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频道>>网评>>正文
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
2024年05月22日 11时07分   山西日报

初夏的运城万木葱茏。5月15日,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进座谈会在运城召开。会议指出:“山西省切实把树立新时代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典范的政治责任扛在肩上,在低级别文物保护、文物安全责任落实、文物全科人才培养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蹚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这激励我们,进一步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把祖先留下的珍贵财富世世代代传下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四次亲临山西,去年5月16日考察运城博物馆强调:“博物馆有很多宝贵文物甚至‘国宝’,它们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要深入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要求,全面提升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

牢记嘱托,勇毅笃行。一年来,《山西省文物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施行,山西省文物保护志愿服务协会成立,山西霍州陈村瓷窑址入选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山西博物院入选“中央和地方共建国家级重点博物馆”、荣获全国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太原市博物馆、太原市晋祠博物馆和运城博物馆入选国家一级博物馆……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推动文化传承,山西有行动,有成效,不断迈出新步伐、取得新进步。

山西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是文物大省、非遗大省。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在我省主要围绕“陶寺遗址”“碧村遗址”“清凉寺遗址”“周家庄遗址”四大典型遗址开展工作,取得丰硕学术成果。全省现有国保单位531处、国家级非遗182项……全面引深中国文明历史研究,提升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山西优势明显、大有作为。

加快建设新时代文化强省,需要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始终把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按照保护第一、传承优先的理念,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正确处理保护与利用、保护与发展、保护与开发等重大关系,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紧锣密鼓,我省第一个省级试点培训班在长治举办,太原市已组建11支普查队伍。要坚持保护为主不动摇,高质量完成普查任务,深入实施文明守望工程、文物平安工程、国宝级文物重大保护工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着力构建大保护格局,坚决筑牢文物安全底线。

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依托“2002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北齐徐显秀墓原址建成,让千年壁画再现华彩。要坚持“大考古”工作思路,聚焦“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夏商文明与早期国家”“云冈学”等方向,深化文化遗产研究阐释,加强省内重要遗址的考古调查和发掘研究,全面推进文化遗产活化利用。

“五千年文明看山西”“地上文物看山西”。三晋大地、表里河山,山西旅游文化资源极为丰富。要从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历史文化遗产出发,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探索古建筑开放利用、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等新模式,大力发展“文旅+”新场景新业态,打造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

文物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统筹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发展、民生保障改善、文明交流互鉴,必将更好推进我省文物系统性保护和合理利用,以璀璨文化之光照亮高质量发展之路。

徐补生

(责任编辑:梁艳)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