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健康频道>>健康>>正文
宝宝骨头“软”,不要强拉宝宝!
2018年11月06日 15时47分   忻州在线·忻州日报

下面这几个场景,相信大多数家长都很熟悉。

在孩子摔倒之际,一个箭步伸手拉住了他的小胳膊,听见“咔哒”一声……

提溜着孩子的胳膊下楼梯,又听见“咔哒”一声……

孩子毛衣穿了一半,再一次听见熟悉的“咔哒”声……

如此清脆的声音,再搭配着孩子的哭泣声,还在状况外神经大条的家长还是一头雾水,他究竟是怎么了?

这和你脱不了干系哦!

当你听见“咔哒”声的那一刹那——没错,很可能就是脱臼,毕竟相比较大人,孩子身体上的各个部位还是很脆弱的。

先来了解一下我们的肘关节。

图片里的肱骨,是构成我们上臂的一块骨头,下臂则是由两块骨头构成,分别是尺骨和桡骨,也就是医生口中的内尺外桡(手掌向前的前提下)。

但只有骨头可不行,它们周围还缠绕着掌控拉伸程度的关键者——桡骨环状韧带,尺侧副韧带和桡侧副韧带,可以想象一下,就是类似鸡爪里面那个有韧性筋状的东西。其中,桡骨环状韧带可以防止桡骨小头脱出。

发育尚未成功,还需家长谨慎

与成年人成熟的各个部位相比,孩子的桡骨还处于发育进行时,此时的环状韧带也只是一片薄弱的纤维膜,比较松弛。因此,当孩子的肘关节突然被向上牵拉、或者翻身时上臂被压在身体下、翻转孩子的手臂、抓孩子的胳膊打秋千,甚至是跌落,都很容易引发桡骨头半脱位(牵拉肘),俗称脱臼。

它好发于4岁以下孩子,也是最常见的骨科损伤且复发率很高。不过,随着孩子发育的完善,就可以和这种情况说再见了。

家长们要注意观察,孩子在哭闹的同时,胳膊是否有下垂、半弯曲、和不敢上举的情况。一旦发生过,就要更加注意保护孩子的关节,防止脱臼反复发生,演变成习惯性脱臼。

能不拉胳膊就不拉

熊家长们在拉孩子胳膊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方式和力度,尤其是避免牵引或拉动手臂,你可以选择扶着他的腰部或腋下,孩子舒服,你也放心。

如果真的发生了脱臼,一定要固定好患肢,及时找医生复位。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