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健康频道>>健康>>正文
四肢乏力、不明原因摔倒 老年人一定要警惕肌少症!
2023年09月19日 09时02分   山西晚报

俗话说:千金难买老来瘦。但真的是越瘦越好吗?市民王女士今年65岁,身高165cm,体重40kg,苗条的身材是她骄傲的资本,逢人便说:“千金难买老来瘦,看我多健康!”但最近她因为出现乏力、头晕的症状而就诊后,医生诊断为“肌少症”。

对此,山西白求恩医院全科医学科护士长郭小娟提醒:“老来瘦不一定老来寿,老年人因为不明原因摔倒,一定要警惕肌少症。”

A释疑:

究竟什么是肌少症

“你能相信吗?才40岁出头的人,小腿踢到家里的茶几后,竟然断了,这就是肌少症导致的。”郭小娟说,肌少症是指与增龄相关的骨骼肌质量和肌肉力量或躯体功能下降,多见于老年人,又称肌肉衰减综合症、肌肉减少症、少肌症。简单来说,就是肌肉含量减少,同时伴有肌肉功能下降,通常会表现为全身乏力、体重下降、走路变慢,严重者会经常跌倒。

据了解,人体中的肌肉含量,在25-30岁左右达到峰值,然后逐渐开始下降,4070岁每10年肌肉量减少8%,70岁以后每10年肌肉量减少15%。这原本是正常的衰老进程,然而如果肌肉量以及肌力下降的速度,超过了正常范围,就要警惕肌少症。“虽然它的发病率高,但起因比较隐匿。”郭小娟说。

至于它的发病率,今年年初,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发布的《老年人肌少症防控干预中国专家共识》中提到,中国人群肌少症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肌少症患病率为5.7%-23.9%;不同地区、不同性别老年人患病率存在明显差异,东部地区患病率显著高于西部地区;随增龄患病率显著增加;社区人群患病率低于医院、养老院;农村显著高于城镇。

B诊断:

通过测量简单判断

郭小娟介绍,要检查自己是否患上肌少症,最直接的办法就是通过测量:将自己的双手拇指、食指围成环状,测量小腿最厚的部位,如果无法环扣,则正常;如果刚好合适,就代表有风险;如果环扣后还有空隙,那就代表有患上肌少症的可能。这个测量也可以通过数据来表示,那就是测量小腿围时,如果男性小于34cm,女性小于33cm,就代表需要做进一步筛查。

临床上,还有一个简单的五项自评问卷,在家里的时候根据自己的一些表现,来简单判断一下自己的肌肉力量有没有问题。

第一,提5公斤左右的重物,比如一袋面粉,感觉一点都不费力,还是很费力,还是稍微有一点费力;第二,辅助行走,比如在房间里正常行走,没有任何辅助工具,靠自己的力量就能走,是完全没有困难,还是很困难,还是只有一点困难;第三,从沙发、椅子或者床上站起,不借助上肢的力量,不用手扶,能不能自己站起来,会不会觉得困难;第四,爬楼梯,比如爬10级的台阶,或者爬一层楼,是完全没有困难,还是很困难,还是稍微有一点困难;第五,正常行走的过程中有没有摔倒过的经历。

这五项内容,根据困难与否都有代表的分数,如搬运5公斤重物是否困难,无困难记0分,偶尔有记1分,经常或完全不能记2分……总分为10分,分数越高肌少症的分险越大,总分≥4分,考虑有肌少症的风险。

C提醒:

老年人要更加重视

肌少症有哪些危害呢?郭小娟解释道:患上肌少症,首先出现的问题就是肌肉质量下降,那跌倒的风险就会增加,易发生骨质疏松症或骨折,也会增加老年人的全因死亡率、致残率,导致老年人机体功能和生活质量下降。而相对的,人体的抗病能力和疾病恢复过程也会受到影响。

虽然起因比较隐匿,但肌少症有一些危险人群。首先就是老年人,尤其是吃得少的老年人。“这不吃那不吃,营养摄入不足,缺乏蛋白质,缺乏合成肌肉的原料,肌肉肯定就会减少。”郭小娟说。其次,有些老年人缺乏运动,认为老了就要尽量少动,没有合成肌肉的动力,肌肉也会减少;还有一些患有某些消耗性疾病,比如糖尿病、骨质疏松、肺部疾病,本身肌肉分解大于合成,也会引起肌肉减少。“还有一部分老年人群,虽然看起来比较胖,但实际肌肉含量不足,主要是脂肪含量高,肌肉和脂肪的比例倒置了,叫体成分的比例倒置,这是一种特殊的肌少症,叫肥胖型肌少症。”郭小娟介绍。

另外,长期卧床、久坐、长期酗酒吸烟、膳食摄入能量、蛋白质及维生素不足、原有的慢性疾病、手术、恶性肿瘤、内分泌疾病、多器官衰竭、某些药物治疗等均是导致肌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

D预防:

加强营养科学运动

对于老年人来说,要警惕肌少症的发生,重在早期预防、准确识别、及时干预。

营养不良是老年肌少症的主要原因之一,营养素缺乏及其导致的肌蛋白合成减少是肌少症发生和进展的重要原因。所以要预防肌少症,郭小娟建议在食物的选择上要多样性,谷类为主,适量吃鱼、禽、蛋类、瘦肉、奶制品、豆制品,保证优质蛋白质摄入,多吃深色蔬菜水果,同时控烟限酒。

“多数研究表示,无明显运动禁忌证的老年肌少症患者均应进行有规律的运动训练。”郭小娟说。运动干预的类型推荐抗阻运动、有氧运动、平衡训练。其中,抗阻运动包括坐位抬腿、静力靠墙蹲、举哑铃、拉弹力带等,运动场地应宽敞、安静、通风、光线良好、温度舒适。运动频率每周至少2-3次,每次20-30分钟。

有氧运动包括快走、慢跑、游泳、打乒乓球、瑜伽、骑自行车等。也可选择中国特色的传统运动健身方式,如健身舞、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在进行抗阻训练的前提下,建议有氧运动10-20分钟,单独进行有氧运动,时长可延长至30-45分钟,每周至少3次。运动强度要根据自身耐受情况而定。

平衡训练则包括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两种,如单腿站立训练、坐立坐训练、直线行走、倒退走、侧身走等。“当然,还有其他一些训练方式,比如我国传统的健身舞、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郭小娟说,但需要注意的是,训练过程中应根据自身耐受情况等适当调整、组合、交换运动方式,以免长期的单调运动训练引起老年人心理和生理疲劳。

山西晚报记者 张梦莹

(责任编辑:梁艳)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