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资金牵引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建设,我省中部引黄吕梁县域配套水网工程从等靠财政“输血”到市场“造血”的改革实践,不仅解了县域水网建设的资金之渴,形成“三级供水+特许经营”模式,更蹚出了一条政府有为、市场有效、群众受益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水网建设的“山西解法”,本质上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创新实践。一是破解融资难题,在严控隐性债务前提下确保资金到位,工程建成通水,避免出现“半拉子工程”“马拉松工程”;二是构建可持续模式,改变了过去省级财政出资占大头的股权合作模式,在40年特许经营期内,通过使用者付费机制,不仅能够收回成本,而且实现财政零补贴;三是激发市场活力,通过创新补助方式降低社会融资门槛,广泛吸引优质社会资本参与,发挥政府、市场和金融机构三方合力;四是形成可复制经验,探索出项目定位、特许经营方案设计、资金撬动及政银企合作的“山西方案”。
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精准界定政府与市场边界,让国有资本在关键处挑大梁,让社会资本在市场端唱主角,形成风险收益对等机制,从根本上避免了过去依赖政府补贴的运营模式,杜绝了新增隐性债务风险,不仅确保县域水网“建得成”,更能实现“长受益”,最终达成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同提升。
(责任编辑:梁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