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忻印象频道>>忻印象>>正文
中秋过,思亲浓
2019年09月16日 17时15分   山西晚报

这段时间,我一直在紧张备战考研,不能回老家。中秋已过,我更加思念故去的爷爷、年迈的奶奶和慈爱的父母,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我的爷爷奶奶出生在上世纪40年代,当时我们的国家积贫积弱,在农村的他们有着更多的辛酸和无奈。日本军国主义的铁蹄无情践踏了塞外黄土高原的平静,爷爷和他不到10岁的哥哥被迫四处流浪,讨饭为生,朝不保夕。直到新中国成立,才算过上了安定的生活。

爷爷是村人公认的“勤快人”。他手脚麻利,头脑灵活,做什么事都有模有样,细致认真,备受好评。他一边劳动一边读书,成为村里为数不多的“文化人”。爷爷身材瘦小,但他非常要强,从不服输。他不嫌脏不怕累,生产队里掏厕所的活儿总是抢着干,打水井也总是他在井底掏泥。老家盖正房打地基用的几百块儿百余斤的大石头,都是爷爷一块块从五里外的河湾里拉回来的。爷爷后来做了村里的会计,记账准确,考核公平,赢得了村民们的拥戴,还成为优秀共产党员。他带头科学种田,从北京购买种子,率先在村里种起了豆角、玉米、西瓜的改良品种。他还担任过村里砖厂的厂长,把村办企业搞得红红火火,带领村民致富。

爷爷是爸爸眼中地地道道的“硬汉”。他常说“人勤地不懒”“人哄地皮,地皮就要哄肚皮”。他吃过太多的苦,所以什么样的苦在他眼里都不是苦。改革开放后,实施土地承包责任制,他积极性更高,在自家的田里精耕细作,面朝黄土背朝天,一粒汗珠摔八瓣。爸爸说爷爷种庄稼就像“绣花”一样精心,比如地膜覆盖的白菜长到一定时候要在膜上开个洞,他会用手电筒比照,将一个个洞开得圆圆的。几亩地啊!上万株作物,圆圆的、整整齐齐的一排排小洞,我想,那应该是爷爷的梦吧,他盼望着一棵棵希望之苗顺顺利利破土而出,茁壮成长!爸爸总说,当时在偏僻的农村,旧的势力、旧的思想、旧的习惯还很顽固,但是爷爷一点也不畏难。

爷爷去世时,奶奶57岁。当时家里生活条件已经有了好转,但是还有两个孩子在读书,奶奶再次面对失去亲人的悲痛和生活的重担。二十多年来,她坚强地和孩子们一起往前走,家里又盖了新房子,支持孩子们上学成家。孩子们现在都过上了自己美满的小日子。在我的印象里,奶奶是个持家节俭有方的人,舍不得给自己多花一分钱,缝缝补补,很多旧东西反复利用。奶奶还很爱干净整洁,地里活儿再忙,都把家里收拾得窗明几净。她闲不住,养鸡养鸭养猪养羊,老家院子里种满了蔬菜、花卉,还有杏树、果树、桃树、葡萄树。这几年,奶奶上岁数了,但是在她的打理下,老家院子还是那么生机勃勃,成为小字辈们童年的乐园。奶奶常和爸爸说:“有妈在,家就在。”有奶奶在,我们就感觉这个大家庭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奶奶像一块磁石吸引着大家,每到逢年过节,亲人们就尽量往这个大家庭里赶,享受这血浓于水的亲情,忘掉了打拼的疲惫,忘掉了生活的压力,感受着年味和乡愁,体会着放松和幸福,奶奶的乐观、坚韧、勤劳也在我们身上传承。

每个家庭都是社会的缩影,深深打着时代的烙印。我的前辈用他们的足迹告诉我:路在每一个探索者的脚下无限延伸。

中秋已经过去了,我盼望国庆早点和亲人们见面。

(责任编辑:梁艳)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