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频道>>忻州新闻>>正文

四通八达五台山

——五台山东线旅游公路项目建设一线见闻
2025年10月28日 09时15分   忻州日报

近日,备受关注的五台山东线旅游公路建设迎来关键节点,项目已进入收尾阶段。这一交通要道建成后,将与景区已有的南、北、西三线公路形成“四向贯通”的陆路交通格局,再叠加已投入运营的五台山机场及正在加速建设的雄忻高铁,五台山“空铁陆”多维立体交通网络日益完善,真正实现“四通八达”,为海内外游客前来旅游提供了更为便捷、高效的出行选择。

“金九银十”是公路建设的黄金施工季。连日来,东线旅游公路项目推进过程中,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一线施工人员聚焦重点工程攻坚,用实干劲头跑出项目建设的“加速度”,让秋日的工地持续“升温”。

10月15日,记者在台怀镇南坡村的施工现场看到,沥青摊铺机缓缓推进,滚烫的沥青均匀铺洒在路面;压路机紧随其后反复碾压,确保路面平整坚实;运输车辆穿梭不息,机械轰鸣声此起彼伏,工人们各司其职紧张作业……共同勾勒出一幅动感十足的金秋建设画卷。

战略支点贯通发展动脉

五台山东线旅游公路项目地处五台山风景名胜区核心区域,是《山西省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板块旅游公路规划纲要》中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支线的关键组成部分。项目全长31.77公里,起于石咀乡大底村附近,止于台怀镇南坡村附近,蜿蜒穿越两个乡镇的9个村落。项目采用双向二车道三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时速30公里,路基宽度7.5米。建设内容涵盖路基、路面、涵洞、交通安全设施、房建及绿化等多项内容,由五台山风景名胜区旅游和交通发展中心发包,山西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承建。作为连接景区内外的交通要道和融合自然风光与传统文化的景观廊道,它的建成将顺利打开五台山“东大门”,有效缓解现有旅游公路拥堵压力,完善景区路网结构。同时,还能推动区域旅游资源整合协同,激活沿线乡村旅游经济,为景区乡村振兴和全域旅游战略实施注入强劲动力。

攻坚克难突破极限挑战

这条兼具交通与景观功能的公路,建设过程中面临着生态限制、地形复杂、气候制约三大严峻挑战。项目总工刘树彦介绍,线路贯穿国家一级公益林及生态保护红线核心区,对环保要求极为严格,施工几乎“无便道可走”,只能依托成型路基逐步推进,作业面展开严重受限;项目最高点与最低点海拔高差达746米,材料运输线路纵坡最高达27.3%,重载车辆只能低负荷运行,再加上景区物料运输管控和旅游旺季存在交通拥堵情况,有效运输时间被大幅压缩;五台山每年有6个月的严寒冻结期,有效施工时间有限,每一个晴好天气都成为施工的“黄金窗口”。截至目前,项目已实现阶段性重大突破:道路路基挖方完成99.9%,石方利用完成99%,支挡工程和涵洞工程全部完工,31.77公里的线路中已有28公里完成路面结构层铺设。

智慧赋能铸就品质典范

面对多重考验,山西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项目部秉持“融青山碧水,创精品工程”理念,以智慧与担当破解施工难题。项目部运用BIM技术进行数字化建模,优化图纸与施工方案,为复杂环境下的精准施工提供技术支撑;充分利用周边废弃采矿路、机耕道作为支便道,实施材料分时运输、精准调度,有效化解运输困境;在陡峭路段增设主动防护网、硬化路面并浇筑混凝土防撞墩,全方位筑牢安全防线。项目部成倍投入人员设备,抢抓有利天气实行全天候轮班作业,同时加强内外部协调,打通审批、运输、环保等关键环节,确保施工高效推进。施工全过程中,生态环保理念贯穿始终:创新采用农业无人机在裸露坡面精准撒播本土草籽,实现快速生态修复;在沿线关键区域高标准安装主动防护网,预防水土流失和落石风险;严格限定作业范围,将生态保护红线意识融入每一个施工环节,实现工程建设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共生。

当前,五台山东线旅游公路项目建设已顺利突破关键节点。这条道路的每一米,都凝聚着建设者的攻坚决心与生态智慧。随着建设“进度条”的不断刷新,这条崭新的发展动脉将在太行山深处全面成型,为五台山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策划:赵富杰 郝永峰

文字:张志远

设计:马瑞

(责任编辑:卢相汀)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