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忻印象频道>>忻印象>>正文
古诗词里“七月半”
2019年08月25日 10时29分   忻州在线·忻州日报

□魏益君

“陶枕单衾障素屏,空斋独卧雨冥冥。辋川旧拟施为寺,内史新邀写得经。窗竹弄秋偏寂历,盂兰乞食信飘零。年来会得逃禅理,长日沉冥不愿醒。”明代朱曰藩的《中元日斋中作》,描绘出中元节这个特殊日子的凄清之景和忧伤之情。

中元节,又称鬼节、七月半。中元节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节,家家祭祀祖先,上坟扫墓。或许因为中元节的特殊意义,引得许多古代诗词名家吟咏不已,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动人诗篇。

“ 江南水寺中元夜,金粟栏边见月娥。红烛影回仙态近,翠环光动见人多。香飘彩殿凝兰麝,露绕青衣杂绮罗。湘水夜空巫峡远,不知归路欲如何。”唐代诗人李郢的《中元夜》,写的是江南水寺中元夜的繁华场景。江南水寺的中元夜里,彩灯如金粟的栏边见到月娥。红烛摇曳映寺里,仙人的仪态近在眼前,佩戴的翠环光辉闪耀,引来众人观赏。“年年人月喜团圆,好在诗边又酒边。莫道玄风只渔钓,也随世俗夜无眠。”宋代诗人赵鼎的《醉和颜美中元夕绝句》,写出了中元节盼望月圆之日阖家团圆的节日兴味。“初秋当望夜,平楚带斜曛。暑气能昏月,砧声不隔云。华灯浮白水,老衲诵冥文。漫说中元节,儒书惜未闻。”元代仇远的《中元》描写的是中元节的习俗:在初秋七月正当望日之夜,大地上弥漫着落日的余晖。暑气能使月光昏暗,捣衣的砧声从云外传来。华丽的莲花灯浮在水面上,老和尚高声诵读冥文。

中元节之夜放灯成为诗人的神来之笔,如清代乾隆的《中元观河灯》:“太液澄波镜面平,无边佳景此宵生。满湖星斗涵秋冷,万朵金莲彻夜明。逐浪惊鸥光影眩,随风贴苇往来轻。泛舟何用烧银烛,上下花房映月荣。”还有清代庞垲的《长安杂兴效竹枝体》:“万树凉生霜气清,中元月上九衢明。小儿竞把清荷叶,万点银花散火城。”这些都写出了中元夜河灯的华丽、优美和放灯的习俗。

中元节赏月在诗人的笔下显得更加动人。“南阳太守清狂发,未到中秋先赏月。百花洲里夜忘归,绿梧无声露光滑。天学碧海吐明珠,寒辉射宝星斗疏。西楼下看人间世,莹然都在清玉壶。从来酷暑不可避,今夕凉生岂天意。一笛吹销万里云,主人高歌客大醉。客醉起舞逐我歌,弗歌弗舞如老何。”北宋范仲淹的《中元夜百花洲作》,写出了中元节赏月,赏月后宴饮,歌舞助兴,并生发的感叹,显示出诗人达观的人生态度。再有如唐代殷尧藩的《中元观法事步虚虚》:“兀都开秘录,白石礼先生。上界秋光净,中元夜气清。星辰朝帝处,惊鹤步虚声。玉洞花长发,珠宫月最明。扫坛天地肃,投简鬼神惊。傥赐刀圭药,还留不死名。”这些优美的诗句,都表现了中元节之夜的难忘。

怀乡思念是中元节的主题。南宋诗人徐集孙的《中元》:“今朝逢令节,依旧客殊乡。禅衲同分席,清斋若过堂。江茶浮水色,野菜带山香。忽忆三秋菊,谁锄小迳荒。”节日来临,诗人不能回家,依旧客居异乡。诗人在禅院中独自煮茶烧菜,看着江茶浮在水面的颜色,品尝着带有山香的野菜,思乡之情益加浓郁。还有明代诗人王彦泓的《盂兰盆道场即事》,表现的则是对逝者的思念:“两月三丧哭不干,雁行相对雪衣冠。红灯照渡同千盏,翠竹扬旙各一竿。几处旧家都梦影,一丛新鬼暂盘桓。他生未必重相认,但悟无生了不难。”

(责任编辑:梁艳)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