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频道>>网评>>正文
牢牢守住耕地这个粮食生产的命根子
2024年05月21日 09时36分   山西日报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没有耕地安全,就没有粮食安全。《山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发布,今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要牢牢守住粮食安全生产底线,完善稳数量、提质量、保生态三位一体的耕地保护新格局。

良法善治,在于法之必行。实施办法细化了耕地保护的相关规定,建立了耕地保护的网格化监管机制,强化了对永久基本农田的特殊保护,并兼顾耕地保护与生态保护的统筹。要推进实施办法落地,按照实施办法的规定,严格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全覆盖,进一步建立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和奖惩制度,坚持党政同责,实行严格考核、终身追责,加大违法打击力度,以零容忍的态度遏制新增违法占用耕地行为、释放严守耕地红线的强烈信号。同时,要加强耕地保护法律法规宣传,通过“耕地保护法律法规”专题进行普法宣传教育,引导广大群众严格保护耕地、自觉抵制乱占耕地进行“非农化”“非粮化”行为,扎紧耕地保护的“篱笆”,更加自觉地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推进耕地保护制度的落地,为耕地保好驾、护好航。

严守耕地总量的同时,要提升耕地质量。在确保我省耕地总量不减少,守住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的前提下,要全力提升耕地质量。我省对耕地进行了细致的调查与分类,对耕地进行了种植属性标注、敏感区域细化调查、坡耕地与梯田分类及坡度分级调查等,要在此基础上推进耕地分类管理,因地制宜把各类耕地种好用好。向科技要效益,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抓手,分类推进盐碱耕地改良,提升耕地质量水平和粮食生产能力;提高农业用水效率,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真正把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适宜耕作、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现代化良田。

耕地是生态系统的重要一环,耕地生态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题中应有之义。要实施耕地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手段,对已受污染的耕地进行治理和修复。同时,建立健全耕地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定期开展土壤环境质量评估,及时发现问题,精准施策。推广绿色农业技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推广节水灌溉、轮作休耕等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使土地有机会自然恢复,实现耕地资源的长期可持续利用。加强农业废弃物管理,减少这些废弃物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加强政策支持与公众参与,通过提供资金补贴、技术支持等方式,加强公众耕地保护意识和技能提升,鼓励农民和企业参与耕地生态保护实践。

耕地保护事关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社会稳定,始终是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面对耕地保护任务,必须尊重规律、因地制宜,拿出“长牙齿”的硬措施、真招数,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

李欣

(责任编辑:梁艳)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