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全域创卫满眼春
2019年04月15日 17时36分   忻州在线·忻州日报

全域创卫满眼春 ——我市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纪实

本报记者 白如光

绿地树木生机盎然,生活小区洁净典雅,广场公园乐曲悠扬、舞姿翩翩……迎着春光,漫步忻州城区,处处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秀丽灵动。在雄浑激越的全域创卫进行曲中,古老的忻州正在焕发青春,向世人展示着她的飒爽英姿。

2015年以来,我市坚持以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的意见》,按照全国、全省《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方案(2015-2020年)》的要求,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城乡爱国卫生清洁运动和“八道四治四建”专项行动,扎实推进创建国家卫生城镇活动,广泛动员群众建设健康家园、卫生家园、美丽家园,努力打造城乡环境卫生升级版,顺利完成各项目标任务,特别是全市14个县(市、区)除偏关县外,全部创建成为国家卫生城市(县城),8个镇创建成为国家卫生镇,走出一条贫困地区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创建国家卫生城镇的新路子,全国爱卫办在关于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中期评估情况的通报中明确指出“山西省忻州市推进‘全域创卫’,为贫困地区创建国家卫生城镇提供了示范。”在此基础上,我市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放大创卫成果,补齐短板、凸显长板、加固底板,使忻州的天更蓝、山更绿、街更宽、城更靓、路更畅、水更美、空气更清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更强。

应势而动,三年三个战役,使我市城乡面貌一新,特别是2个城市、11个县城、8个镇被全国爱卫会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县城(乡镇),名列全国前列、全省第一。忻州被省爱卫办树为“山西国家卫生城镇创建的一面旗帜”

城市是一个地方综合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地,是经济社会发展最有效的载体。而卫生质量,则是城市内在和外在品位最重要的形象展现、品位体现。

2015年新一轮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开展以来,我市把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作为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作为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提升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来抓,按照国家、省的统一部署,紧盯目标,强化领导,突出重点,明确责任,精心组织,坚持一年一个战役,三年迈出三大步。2015年积极开展城乡爱国卫生清洁运动,2016年全力推进创建国家卫生城市,2017年深入开展“八道四治四建”专项行动,使全市城乡环境卫生面貌有了明显改观,人居环境有了很大改善。

在城乡爱国卫生清洁运动中,市委、市政府明确要求:按照政府组织、属地管理、部门联动、条块结合的原则,城乡爱国卫生清洁运动由各县(市、区)负责组织实施,负主体责任。各县(市、区)委都成立了领导组或指挥部,县(市、区)委书记担任领导组组长或总指挥,各乡镇、村都成立了领导和工作机构,乡镇党委书记、村党支部书记牵头抓总,切实担负起主体责任,强化城乡爱国卫生清洁运动的领导和工作力量。市爱卫会制定下发全市《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方案(2015-2020年)》,明确各成员单位分工,并把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列入全市《爱国卫生工作“十三五”规划》和年度工作要点。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中,市委、市政府成立“五城联创”工作领导小组,第一组长由市委书记李俊明担任,组长由市委副书记、市长郑连生担任。下设创卫领导组等各专项组。在创卫资料申报成功后,为进一步加强对创卫工作的领导,市委、市政府成立以市长郑连生任总指挥,分管领导任副总指挥,37名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卫”总指挥部。总指挥部下设5个片区、4个专项工作组,具体负责创卫各项工作,为创卫工作顺利实施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在“八道四治四建”专项行动中,成立了领导小组和指挥部,保证了对城乡环境卫生专项整治的组织领导。

在城乡爱国卫生清洁运动中,我市根据《山西省城乡爱国卫生清洁运动2015年工作方案》,结合忻州实际,制定了《忻州市城乡爱国卫生清洁运动2015年目标任务》和《忻州市城乡爱国卫生清洁运动2015年目标任务分解》。在目标任务制定上,自加压力,确定了“提标、增点、攻线、扩面”的目标任务。在目标任务分解上,从组织领导、宣传发动、创卫达标、城市和县城卫生整治、乡镇和村庄环境卫生整治、城乡道路整治、旅游景区整治、街道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临街商户整治八个方面,将各项重点任务细化、实化、节点化,使任务分解更具体、更到位。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中,制定了《创卫方案》《任务分解表》,将任务细化落实到各责任单位、责任人,按照市区一体化推进的原则,实施片区推进,从区位上分为5个片区。5个片区的第一指挥长、指挥长、副指挥长和总指挥部职能组的副组长,均由忻府区和忻州经济开发区党政领导担任,并从市直各职能部门抽调专业人员和执法人员充实到片区指挥部,形成多部门参与、责任明确、齐抓共管的创卫工作责任体系。总指挥部进一步细化任务,把创卫任务细化分解到各片区、各专项组和各职能部门,进一步压实责任。在“八道四治四建”(以河道、国道、省道、县道、乡道、村道、铁道、景区道“八道”沿线为重点,开展治违、治脏、治乱、治差“四治”,建绿色环境、建整洁风貌、建良好秩序、建长效机制“四建”行动)专项行动中,制定下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八道四治四建”专项行动集中整治城乡环境的实施方案》,明确提出集中整治城乡环境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整治重点、职责分工、工作步骤、工作要求。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攻坚战稳扎稳打,一年一个战役,一步一个台阶。

