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旅游频道>>旅游>>正文
宁武天池:不一样的高山湖泊
2018年09月16日 11时48分   忻州日报·文化旅游周刊

作者 刘 勇

宁武天池鸟瞰图

这里是宁武天池,华北唯一高山内流湖群。

山之巅有天池,天然草场是天堂。无数英雄豪杰在这里谱写民族融合的故事,大开大合,尽显北方风范。

俯瞰天池美景,冬季泼水节的故事还在回响,期盼水草丰美的完美世界,这里是高山上的人间天堂。

高山天池任驰骋

宁武地形是典型的“两山夹一川”。汾河自芦芽山源头南流,桑干河支流恢河北流,两河之间由一条东西走向的小丘分隔,两条河谷实际上连为一体,构成了一条长达百公里的南北峡谷地带。这条峡谷的历史价值,仅次于通过雁门关的那条晋北大道。

峡谷的东侧高山上,距离河谷的落差都在200-300米左右,山巅海拔为2000米左右。由于特殊的地理构造,这片面积不大的山上出现了山西境内唯一的高山湖泊群——宁武天池湖群。在山西境内的黄土高原上仅此一处,在华北的高山地区也是唯一的,保护好这一自然景观对人文地理和区域环境均有重大意义。

也正是因为有了这天造地设的高山湖泊,湖边草原便成为牧人的天然马场。自战国时期的楼烦以来,这里一直是游牧民族的天堂。秦汉时期为郡县,魏晋南北朝时仍然是进入内地的游牧人的世界,到唐代时天池一带有政府的牧马监,是官方马场。

天池湖群,包括天池、元池、琵琶海、鸭子海、干海、老师傅海等多个高山湖。其中天池最大,也称马营海,面积1平方公里,水深10米;仅次于天池的是元池,面积0.7平方公里,水深15米。多年来湖泊面积逐渐缩小,一些小湖已经干涸。

不过最近几年,山西境内雨水普遍增加。天池范围内,不时会在低洼地带发现小的水池,再加上人工水利项目暖泉沟面积有几平方公里,天池地区逐渐得到恢复,这对保持住珍贵的高山天池湖泊群来说,是非常难得的机遇。

在天池北侧,有在原址上复建的海瀛寺。从位置上看,这个高坡上的寺院,是俯瞰天池的绝佳之地。因此有多位古人在此留下了文学作品,元好问留有这样的绝句:“天池一雨洗氛埃,全晋堂堂四望开。不上朝元峰北顶,真成不到此山来。”

高山上,天池之侧的汾阳宫遗址十分明显。开到没路的地方,下车步行,前方低矮墙体就是曾经辉煌一时,又很快归于宁静的汾阳宫墙遗址。高山上的平缓台地,盛夏时节杂花生树,草丛没过脚踝。在草丛中可以看到多道墙基,四面围合范围约为正方形,其中外侧墙体遗迹高约半米左右,宽约1-2米,长度约200米,附近遍布砖瓦残片。显然,这是宫墙,而非城墙。在内墙范围中灌木丛茂密处还有建筑基础,墙体均为就地取材的砂石薄砖而成,其中夹杂着大型瓦当、绳纹砖的残片,间或有石栏杆、柱头残件。

祁连池边马蹄声

天池,古称祁连池,来自匈奴语。

《水经注》里就有关于宁武天池的记载:“耆老云,其水潜承太原汾阳县北,燕京山之大池。池在山原之上。世谓之天池,方里馀。其水澄淳镜净,潭而不流,若安定朝那之湫渊也。清水流潭,皎马冲照,池中曾无片草。及其风箨有沦,辄有小鸟翠色,投渊衔出,若会稽之耘鸟也。其水阳焊不耗,阴霖不滥,无能测其渊深也。”。

有这样好的天然牧场,魏晋以来南匈奴等民族纷纷内迁晋北,他们的后裔在天池留下了很多故事。留下记载的还有著名的北魏孝文帝、北魏晚期的尔朱家族、建立北齐政权的高欢家族。

其一,南匈奴贵族

《晋书》卷103《刘曜载记》记载,魏晋时南匈奴贵族子弟刘曜在管涔山中隐居,“尝夜闲居,有二童子入跪曰:‘管涔王使小臣奉谒赵皇帝,献剑一口。’置前再拜而去。以烛视之,剑长二尺,光泽非常,赤玉为室,背上有铭曰‘神剑御,除重毒’,曜遂服之。剑随四时而变为五色”。

刘曜后追随刘渊,建匈奴汉国灭西晋,居功至伟,后刘曜又建立前赵国。此事虽是神话,但可见刘曜早年曾在管涔山隐居,南匈奴人或在游猎放牧,才是神剑背后的实情。

其二,北魏孝文帝

《元和郡县志》卷14《河东道三岚州静乐县条》:“天池,在县北燕京山上。周回八里,阳旱不耗。阴霖不溢。故老言,尝有人乘车,风飘堕池。有人获车轮于桑乾泉。后魏孝文帝以金珠穿鱼七头于此池,后亦于桑乾泉得之。隋炀帝尝于池南置宫,每夜风雨吹破,宫竟不成。今池侧有祠,谓之天池祠”。记载了孝文帝曾到访天池,今天的海瀛寺位置为天池边观景最佳之地,其前世或为天池祠。

