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潮湿的空气与闷热的天气结伴而来,肛肠疾病也趁机“作乱”,痔疮、肛瘘等疾病纷纷进入高发期。有数据显示,夏季肛肠疾病的发病率比春秋季高出30%,其中痔疮、肛周脓肿、肛裂等疾病最为常见。很多人疑惑:为什么天气一热,肛肠就容易“闹脾气”?当身体出现哪些症状的时候需要警惕、及时就医呢?
“不可言说”的痛原因多种多样
连续3个晚上吃烧烤、喝冰啤酒后,张先生发现自己那“难以言说的痛”又复发了,甚至出现了便血的情况。去医院后,被诊断为血栓性外痔——这是由于辛辣和酒精刺激导致肛周静脉丛破裂,血液凝结成块所致。
“夏季夜晚的烧烤摊、火锅店总是座无虚席,冰啤酒、麻辣小龙虾更是不少人的‘解暑标配’,但这些饮食偏好恰恰是肛肠健康的‘隐形杀手’。”说到夏季肛肠疾病高发的原因时,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肛肠二科的主治医生任彦武表示,辛辣食物中的辣椒素会刺激直肠黏膜,导致黏膜充血水肿,长期食用会让肛周血管扩张,增加痔疮发作风险。而冰饮、冰镇西瓜等生冷食物会使胃肠道蠕动紊乱,引发腹泻或便秘,腹泻时肠道频繁蠕动会磨损直肠黏膜,便秘时排便用力则会加重肛周静脉丛的压力。烧烤、油炸食品属于高脂肪、低纤维食物,容易导致大便干结,排便时需要更用力,进而诱发肛裂或痔疮出血。而且,肉类高温烤制时产生的“苯并芘”(Ⅰ类致癌物)和“杂环胺”,长期摄入可能增加肠道癌变风险,同时也会加重肠道炎性疾病症状。如果烧烤摊恰好又在路边,不仅食材易受污染,而且半熟肉类可能含寄生虫(如旋毛虫)或致病菌(副溶血弧菌),引发急性肠炎甚至肛周脓肿。
另一方面,高温天气下,人体出汗多、水分流失快,肠道内水分减少,粪便干硬,排便时容易损伤肛管皮肤,诱发或加重肛肠疾病。同时,面对高温,很多人更愿意待在空调房里,无论是办公、追剧还是打游戏,这就导致了“久坐”,甚至动辄久坐数小时。可是,这种“静态模式”会直接影响肛肠健康。人体久坐时,臀部和会阴部受到持续压迫,肛周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容易形成静脉曲张,这正是痔疮的发病基础。同时,久坐会使肠道蠕动减慢,粪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延长,水分被过度吸收,导致大便干结,进一步增加排便难度。28岁的白领王女士就是典型的例子。最近她总感觉肛门坠胀,偶尔有便血。原来,夏天办公室空调开得足,王女士每天从上班坐到下班,基本不起来活动。医生检查后发现,她患上了内痔,判断这与她长期久坐导致的肛周血液循环不畅直接相关。
“夏季气温高、湿度大,肛周部位容易出汗,形成温暖潮湿的环境,给细菌、真菌繁殖创造了条件。”任彦武进一步解释说,这个时候如果不注意局部清洁,细菌可能侵入肛周皮肤或毛囊,引发肛周炎症;若炎症扩散到肛周间隙,还可能形成肛周脓肿。此外,夏季穿紧身裤、牛仔裤的人较多,这类衣物透气性差,会加重肛周潮湿,进一步增加感染风险。肛周脓肿若治疗不及时,可能发展为肛瘘,治疗难度和痛苦都会大幅增加。
这些可能是肛肠疾病的信号
肛肠疾病症状有时不明显,有时又容易与其他问题混淆,学会区分“普通不适”和“危险信号”,才能避免延误治疗。任彦武列举了一些常见但需重视的症状:便血:痔疮、肛裂的典型症状是便血,但两者略有区别,痔疮便血通常是鲜红色,滴血或喷射状,与大便不混合,便后出血停止;肛裂便血一般量少,伴随排便时剧烈疼痛(像刀割一样),便后疼痛会持续一段时间。肛门脱出物:排便时肛门有肉球脱出,便后能自行缩回(轻度痔疮),或需要用手推回(中度),甚至一直脱出在外(重度),这多是内痔或混合痔的表现。肛周瘙痒:肛周皮肤反复瘙痒,可能是肛周湿疹(与潮湿、摩擦有关),也可能是肛瘘的分泌物刺激皮肤所致。