——扎实开展城乡爱国卫生清洁运动,夯实创卫基础。2015年,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城乡爱国卫生清洁运动的目标任务,把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整治作为重中之重来抓,突出重点,加大力度,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强化措施,重点抓了四个方面的整治。

城市和县城卫生整治主要是整治卫生死角;整治私搭乱建、占道经营;整治设施不全、乱停乱放;整治“四害”密度超标;整治小浴室、小美容美发厅、小歌舞厅、小旅馆、小网吧等“五小”行业的卫生“脏乱差”问题。

乡镇和村庄环境卫生整治主要抓好乡村环境整治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农村居民健康教育工程和农村卫生厕所普及工程并超额完成省农村人居办下达我市2014—2015年的农村改厕任务,名列全省前茅。

城乡道路整治我市以城乡公路和村庄要道为重点,加强道路养护与管理,重点整治道路两侧的“黑白色”污染物、杂物堆积问题和占用乡村道路打碾、晾晒粮食等现象,拆除道路沿线的违章建筑、残墙断壁和废弃建筑。市政府发布了《关于严禁在忻州城区道路两侧乱倒垃圾的通告》,对城区道路两侧乱倒垃圾进行了专项整治。同时,旅游景区、街道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临街商户的卫生整治全面推进。

截至2015年12月,全市在城乡爱国卫生清洁运动中共投入资金3.4亿元,新购清洁机具4110件,农村新建垃圾池6149座、垃圾填埋场366座,新购果皮箱8643个、垃圾箱14067个,新建乡镇污水处理厂8座、公厕260座,清理垃圾190万吨,清理卫生死角44万处,拆除违章建筑3765个。

我市城乡爱国卫生清洁工作得到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2015年10月10日在忻州召开了全省城乡爱国卫生清洁运动暨农村改厕工作现场推进会。2016年7月,省政府对2015年度城乡爱国卫生清洁运动综合考核设区城市前4名、县级市前4名、县(区)前27名、旅游景区前15名进行通报表彰和奖励。其中,我市作为设区城市第一名获得奖励180万元;原平市、岢岚县、河曲县、定襄县和雁门关景区、芦芽山景区都受到省政府奖励。

——全力推进创建国家卫生城镇工作,并实现新的突破。2016年,我市在“集成创卫”工作取得丰硕成果的基础上,按照市委三届七次全会的总体部署,正式启动忻州城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2016年6月正式申报国家卫生城市。2017年6月23日,忻州市被全国爱卫会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岢岚县城、静乐县城、五寨县城、神池县城、代县县城、河曲县楼子营镇、保德县义门镇、偏关县老营镇被全国爱卫会命名为国家卫生县城(乡镇),定襄县城、河曲县城、五台县城、宁武县城、保德县城、忻府区奇村镇、宁武县东寨镇、定襄县河边镇、五台县台怀镇、繁峙县砂河镇被全国爱卫会重新确认为国家卫生县城(乡镇)。2018年2月10日,原平市、繁峙县城被全国爱卫会重新确认为国家卫生城市(县城)。截至2018年2月,我市共有2个城市、11个县城、8个镇被全国爱卫会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县城(乡镇),名列全国前列、全省第一,被省爱卫办树为“山西国家卫生城镇创建的一面旗帜”。

