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忻印象频道>>忻印象>>正文
少成见 不套路
2019年10月13日 11时39分   忻州在线·忻州日报

——读《拷问文学——景云里遗事》絮语
□汤朔梅

人们对很熟悉的事,往往倒缺乏思考。就如有人曾说:人们对身体某些部位的研究还不及月球。文学与人的关系就如人体的器官。文学是人学。不错!但医学解剖是人学,教育是人学,神学是人学,环境保护也是人学。是否可以这样推断:文学既然是人学,那对其拷问就在拷问侍弄文学的人。

《拷问文学》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就书名而言,那该是个大命题。但作者巧妙地择取“景云里”这块旧上海人文荟萃之地,对其间曾经生活过的名人及作品、世相行状作拷问,不同凡响。

首先,由于作者是英伦两个名校的古典学和公共管理学的硕士,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文学研究者,所以他的视角不囿于文学领域,而是从域外来观照。作者的拷问有别于一般的研究分析,从而收到了攻玉的效果。譬如从语言文字学、经济学、教育学等角度来分析景云里的作家和作品。

其次,一部文学史,作家星驰雾列,作品汗牛充栋,若不选准切入点加以剖解,往往失之偏颇。但本书选择了景云里作为特定的环境,从中国现代文学标杆人物鲁迅以及他的学生徐梵澄揳入,再带出冯至、茅盾、叶圣陶等人物。而徐梵澄由于他一生的低调,不为一般人所熟知,其实他是著作等身的哲学家、印度学家。一般的研究鲁迅,往往脱不了茅盾、冯雪峰、胡风、许广平、文学研究会、创造社、语丝社之类,而本书作者却偏偏选取了不为人熟知但却是深受鲁迅影响的徐梵澄,使之贯穿全书,这可谓匠心独具。这一选择,使人似乎看到了古典主义喜剧“三一律”的影子。但这样不妨碍他天马行空的散发性思维,反而有了源头跟活水的关系。

再次,本书从景云里出发,围绕文学作品与作者,有对其点睛式的评判,而更多的则是世界范围内的横向的比较,同时也与国内同时代的作家作横向的比较。那是放在大背景下考量的。“民国前后成名的文科学者,往往不是因为学问。”那是由于什么呢?那是因为“有机会出国,念学位的人本来就不多,而文人的圈子更小”。说白了,就是占有了天时、地利,往往都起到了引进外国的文学样式和启蒙思想的作用,在中国完成了“五四”以后新文化的发轫。

文章合为时而著。本书拷问的是那个年代的文学,但在许多地方也涉及现实。

譬如,在叙写了鲁迅、郭沫若作为医学生,却根据自己的爱好看书、译书的经历后,便论赞起学制。以某国际政要的谈判团队为例,说“以专业教育培养谈判专业的学生,就不会出现这种人才”,“文学更是如此,别指望征文比赛或是训练营;作家是无法培养、选拔出来的”。这也是对当下教育培养人才的方法的拷问。

在《文创政策的启示》一章中说:“新闻媒体、出版社、文艺刊物曾是景云里作家的平台,今天仍是文创产业的支柱。追求创新的同时,也要扶持这些传统文化机构,不可偏废。”“景云里的经验是:打造足以吸引作家、艺术家定居的社区,围绕他们的生活空间布局文创机构、场地,以形成原生态的文创园区。”

当下,各地搞文创是件时髦的事情,砸钱也不少。但有的仅仅热闹了一阵子,有的缺乏灵魂。作者的这些观点,其实对目前某些举措该是个很好的启迪。这样的联系现实部分的内容,占有不小篇幅,我以为,那是有价值的部分。

整本书的文字简洁,晓畅明白,不像一般的研究文章玩弄概念,以至于佶屈聱牙。但若要就本书作者所提供的作研究,搞清楚其中的人物及人物的关系,还有他们的创作,就必须下一定的功夫。

这是本不是由专门的文学研究者、评论家写的书,故也少成见、套语。相反,在字里行间却不时冒出思想的火花。这也许正是它能吸引读者的原因之一。来源:《新民晚报》

(责任编辑:梁艳)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