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忻印象频道>>忻印象>>正文
元好问词《满江红·枕上吴山》赏析
2024年11月04日 11时26分   忻州日报·文化旅游周刊

元好问像

近日收到一套由三晋出版社出版,狄宝心等人作序、王兴治注析的《元好问诗词集》,读后大为震撼。元研学者贺新辉曾曰:“元好问的词成就仅次于诗,为金代词坛之冠。《元好问诗词集》共收入381首作品,作者以北人之性格,发扬蹈厉,开北方豪放一派,深受历代评论家赞赏。”赵德勤亦云:“元好问是金代文坛上的著名文学家,不仅以诗文见长,而且也是一位才华卓越的词人。所作《遗山乐府》较为广泛地反映了金元之际社会生活,抒发了怀乡、忧国的深沉情感。”坦言之,研究遗山实属不易,王兴治可算诸多攻大磨坚者之一。

俗话讲“物无完美,事无十全”,《礼记》曰“瑕不掩瑜,瑜不掩瑕”,这才符合真理。正如王兴治在书中所写,“一种唐突圣贤、妄加穿凿的惶恐挥之不去”,故鄙人仅就遗山《满江红·枕上吴山》一词谈点心得体会。“枕上吴山,隐隐见、宫眉修碧。人好在、断浑似,画图相识。罗袜尘香来有信,玉箫声远寻无迹。恨不将、春色醉仙桃,迷芳席。婵娟月,韶华日。梦已尽,愁仍积。江花共江草,几时终极。锦树摧残胡蝶老,冰绡翦破鸳鸯只。拌楚云、湘雨一生休,休相忆。”

词首句“枕上吴山,隐隐见、宫眉修碧”,书中解释为:“人已离世,而令枕孤衾冷,思妻不绝。恍惚间,犹觉爱妻眉若吴山,依旧伴在身侧。枕间幻觉,极显出念妻之凄切。”“吴山”此处泛指江南一带的山,诗文作品中多用“山”来形容女子发型,如陈陶诗“碧牙镂掌山参差”,陆游诗“远山何所似”。睡梦中的妻子似真似假,面容姣好,眉毛修长,弯如明月,细细品味,词人思妻之情跃然纸上。元遗山的七绝《金山》诗云:“攒青叠翠几何般,玉镜修眉十二环。常著一峰烟雨里,若才多思是金山。”首联用形象修辞手法既刻画了金山的峰峦叠翠,又描摹出女子发型的妖娆妩媚,别具一番风韵。《满江红·枕上吴山》是一首怀念妻子的佳作,构思巧妙,翻空出奇,情节均是词人在似醒非醒、似梦非梦中展开。

诗文作品往往在结尾时显得余味无穷,《满江红·枕上吴山》尾联曰“拌楚云、湘雨一生休,休相忆”,书中解释道:“词至尾处,想到自己从此孑然一身,唯有楚天之云相伴,也只有南湘之雨共泣,凄凄切切,了此一生。情至此处,愈加悲伤,‘休相忆’三字,如铅压胸,难得释去,无限凄情,尽在不言之中。”“楚云”引自战国时楚襄王与宋玉游览云梦台的典故,此处代指楚女、仙女,遗山夫人张氏魂归西天,虽死犹生,正所谓“善死者不亡”。再谈“一生休”,《诗经》云“既见君子,我心则休”,郑玄笺“休者,休休然”,可知“休”取福禄喜庆、美好愉悦之意。“拌”即一生的爱情幸福被无情摧残,暗含对旧势力阻挠破坏男女婚姻爱情的批判。

虽然与夫人的牵绊被死神无情摧残,但相互之间的爱情是永恒的、长久的。今生为夫妻,来世为伉俪,今生为伴侣,来世为眷属,今生为配偶,来世为连理,永远不离不弃。“忆”并非简单的思念、想念之意,而是永远牢记、生死不忘。唐代杜甫的《梦李白》诗云:“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在《满江红·枕上吴山》中,元好问通篇都在讲述与夫人崇高而又纯洁的爱情,且无时无刻不在回忆。(张明远)

(责任编辑:卢相汀)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