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2017专题>>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正文
优势产业品牌这样锻造
2019年10月29日 12时00分   忻州在线·忻州日报

——我市靠实干建设“中国杂粮之都”纪实

本报记者 刘建馨 通讯员 王建军 李守斌

近年来,我市紧紧依托区域内杂粮种植面积广、品种多、质量好的产业优势,直面生产方式陈旧、品种选育落后、产业化程度低、市场化经营差的弊端,以脱贫攻坚为统领,大力实施杂粮产业振兴工程,坚持绿色发展。我市先后出台了《创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行动计划》和《忻州市加快杂粮全产业链开发计划》等政策性文件,致力于杂粮种植、加工、营销、研发全链条建设。2018年我市杂粮种植面积约占全省的1/4,总产量占全省的1/3,在全省杂粮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被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命名为全国唯一的“中国杂粮之都”。

我市靠科学决策和脚踏实地的干劲,把杂粮的品种优势转化成了品牌优势,实现了由杂粮大市向杂粮强市的转变,为全省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经验。

着力转变分散的种植方式,加大区域种植规划力度,积极引导走基地种植的道路

由于杂粮种植主要分布在丘陵和山区,实施连片种植和基地种植的面积相对较少,加之这些区域十年九旱,长期以来,农民只能采取广种薄收的方式进行生产,杂粮没有形成规模化种植,产量较低,难以形成规模经济效益。

我市针对这个问题,近年来全市集中力量,积极开展杂粮特色生产基地建设,形成了以优质杂交谷子示范基地、渗水地膜谷子基地、渗水地膜谷子种植示范区、甜糯玉米种植示范区、红芸豆基地、标准化黍子示范基地、豆类立体间套作示范基地、马铃薯示范基地、脱毒种薯繁育基地、万亩富硒藜麦示范基地、万亩富硒杂粮基地为主的规模种植体系,树立了规模种植的样板。定襄县投资5137.04万元建设高标准农田3.14万亩;五台县推广了渗水地膜谷子3.5万亩;原平市发展了甜糯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1万亩;宁武县杂粮种植面积稳定在21万亩左右,发展优质马铃薯4万亩;岢岚县投入财政专项整合资金1000万元,规划实施红芸豆、马铃薯、谷子、莜麦、高粱、露地瓜果蔬菜、食用菌等区域特色明显的7大类特色产业种植园区10.5万亩。

着力破解生产无龙头的格局,加大加工企业建设力度,积极强化提质增效的杂粮加工环节

过去,我市杂粮以分散种植、小型作坊式加工为主,生产设备陈旧,缺乏现代加工技术的研发和引进。龙头企业在数量上、规模上都十分有限,不能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开发格局,因此形成了原粮销售比例较大,深加工和精加工技术落后,产品单一、附加值较低等种种制约发展的问题。

为了破解这一不利格局,市县两级党委政府采取以大带小、组建集团、形成联盟的方法,对杂粮加工企业和生产合作社进行整合,通过指导帮助龙头企业制定生产规程、产品标准、申报专利、办理出口注册备案手续,进行有关国际质量体系认证,提升企业发展水平。指导推进“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协调建立紧密联结机制,为基地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有力促进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发展。构建了杂粮生产、加工、出口的综合产业体系。繁峙县向瑞沃农产品有限责任公司投资0.5亿元,新建生产车间5580平方米,购置设备27台,年产米线5500吨、豆面10吨、莜面15吨;向宏钜大磨坊投资0.19亿元,新建黄米面生产车间2400平方米,年产黄米面1万吨。

着力弥补产品销售名气不大的缺陷,加大品牌建设力度,积极提升忻州杂粮的市场占有率

忻州杂粮以前优质品种、高科技含量品种、名牌产品比较匮乏,传统名牌产品也存在加工能力、开发力度、宣传手段等方面的不足,严重制约了杂粮产业的发展后劲。

为此,市委、市政府紧抓“一带一路”战略机遇,站在国际销售的高地,着手实施陆路杂粮销售品牌战略,充分运用国家和省大数据中心联网,创建了“忻州杂粮产业联盟”微信公众号,为忻州杂粮提供宣传服务,积极打造“忻州杂粮”“忻地膳粮”区域公共品牌。同时,连续抓“三品一标”认证,目前已经拥有繁峙黄米、宁武莜麦、五寨马铃薯、偏关小米等13个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20余家杂粮企业获得山西省著名商标或山西省名牌产品;2家杂粮企业获得“中国好粮油”及“山西好粮油”认证;3家企业获得“原生态保护产品”认证。截至今年8月,全市杂粮“三品”认证总数320个,杂粮无公害农产品产地45.3945万亩,杂粮绿色食品产地31.669万亩,杂粮有机农产品产地0.62万亩。“五台山”杂粮杂豆组合、“石鼓”有机小米等10多个企业品牌享誉国内外。全市杂粮商品率达到70%以上,红芸豆出口量居全国第一。

着力突破销售方式落后的制约,构建新型销售平台,积极提供优质服务

2018年全市杂粮总产量68.6万吨,实现销售量40多万吨、销售额25亿元。这取决于以销售平台建设为主体的杂粮生产、销售和优质服务体系建设。我市在积极组建忻州杂粮交易中心的同时,加大出口平台建设力度,通过优质服务将市场和社会、企业的发展需求统一于平台建设之中。市场营销体系的建设,以“产品+营销+市场=品牌”为营销理念,将农产品标准建设、品牌建设与市场营销结合起来,培育专门的营销团队。电商营销平台的建设,通过“互联网+杂粮"的模式,创建中国杂粮商品城及覆盖全市的农产品物流交易平台,实现忻州全程互通、线上线下营销体系。忻州国家级杂粮产地交易市场的建设,将集散忻州、山西和冀、陕、蒙农产品,连接国外进出口,建设陆路口岸,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国际特色杂粮交易市场。与此同时,全市加强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物流仓储服务体系建设、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和专业人才培育体系建设,搭建起以交易市场为龙头的综合服务销售体系,加快了全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现代农业建设的进程。

着力解决杂粮研发力度薄弱的问题,加大研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积极建设科技研发平台

实施科技创新驱动,是忻州杂粮从品种“多”走向质量“优”的根本之路。目前,静乐县与山西省农科院签署“院县合作”协议,共建“藜麦研发中心”,进行藜麦产业技术联合攻关。繁峙县与山西省农科院玉米研究所签署协议,开展膜侧谷子播种技术研发和推广。神池县成立了由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农科院等单位人才组成的专家咨询委员会,编制了《神池现代农业产业开发区发展规划》。五台县五台山天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为了开发藜麦产品,拓宽销售范围,在10多位营养专家和食品加工行家的指导下,历经半年多时间研发出了国内首款以藜麦为主要原料的植物素饮品“台藜奶”。接下来,政府将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和政府的引导作用,坚持“政、产、学、研、用”相结合,集中科技力量,积极开展杂粮种植领域技术和加工领域技术的研发推广,开展功能食品的研发和应用,依托山西农业大学、省农科院创建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形成以忻州杂粮为研究核心的技术研发体系,对重大关键实用技术进行攻关,为忻州杂粮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我市“中国杂粮之都”的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目前已经走上了“重产业基地,强龙头企业,优服务保障,兴科技创新”的有序发展之路,拥有五寨“中国甜糯玉米之乡”、神池“中国亚麻油籽之乡”、静乐“中国藜麦之乡”、岢岚“中国红芸豆之乡”、忻府区“中国甘甜红薯之乡”以及“繁代黄米”等有竞争力和产业优势的农业品牌,忻州杂粮必将享誉天下。

(责任编辑:梁艳)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