其三,尔朱家族

北魏后期的尔朱家族兴起于管涔山地区,发迹之前,尔朱荣和父亲曾在天池中划船。《魏书》卷74《尔朱荣传》:“秀容界有池三所,在高山之上,清深不测,相传曰祁连池。魏言天池也。父新兴,曾与荣游池上。忽闻箫鼓之音。新兴谓荣曰:‘古老相传,凡闻此声皆至公辅。吾今年已衰暮,当为汝耳。汝其勉之。’”可见在尔朱家族的实力范围中,天池即在其中,马背上的尔朱氏父子就曾在池上泛舟。

其四,高欢家族

《北齐书》卷42《阳休之传》:“(天平)四年(537年),高祖幸汾阳之天池,于池边得一石。上有隐起,其文曰‘六王三川’。高祖独帐中问之,此文字何义。对曰:‘六者是大王之字,王者当王有天下。此乃大王符瑞受命之征。既于天池得此石,可谓天意命王也,吉不可言。’”其中提及“既于天池得此石,可谓天意命王也,吉不可言”,可见在天池的某些活动是和天意相关的,多半是游牧民族在天池附近举行的祭天活动。从《尔朱荣传》记载可知,天池名祁连池,《北齐书》本纪中也作祁连池。祁连池,汉语称天池,一直沿用至今。

北宋和辽对峙时,宁武分水岭成为南北政权边界。天池地区长期是宋辽交界处的军事禁区,天池庙得到双方重视,是争夺的要点。

北宋初年,天池之地在北宋控制区内。但是自熙宁十年(1077年)划界后,天池地区从边界线上的北宋控制的军事禁区或者说缓冲地带,被划入辽境。后来辽和北宋均归于金,熙宁边界线不复存在。此后金、元、明、清历代,天池区域均为内地。

泼寒胡戏活化石

繁华过后为荒草,几多沧桑付评说。世间多少事,往来笑谈中。夕阳下,汾阳宫废墟,北边的天池水面上有摩托艇划过,南边的琵琶海,边上是高山小村马营村。

据说马营村前些年还有冬季泼水节的民俗活动。冬季泼水节的习俗,极其类似唐代盛行一时的泼寒胡戏,活动时间是严寒时期的正月。每年的泼水节据说有两次,一次在正月,一次在五月二十四到二十八,正月以送瘟神为主题,五月以祈雨灭蝗为主题。而在不远的繁峙县前所村也有正月的泼水节习俗。

泼寒胡戏,也叫乞寒胡戏,是一种带有社火性质的胡人狂欢节,以腊月期间表演者和观众之间的泼水活动为特征。活动期间胡乐演奏、各类杂技表演团队繁多,胡汉民众围观盛况空前,唐朝时,泼寒胡戏一度十分盛行。

唐玄宗开元元年(713年),大臣张说上疏建议废止泼寒胡戏,得到玄宗认可,并正式下诏书,泼寒胡戏因不合内地风俗而被禁止。虽然官方层面禁止了这一胡戏,但由于其来自民间,后续演变和民俗活动融合并续,以不同形式流传后世。

宁武马营村和繁峙前所村的泼水节时间为正月,富有地方色彩,互相泼水祛灾祈福的宗旨尚存,和泼寒胡戏是相同的。晋北忻州的冬季泼水节民俗活动,和隋唐时期的泼寒胡戏之间,应有继承关系。泼寒胡戏的孑遗在这高山之巅竟流传至今,堪称汉民族发展史上的民俗活化石。

行驶在天池湖群地区,随处可见清澈的水池和小溪,这一天然高山牧场堪比天山巴音布鲁克草原。现在这里没有牧人和牧群,奇特的冬季泼水节习俗也中断了。高原上显得空阔寂寥,只有远山上的发电风车在徐徐转动。

天池一带旷古高远,寂静安逸,抚今追昔,再无万马奔腾的宏大场景,也无汾阳宫等离宫别苑,一切回归淳朴自然。

自南匈奴定居吕梁山开始,南匈奴贵族刘曜、一代英主孝文帝、尔朱家族、高欢家族、隋炀帝,十六国、北朝到隋代的显赫人物,均在天池地区留下了历史足迹。

脚下的汾阳宫残迹在提醒着我们,这里曾拥有过璀璨夺目的繁华,曾有无数英雄豪杰在天池边抒发宏图伟业的志向。

天池浑然天成,希望天赐的高山平湖盛景日渐充盈,迎接新的明天。汾阳宫已经远去,天池美景还需再谱时代新篇。

(责任编辑:卢相汀)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