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忻印象频道>>忻印象>>正文
那山那水河曲情结
2018年10月31日 11时15分   忻州在线·忻州日报

□王瑞琴

金秋季节,天高云淡,大地穿上了一件金黄色的外衣,枯黄的杨树叶飘落下来,好像是几十只彩色的蝴蝶在空中飞舞。山村里的人们正在挥镰收割丰收的果实。10月13日,河曲鹿固乡上榆泉村迎来了四位曾经在该村插队的北京客人。

1968年12月20日,15名北京知青响应毛泽东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的号召,告别父母和亲人,来到当时鹿固人民公社上榆泉大队插队落户,开始了饱尝酸甜苦辣的知青生活。此后近十年里他们与善良勤劳的上榆泉人民一起劳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干农活,吃农饭,冒酷暑,战严寒,同舟共济,同甘共苦,与乡亲们结下了深情厚谊。半个世纪过去了,昔日风华正茂的少男少女,如今已是饱经风霜年过半百的爷爷奶奶。

时光流逝,隔不断当年知青的情怀;岁月沧桑,抺不掉心头的记忆。彼此的友谊,就像珍藏的老酒,清冽而醇厚,历久而弥香,沧桑巨变情未变,岁月无情人有情,他们早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就是期望重返这块土地,寻找当年生活的足迹,探望这里的父老乡亲,重览这里的山山水水。这天,常纪贤、孔维强、张如意、王婕四名知青结伴同行,回到了他们的第二故乡——上榆泉村。

他们一行四人一进村就受到了村民的热烈欢迎,当年生龙活虎的一群人,如今都已走进了暮年,大家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彼此问候,互诉衷肠,老知青和老村民见面更是格外亲切,许多人的变化太大了,若不是自我介绍,还真认不出来。

时间在变,年龄在变,当大家见面以后才发现,不论是知青还是村民,岁月的沧桑已爬满他们的脸庞和眼角,但当年的轮廊还是没有变,仔细端详后还是认得清楚。五十多年风雨飘摇,世事沉浮,老知青们虽然身份各异,但又回到了村里,都叫一个共同的名字:“知青”。这次分别五十年之后的相会是激动人心的,故人相见,分外动情,紧紧地握手,热切地拥抱,大声地欢笑,道不完的寒暄,表达不尽的情谊……重逢的喜悦让好多人都忍不住相拥而泣,整个上榆泉村沉浸在一片欢乐之中。今天的相聚是许多人盼望了几十年,想象了几十年的。大家见面后不叫官名,就叫小名和当时的绰号,这样才感到亲切。

在曾经住过知青的院子里,常纪贤他们四人展开做好的旗帜,上面写着“知青留念”,这面旗帜饱含着所有知青对第二故乡的无限眷恋。在麦份塔大坝前,他们回忆着当年曾经在这里付出的汗水和辛劳,如今这座大坝几经整修,已经蓄水澄地,种植有各种农作物,起到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作用。在石家塔、赵家塔、瓦窑塔,女知青曾在这里摘棉花;在崎岖的小路上,男知青曾赶着毛驴车送粪;知青常纪贤更没有忘怀当年在他煤气中毒生命垂危的时候,村干部王二东急得跺脚捶胸,给当时的赤脚医生王银柱下死命令:无论如何也要抢救过来。笔者看到女知青王婕在回忆起那段往事时,泪花不停地在眼角打转……是啊,面对这片令知青们魂牵梦绕的黄土地,真的是别有一番情感在心头。老知青孔维强看上去还是个文弱的书生样子,他是最后一个离开上榆泉村返京的,他说他经常在梦中游览这里的一草一木,时常在梦中赶着小平车,时常在梦中挥镐挖树坑,如今,当年植的小树苗已长成参天大树了。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是特定时代的产物,知青们背负着鲜明的时代特征,领略了农村的风和雨,经历了艰辛的悲与壮,感受了心灵的思与情,在这广阔天地里,他们付出了宝贵的青春,流下了艰辛的汗水,为上榆泉村的建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他们曾经把文明带到封闭落后的偏僻小山村,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上榆泉人。村民王玉仁说:“那时候看到知青大哥大姐们洗衣服,才知道衣服是要经常洗的,可是我们多年来村里人的衣服少而破烂,浑身都是虱子,卫生条件极差,学着他们,咱村里的人,特别是年轻人也慢慢地讲卫生、爱打扮了。”83岁的村民王占才说:“当时我们就知道劳动,多打粮食,靠天吃饭,也不懂气象这些科学,知青常纪贤当时送我一本《看云识天气》,让我懂得怎样看天气,让我识别阴雨天气,还是文化人好哇!”

(责任编辑:李冬梅)

那是一段难忘的岁月,那段生活值得老知青们回味,酸甜苦辣尽在其中。重新踏上这片曾奉献过青春、挥洒过汗水的热土,故地重游,追忆往昔,那时的日子虽苦,却也磨练了人的意志。时过境迁,五十年过去了,老知青常纪贤说:“知青生活锻炼了我们,如果没有那段艰苦的生活锤炼,也就没有我们回京以后顺利的工作和生活,特别是有的回城后在国企面临改制下岗后,还能够坦然面对,自力更生创业,都得益于在农村培养的生活能力,练就的坚强意志。”那就是一碗艰辛的陈酿,说到这,常纪贤诙谐地用李玉和的一句台词总结道:“有这碗酒垫底,什么样的酒我都能对付。”

相聚的时刻是激动快乐的,却又是短暂的,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正像一首歌中唱到的:“久别的人盼重逢,重逢就怕日匆匆……”五十多年才得以再相见,可谓是久别重逢,但大家都有各自的生活,这就注定了这一次的返乡重逢一定会是日匆匆。

几天的知青回访,大家都心潮澎湃,不愿离别,原计划的行程因为村民的再三挽留一直延迟再延迟。大家依依惜別,说不完的知心话,叙不尽的老乡情。由知青常纪贤建了一个微信群,起名为“榆泉一家亲”,以后知青和上榆泉的村民们便能在网络上传递浓浓深情了。

10月19日,大家就要道别了,车窗内外的手握着久久不愿松开,欲言又止的话语,眼角打转的泪水……车子总算启动了,乡亲们饱含着温情的泪水依依送别,车子渐渐地远去,知青心里还在重温那情那景,返乡的一幕幕还总在脑海中萦绕,回味着回村相聚的情景,心底泛起一阵又一阵的豪情、柔情和温情!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