众的精气神。

在全省最大的脱贫攻坚主战场上,全市党员干部用铁的担当和新的作为,谱写了新的时代壮歌!

回望过去,方能知晓来时的路。2019年,市委市政府领导全市人民,以开天辟地的气魄和埋头苦干、坚韧顽强、无私奉献、自强不息的奋勇状态,书写了决战贫困、决胜脱贫攻坚的伟大功绩和不朽精神。

目光向前,前进的征途才能行稳致远。面向未来,这已经是一个可以期待的硕果:全市贫困户脱贫、贫困村退出、贫困县“摘帽”全部达标!2020年,我市将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踏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