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健康频道>>健康>>正文
研究显示:影像学特征可用于预测肝癌患者生存期
2018年05月22日 11时10分   忻州晚报

据新华社南京5月21日电(记者王珏玢)记者从中科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获悉,由该所高欣研究员领衔的团队,新近通过肿瘤影像基因组学方法,对影响肝癌患者生存期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影像学上表征肝脏软硬的纹理和肿瘤过渡区的体积,与肝癌患者的总生存期有直接关联。这一发现,对科学进行肝癌预后评估具有指导意义。

新兴的肿瘤影像基因组学,是肿瘤研究领域的一门交叉学科。它综合了医学影像无创、价廉、可重复的特点,以及分子技术直接探索发病根源的优势,将两者结合,研究那些可以识别或诊断肿瘤的影像标记物,在分子生物学层面有何科学解释,从而指导肿瘤的评估和治疗。

此次研究中,中科院苏州医工所介入诊疗课题组与上海大学、美国维克森林大学、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合作,选取在中国尤为高发的肝癌为对象,开展了历时两年的肿瘤影像基因组学研究。

高欣介绍,此次研究的样本,来自美国癌症基因图谱数据库中,371例肝细胞癌患者的基因表达数据和总生存期资料,及其中38例患者的增强CT数据。通过对影像组学特征的提取,以及对基因表达数据、病患总生存期的分析,科研人员发现,有两个影像学表征,与肝癌患者的生存期长短关联密切。其一,按肿瘤活性由弱到强将肿瘤影像区域划分为坏死区、过渡区、活跃区,过渡区体积占比越大,患者生存期越长;其二,活跃区中标志肝脏柔软度的纹理特征值越高,生存期越长。

“这项研究的意义,在于找到了一种新方法,将肿瘤影像与分子机制建立联系,从而让临床诊疗和评估能有既直观又科学的依据。这个方法还可以拓展应用到其他疾病研究上,我们后续也将扩大样本,开展脑胶质瘤的相关研究。”高欣说。

相关研究成果已于近日刊发在放射学领域国际期刊《医学与生物学物理》上。

(责任编辑:卢相汀)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