——深入开展“八道四治四建”专项行动,推动创卫成果向农村延伸。我市“八道四治四建”专项行动在长治经验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地处三河之源的大山大水大生态、铁道里程全省最长、全国全域旅游创建示范市的特点,增加河道、铁道和景区道路,在“治”的基础上强化“建”的目标,通过建生态、建风貌、建环境、建机制,把短期的专项行动变成长效常态的管理,在城乡范围内开展环境整治。并把“八道四治四建”专项行动与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五城联创”、农村建筑特色风貌整治、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清洁工程、全域旅游示范市创建、传统村落保护、环保督察整改、易地扶贫搬迁、土地卫片执法、土地复垦、矿山治理等工作紧密结合,做到工作衔接、资源统筹、力量整合,引深专项行动,放大整治效果。我市“八道四治四建”专项行动成效显著:——治脏。共清理村庄垃圾241.46万吨、道路垃圾36.8万吨、河沟垃圾158.4万吨;清理污水坑(渠)3000余处;清理改造厕所10445座。——治违。共拆除违建、临建3598处;清理非法经营场点1993个;拆除废弃建筑2210处。累计腾退土地面积3571.35亩,还绿土地面积390亩,绿化总面积2157.4亩。——治差。整修路面16414公里,整修排水渠1874公里,整修河道1239.14公里,粉刷墙面416.75万平方米,绘制文化墙690处,整理微地形景观240处。——治乱。清理农业固体废弃物3万吨,处置病死牲畜4451头,整治养殖场548个。

乘势而上,着力补短板、固底板、强基础、优环境,持续优化农村人居环境

踏着全域创卫的强劲节拍,我市农村各项整治工作与创建国家卫生城镇工作相互衔接、相互补充,齐头并进、多点突破,奏响了铿锵激越的创卫交响曲。

——积极开展村庄综合整治工作。根据全省实施乡村清洁工程的部署,我市4885个行政村从2013年以来全部启动乡村清洁工程,推行“户集、村收、乡镇转运、县(镇)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模式。按照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忻州市乡村清洁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完成生活垃圾收集点、简易填埋场建设,购置了车辆,组建了队伍,配备了工具,并建立健全制度,全面完成乡村容貌整治。全市共配备清扫保洁人员10981名、乡镇环卫监督人员1862名,配置垃圾收集车9870辆,设置移动式中转站50座。推进四个省级垃圾治理示范县建设。2015年实施36个村的生活污水防治工程;建设无害化卫生厕所6.5万座;完成190个规模养殖场的粪污治理。2013年开始整饰了3035个村庄村容,2016年达标村庄3235个。

2015年,根据当时省环境保护厅、省财政厅关于对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的批复,我市187个行政村的整治任务全部完成。2016年新增的50个建制村、2017年新增的108个建制村,全部完成整治任务。全市有590个村规划设计农村建筑特色风貌整治,66个村已开工建设。

——切实做好农村集中式供水工作。我市在饮水安全全覆盖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农村供水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供水社会化服务体系,继续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共建设完成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098处,解决了全市14个县(市、区)、2014个自然村、76.0318万人和133所农村学校、6.3834万农村学校师生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共完成投资63695.5万元。全市重要水源地共有15处,经检测,取水口水质达标率为100%,各供水工程年度供水保证率达到100%。

——持续推进农村改厕工作。2013年至2017年,省下达我市农村改厕省补资金任务数共98587座,任务全省最重。在改厕任务重、资金缺口大的情况下,市委、市政府和各县(市、区)委、政府把农村改厕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来抓,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对农村改厕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各县(市、区)千方百计克服上级补助资金不足、财政配套困难的问题,想方设法筹措农村改厕配套资金,2013年至2017年,全市财政共配套农村改厕资金5700多万元,完成农村改厕任务71137座。

——不断加大县乡道路环境整治力度。2015年以来,我市围绕交通建设环境等方面开展环境整治行动。重点在全市县乡道路两侧进行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保证主要公路清洁卫生。全市大力实施了农村公路“田路分家”“路宅分家”,确保农村公路“有路必养、管即到位”。2015年整治57%的县乡村道,2016年至2017年对其余43%县乡村道实施了全覆盖整治,基本实现了路面整洁、无杂物,边沟畅通无堵塞、广告清理无死角、重点设施完好、环境卫生整治彻底的目标。同时,加强了全市汽车站、售票厅、港口、航道和出租车市场的监管力度。

——认真做好宜居示范工程建设。全市开展了美丽宜居示范村三级联创工作,创建省市县三级美丽宜居示范村248个,其中省级示范村48个、市级示范村67个。培育特色小城镇5个;完成4处中国传统村落保护项目,推进6处中国传统村落的项目实施。

使命重在担当,实干成就梦想。持续不断的整治使城乡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城乡面貌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域“集成创卫”取得显著成效,城乡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初步建立,群众文明卫生新风逐步形成,为我市实现全面脱贫、全面小康打下了坚实基础。随着“五城联创”的持续推进,忻州将更加宜居、宜业、宜游,光彩照人。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