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频道>>网评>>正文
“AI复活亲人”,等待与文化语境调适
2024年03月25日 16时13分   光明网

【阅读提示】“复活”已逝明星在网上成了一门生意

光明网评论员:“AI复活亲人”,一年多前还是一个“创举”和“新闻”,到大模型狂飙突进的今天,已经进入了是否能够商业化的讨论。近期报道显示,一些公司已经进入“AI复活”赛道,有的公司以整体产品计费,“数字永生”统一标价为9800元;有的公司以时间计费,一分钟短视频收费298元。小心翼翼的商业摸索正伴随着复杂讨论而行进。

法律问题是一个最现实的问题,这几乎是所有AI应用都在面临的问题。具体到“AI复活亲人”,隐私权是首先要考虑因素。利用AI技术复活亲人可能涉及使用他们的声音、面部特征或其他个人信息,这些都需要获得相应的授权和许可。法律界人士在受访时提到的问题比较有现实性,一般认为逝者的权益归亲属共有,如果其中一名亲属希望自己家人“复活”,但其他人不希望“复活”,这就面临比较复杂的协调问题。

肖像权也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复活”亲人的形象可能涉及肖像权的问题,特别是如果这些形象被用于商业目的。这同样需要去世亲人的家属或继承人进行协商,并获得集体授权。此外,如果“复活”的亲人有创作作品或拥有知识产权,那么使用这些作品或知识产权可能涉及版权问题,同样需要确保在使用这些作品时遵守相关的版权法律法规。

在AI诈骗层出不穷的今天,“AI复活亲人”也可能引发社会层面上的法律风险。大量的个人声音、面部信息在存储和使用过程中,很难保证不出现信息被滥用的情况,导致诈骗及其他非法、违法行为。考虑到“刷脸”已经逐渐代替密钥成为个人财务的关卡,视频已经代替线下会议成为商务活动的主要形式,就会明白“数字永生”的逝者信息如果管理不当,可能带来的风险。

法律问题最为现实,但并不是最难解决的。法律框架和治理要跟得上AI的技术加速,是世界范围内的共识更是必然选择。“AI复活亲人”的更复杂之处在于伦理层面,这相当于一种对文化传统中生死观的技术逼视,产生的是一个问题丛。比如,使逝者“永生”,在某种文化传统中意味着打破轮回意识;让逝者“复活”,在一些文化传统中则可能意味着以人工谮越上帝之手。从微观角度看,“AI复活亲人”本质上当然是一种个体选择,但商业化一定是大众化,必然要和整体上的文化语境互相调适。

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生死与孝道都有非常稳健的仪式与表达方式。亲友逝去后,“祭如在”的祭祀、缅怀既代表了一种虔敬,也潜在表达了对一种灵魂性、精神性存在的体认。“纸灰飞扬、朔风野大,阿兄归矣,犹屡屡回头望汝也”,“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此间曲折婉转,都是向一种精神性存在的诉说。AI复活的“亲人”能否在这个叙事中找到自洽的位置,也许是它能否商业性运作的关键点所在。

(转载请注明来源“光明网”,作者“光明网评论员”)

(责任编辑:梁艳)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