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忻印象频道>>忻印象>>正文
元好问幸遇恩师郝天挺
2023年09月04日 10时25分   忻州日报·文化旅游周刊

金章宗泰和三年(1203年),元好问嗣父元格调官中都等待吏部分配。许是因为任县令职已久,品衔渐高,吏部允许他在缺员诸县中选任。元格对元好问的教育特别重视,遂与亲友故旧商议:孩子今年十四岁,应该按照科举考试的要求学习了,你们说我到哪个地方任职对孩子的科考最有利?大家认为:自北宋理学家程颢在山西晋城为官以来,当地百姓质朴正直,崇尚礼义,好学成风,人才辈出,为子求师那里最合适不过了。因此,元格赴任陵川县令。

当时在陵川县学执教的是赫赫有名的郝天挺。他家祖上曾亲承程颢教诲,传教子孙,形成家学。叔父东轩先生,入京师太学,归乡后指授学者,门徒众多,在人品、学问等方面对郝天挺影响极大。此老“读书不为章句、谀学、宦学”,重视内在品质修养的培植,郝天挺的教育理念于此一脉相承,“其教人以治经行己为本,莅官治人次之,决科诗文则末也”,最终培育出元好问这一杰出人物。

元好问在《郝先生墓铭》中记录了郝天挺的谆谆教诲,大致意思是说:今人为科举而学,急功近利,把儒家经典分解成考题演练,以致学生连原文的出处不知,断句能力也没有,这样科举即使考上,也不免成为平庸之人,然而读书并非为了舞文弄墨、附庸风雅,当官也不是为了功名利禄。郝天挺的这番话真是振聋发聩,至今仍有借鉴意义。本来教书育人应以德才兼备为本,但在具体实施中却往往重才技而轻品格,重功利而轻道义,导致修身践行流于说教,违背国家教育立国的初衷。

郝天挺提倡根据学生兴趣特长因材施教。金朝科举轻经史重律赋,讲求四声(平上去入)八韵(起承转合四段每段两韵),行文侧重考察应试者撰写诏诰之类应用文的才能。考官以赋定取舍,反而对诗、策、论三门试卷不是很在意。所以当时考生对诗文等皆懵懂不知,待中举为官后,又将以前的学业当作敲门砖抛在脑后,以至于“经为通儒,文为名家”者寥寥无几。郝天挺卓荦不群,有自己的育才理路,“惠后学类如此,不特于某然也”。元好问十六岁从陵川到太原参加府试时作《摸鱼儿·雁丘》,词序载“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可见彼时陵川学子作诗的盛况,这也为元好问成长提供了难得的环境。

郝天挺曾送学生到中都参加礼部省试作诗,有“此行占取鳌头稳,平地烟霄属后生”之语,表现出他对学生科举出仕的重视。元好问“十八,先府君教之民政”,他自十六岁参试至三十二岁中进士,前后历经八次,屡败屡战。幸运的是其父目光远大,积极顺应郝天挺注重品格培养、夯实知识基础、发挥兴趣特长的教学理路,遂使他大有所成。元好问多次强调“士之有所立,必藉国家教养、父兄渊源、师友讲习,三者备而后可”,流露出对恩师的感激之情。(狄宝心)

(责任编辑:卢相汀)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