如果便血颜色是暗红色,或大便中混有黏液、脓血,伴随腹痛、腹泻、体重下降,要警惕直肠癌、溃疡性结肠炎等严重疾病;当肛门周围突然出现剧烈疼痛,触摸有硬块,伴随发热,可能是肛周脓肿;若疼痛反复发作,肛门旁有小口流脓,可能是肛瘘。
如果短期内出现便秘与腹泻交替、排便次数明显增多或减少、大便形状变细(像铅笔样),需及时做肠镜检查。这几种情况,都需要及时就医。
56岁的赵先生有痔疮病史,前段时间发现便血次数变多,有时大便中还带黏液。他觉得是老毛病,就自己买了痔疮药涂抹。直到一个月后出现腹痛、体重下降,才去医院检查,最终被确诊为直肠癌中期。实际上,如果他能在出现异常便血时及时就医,治疗效果会好得多。
“临床上,有些患者甚至认为只要不痛、不痒、不流脓,就不需要处理,这种错误认知很多时候会让患者错失最佳治疗时机。”任彦武表示,临床上也有一些常见误区。例如,有的朋友难以启齿、羞于就医,认为“涂药膏就能好”,殊不知,多数药膏外用仅能缓解红肿症状,无法根治感染,拖延手术会加重病情。也有朋友认为“脓肿破了就不要管”,但倘若患处自行破溃后,可能形成慢性窦道,进而转变为肛瘘。还有人觉得“手术一定导致失禁”,这种想法也是错误的,现代精准手术对括约肌的保护完善,经验丰富的医生操作下风险极低。
预防肛肠疾病,做好这几件事
任彦武表示,肛肠疾病的预防核心是“减少刺激、改善循环、保持清洁”,结合夏季特点,具体可以从几方面入手:首先是调整饮食,每天保证水分摄入,少量多次饮用,避免一次性猛灌。清晨空腹喝一杯温水,能刺激肠道蠕动,预防便秘。同时,增加膳食纤维,控制刺激饮食,减少辛辣、油炸、烧烤食物摄入,少吃冰镇食物,避免空腹喝冰饮。
生活习惯上,建议避免久坐,每坐40-50分钟,就起身活动5-10分钟,可以做简单的提肛运动(收缩肛门,保持3秒后放松,重复20次),能促进肛周血液循环。最好能规律排便,避免憋便。排便时不玩手机,控制在5分钟内,减少肛周压力。同时保持适度运动,促进肠道蠕动。
另外,要保持肛周“清爽干净”,最好每天清洗湿热的肛门处,勤换内衣裤;注意及时处理“小问题”:如出现轻微便秘时,可通过增加膳食纤维和饮水量缓解,避免长期用泻药(可能导致肠道功能紊乱);痔疮轻度发作时,可外用痔疮膏、栓剂,并配合温水坐浴,若2-3天无好转需及时就医。对40岁以上人群、有肛肠疾病家族史者、长期便秘或腹泻者、久坐久站的职业人群(如司机、白领)等,建议每年做一次肛门指检或肠镜检查,尤其是有便血、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时,别因“害羞”或“侥幸”拖延检查。
倘若不小心患上肛肠疾病也不用过于慌张,在夏季治疗肛肠疾病也是有许多优势的。“夏季人体新陈代谢较快,肉芽组织生长能力强,创口愈合得又快又好。同时夏季穿衣比较单薄,术后也便于进行熏洗治疗,方便医护人员进行治疗、换药、护理。”任彦武强调,一旦出现不适症状,切勿拖延,一定要及时前往专业的医院进行检查,切勿因讳疾忌医,造成病情加重。“盛夏时节,大家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肛肠,切莫因生活方式的紊乱,给自己带来健康风险。”
山西晚报·山河+记者 张梦莹
(责任编辑:梁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