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忻印象频道>>忻印象>>正文
情性之外,不知有文字
2024年03月20日 08时39分   忻州日报·文化旅游周刊

元好问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自幼聪慧,有“神童”之誉。金宣宗兴定五年(1221年)进士及第,金哀宗正大元年(1224年)又以宏词科登第,历任镇平县令、内乡县令、南阳县令、行尚书省左司员外郎等职。金朝灭亡后,元好问晚年重回故乡,隐居不仕,于家中筑野史亭,潜心著述,元宪宗七年(1257年)逝世,享年68岁。

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文学界承前启后的桥梁 ,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擅作诗、文、词、曲,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一生写诗5000多首,今存1388首。

元好问对诗词之道有独特见解,他的《论诗三十首》中既有对古代诗人的评议,又表达了自己的诗歌主张。他推崇建安风骨,激赏“穹庐一曲本天然”“一语天然万古新”,反对矫揉造作,矜情作态,后来又提出“以诚为本”“不诚无物”“情性之外,不知有文字”的主张。这些主张集中体现在他的《杨叔能〈小亨集〉引》《新轩乐府引》等文章中,甚至不惜反复论证。

《杨叔能〈小亨集〉引》载:“至于伤谗疾恶不平之气,不能自掩,责之愈深,其旨愈婉,怨之愈深,其辞愈缓。优柔餍饫,使人涵泳于先王之泽,情性之外,不知有文字,幸矣学者之得唐人为指归也。”《新轩乐府引》曰:“唐歌词多宫体,又皆极力为之。自东坡一出,情性之外,不知有文字,真有‘一洗万古凡马空’气象。”《木庵诗集序》云:“境用人胜,思与神遇,故能游戏翰墨道场,而透脱丛林窠臼,于蔬笋中别为无味之味,皎然所谓‘情性之外,不知有文字’者,盖有望焉。”

为什么元好问一再提到“情性之外,不知有文字”呢?首先我们需要解析“情性”二字,“情”者,情感,“性”者,天性,“情性”即人天生的情感。《中庸》指出“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而元好问认为“有所记述之为文,吟咏情性之为诗”,诗歌是情感的产物,“情性之外,不知有文字”就是遵道而行。那什么是人的自然天性呢?儒家总结出八个字,即“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故元好问云:“不诚无物。夫惟不诚,故言无所主,心口别为二物,物我邈其千里,漠然而往,悠然而来,人之听之,若春风之过马耳,其欲动天地感神鬼,难矣。”

元好问诗文中还有一句重复频率较高的话,就是“满心而发,肆口而成”,在他看来,只有真性情,才有真文字,才有真诗歌。然而,诗歌毕竟是诗歌,除了要有真性情,还需要和修养、文采结合起来,达到“温柔敦厚,蔼然仁义”的境界。所以他初写诗时给自己定了几条准则:“无怨怼,无谑浪,无骜狠,无崖异,无狡讦,无媕阿,无傅会,无笼络,无炫鬻,无矫饰,无为坚白辨,无为贤圣癫,无为妾妇妬,无为仇敌谤伤,无为聋俗哄传,无为瞽师皮相,无为黥卒醉横,无为黠儿白捻,无为田舍翁木强,无为法家丑诋,无为牙郎转贩,无为市倡怨恩,无为琵琶娘人魂韵词,无为村夫子兔园策,无为算沙僧困义学,无为稠梗治禁词,无为天地一我、今古一我,无为薄恶所移,无为正人端士所不道。”

对于诗词之道,元好问充满自信。他的《禵亭同麻知几赋》诗云“天围平野莽无际,水绕孤城閒不流”,自注“元是深字,知几谓予改作闲字”,一个“闲”,境界顿出,可见其对诗律非常讲究。他在《答聪上人书》中写:“学时文五七年之后,颇有所省,进而学古诗,一言半辞,传在人口,遂以为专门之业。今四十年矣。见之之多,积之之久,挥毫落笔,自铸伟词,以惊动海内则未能。至于量体裁,审音节,权利病,证真赝,考古今诗人之变,有戆直而无姑息,虽古人复生,未敢多让。”

后人给予元好问极高评价:“作为诗文,皆有法度可观,文体粹然为之一变。大较遗山诗祖李、杜,律切精深,而有豪放迈往之气。文宗韩、欧,正大明达,而无奇纤晦涩之语。乐府则深雄顿挫,闲婉浏亮,体制最备。又能用俗为雅,变故作新,得前辈不传之妙,东坡、稼轩而下不论也。”《金史》则曰:“为文有绳尺,备众体。其诗奇崛而绝雕刿,巧缛而谢绮丽。五言高古沈郁,七言乐府不用古题,特出新意,歌谣慷慨挟幽、并之气。其长短句,揄新声,以写恩怨者又数百篇。”(彭 图)

(责任编辑:卢相汀)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