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造业 “寒冬” 期, 政府引导 “锤老板” 放眼农业投资
本报讯 隆冬时节,定襄县受禄乡农业园区的雨歌蔬菜农业合作社大棚中的各类蔬菜长势喜人,“咱们与县城几个大的超市均有对接,这些蔬菜在春节前就陆续上市,能赶个好价钱!”该合作社领头人樊利锋信心十足地说。近年来,定襄县以园区建设为载体,着力推进农业转型升级步伐,通过四轮驱动做大、做活、做强、做优现代设施农业,使农民收入不断增长,农业发展驶入快车道。
政府驱动,突出引导服务。按照“三产联动协调发展”的总思路,力求以现代农业和特色农业为突破口提高农民收入,确立了以瓜菜种植为设施农业发展主方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转变全县广大农民的传统思维定势,从思想、组织、规划、技术、信息等方面展开服务。县委书记亲自带领40余人的考察队前往山东寿光考察学习,分管县领导、有关乡镇负责人和合作社成员先后赴长治、晋中、大同、朔州等地“取经”,通过“走出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丰富的农业技术。为统一指导协调全县瓜菜生产、销售和品牌宣传,定襄县成立了蔬菜办,使“襄瓜”品牌培育搭上互联网快车,全国各大门户网站的推广使得定襄甜瓜美名远扬。同时,政府出面与一亩田互联网公司达成协议,借助一亩田庞大的农产品信息支持平台,种植户只需通过手机APP足不出户便能网上销售。助农贷、助保贷、贴息优惠政策以及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政策等一系列切合实际的金融扶持政策发挥了强大作用,极大地提高了农户投入的积极性。
老板驱动,转型助推农业。出定襄县城北行5公里就可看到大马果蔬示范园区,该园区正是锻造企业换血转型向设施农业发展的一次有益尝试和典型代表,由民营企业银河镀锌法兰有限公司斥资1000万元建设,以种植油菜、茄子、黄瓜、甜瓜等瓜菜为主,充分借鉴企业化管理模式,建立了农技培训中心、种苗试验室、技术化验室、农产品堆放周转场地等设施,并通过与超市联营,开展亲子联谊活动、户外团队假日采摘、农作物领养等多种方式,收到良好的效益。经过初次试水“工转农”取得成功,银河镀锌公司又于去年成立了定襄县祥丰源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在设施农业发展上大做文章。特别是选择在定襄、忻府、岢岚3县区5个乡镇14个不同地块进行了冷凉蔬菜种植试验,所产蔬菜远销北京、郑州、武汉、西安等全国性蔬菜物流节点城市,表现出较强的竞争优势。近年来,由于定襄锻造业遭遇“寒冬”,倒逼企业自发进行产业转型发展,“锤老板们”放眼农业的兴趣越来越高,投资越来越大,形成一股发展设施农业的新兴力量。
村委驱动,组织分户经营。数九寒冬,在定襄县南王乡谭村新规划的生态高效农业示范区建设工地上却是热火朝天。机声轰鸣,大棚骨架林立,以前“猫冬”的村民们如今却甩开膀子大干起来,就连婆娘们也积极参与到大棚建设中,扛钢管、扶支架,挖坑立柱,忙前忙后。“大伙儿都卯足了劲儿想把这棚建好,为啥?为的就是大干冬月,抢在3月实现下种,这增收指日可待。”南王乡谭村党支部书记郭贵明指着园区建设工地给出了答案。谭村是定襄县设施农业发展的亮点,园区以“集体组织、农户投资”为核心,以土地流转和置换为手段,把集体机动地拿回来,统一管理,分户经营的新机制极大的调动老百姓的积极性,村两委干部带头参与,为设施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大户驱动,激发群众参与。受禄乡是定襄县的农业大乡,设施农业发展起步早,发展快、带动强,是全县设施农业发展的排头兵。从退伍军人回乡创办的北庄老兵高效生态园区到四个村书记带头创建的受禄千亩设施园区,从青年带头人樊艳伟创建的富达设施农业园区到“全国青年致富带头人”樊利锋掌舵的受禄雨田农业合作社以及贫困户参与投资的大南庄百亩综合高效园区,设施农业在这里风生水起,短短几年间,已辐射周边乡镇。村看村,户看户,群众自发动脑子、想法子,在设施农业增收增效上学比看。季庄乡邱村在80亩蔬菜大棚的基础上再建60亩以色列葡萄大棚,宏道镇马城祥丰源农民专业联合社、北社东村荣盛欣园区、赵村康美达、谭村绿岛、原种场富达蔬菜设施园区……自西向东,由北及南,在定襄的版图上,镶嵌着这些通过发展设施农业实现增收致富的明珠。以合作社经营、农户分散经营、青年带头人引领、返乡创业、工业转型、招商引资、飞地经济联合创建、村支两委组织等为实施主体的设施农业在定襄蓬勃发展,熠熠生辉。
截至2015年底,定襄全县设施蔬菜面积达到9000余亩,其中温室生产面积2254亩,各型拱棚生产面积6700余亩,设施蔬菜面积是建国以来设施蔬菜建设总面积的4.7倍。通过改变传统种植模式,拓宽农业结构调整,初步形成温室、大棚、露地蔬菜生产合理配比的产业规模,形成了以甜瓜、西红柿、辣椒、葡萄为主的产业格局,探索出了以西兰花、生菜、娃娃菜等为主的露地蔬菜栽培模式和立体种植模式,加快了露地种植向设施农业、传统作物向精耕细作调整的步伐,实现了一季生产向多季生产、一季增收向四季创收的跨越,经济效益十分可观。以受禄乡为例,日光温室和春秋棚的亩均收入为6万元和3万元,是普通农作物亩均收入的30倍到60倍,定襄的农民们走上了设施农业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胡耀忠 刘小苗)
(责任编辑:武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